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台灣兩岸政策跳不出框架

新年伊始,台灣已感受到北京促談的壓力。然而,台灣「經貿優先」的立場,與海峽對岸催促的「政治對話」似無交集點。

在兩岸議題上,由於台灣經濟疲弱,朝野對立,馬英九政府的施政能力及領導威信都被黨內外質疑,在內外交迫之下,必先求安內。

台灣眼前的難局是兩岸政策很難跳脫目前的框架,尤其是台灣內部需要建立共識。例如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處,北京一聲令下,相關部會就可啟動,有效地赴台研設。但台灣方面還需經立法程序,加上藍綠對立下協調要費周章,不能劍及履及地開創。台灣朝野在統獨的拉鋸下難以建立共識,面對兩岸進入政治議題的談判,勢弱的馬英九政府恐難強勢領導。在台灣,要推動兩岸交流,只有靠諸多民間論壇,像香港的香江論壇,台北的台北論壇及兩岸統合論壇等,重點在交流與溝通,不涉公權力。

早前,前行政院院長、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提出「兩岸永續發展論壇」,為兩岸互動提供多一個管道。論壇定位於民間交流模式,希望以時間換取空間,擴大兩岸各層面的交流,以疏緩來自北京促談的壓力。「兩岸永續發展論壇」定位於兩岸永續發展,從詞意上可了解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而非推動兩岸統一,或許與北京期待藉由兩岸政治議題的對話而進入統一議題的探討有差異。事實上,劉兆玄便表示,兩岸對主權議題達成共識前,擱置爭議是雙方最有利的選擇。問題是,當兩岸進入深水區後,經貿協商涉及重大利益,困難度更加深,論壇能否成為更寬廣的對話管道,值得觀察。

只談經貿 難緩壓力

「兩岸永續發展論壇」必須要有政府的加持及公權力的介入,才能展現不同於民間論壇的實力。然而,總統府和陸委會均表示,只要不涉及公權力事項,民間團體促進交流,無論以論壇或何種形式,只要有助於兩岸人民相互了解,政府樂觀其成;陸委會還強調,海基、海協兩會才是兩岸正式管道處理相關事宜。

有人期待這個論壇可為統一鳴鑼開道,但事與願違,論壇每年設立議題為經濟、環保等規劃願景,力求兩岸聚焦於未來,拉開時空距離,來尋找理性處理兩岸關係的空間,仍未跳脫「經貿優先」的格局。不過,接近政府層面的論壇不涉公權力,不談政治議題,就可緩解北京促談的壓力嗎?

江素惠

太陽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