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

中國應該關注後院鄰居們的頻繁動向



 《明鏡月刊》朱諾 專稿




4 東南亞貿易樞紐

  美索市中心的市場是全城的經濟活動中心,從清晨到傍晚,這裡聚集了各色族裔的商販和居民,坐在街邊的咖啡館裡觀察熙來攘往的人群,你會發現,這裡的多元化程度遠非“泰國小緬甸”這個稱謂可以概括的,在我看來,這裡更像是泰國的“小東南亞”。

  市場裡,販賣鮮花蔬菜的是臉上塗著特納卡的緬甸婦女,穿著“隆基”(緬甸男人的裙子)的緬甸男子則聚在茶館裡喝茶,或背著手在街上悠閑地踱步;叫賣烤魚烤肉的多是穆斯林男人,頭上的小白帽和臉上的大鬍鬚輕易給出了他們的族裔特徵,但若想知道他們的家族淵源,你還得和他們坐下來聊聊天。泰國的穆斯林來源複雜,有北面中國雲南來的回族,南面馬來西亞的馬來穆斯林,再有就是近年來從緬甸湧來的若開邦穆斯林。根據美索的地理位置和緬甸若開邦近來的動亂局勢來看,這裡的穆斯林更有可能是從緬甸過來的。

  騎著三輪車拉貨的大多是皮膚黝黑的印度人,他們在街頭橫沖直闖的架勢簡直就和新德里老城內的人力車夫們如出一轍;偶爾從街邊的粥店裡傳出鄧麗君的歌聲,不難猜出那是華人的店鋪。美索早年的經濟命脈大多掌握在華人和印度人手裡,他們壟斷了緬甸的寶石和柚木貿易,近年來,緬甸政府逐漸收緊了寶石和名貴木材的出口,美索城裡的幾家玉石行門前顯得有些冷清,但從商家氣派的門臉還是可以看出他們曾經的輝煌。

  我在城里正好趕上美索市中小學運動會,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在市區的幾條主街上環遊一圈。遊行的隊伍中,孩子們手裡舉著的除了泰國的國旗外,還有所有東盟國家的旗幟,越南、老撾、印尼、菲律賓,其中,兩年前剛剛更換的緬甸新國旗格外醒目。


 
市里中小學運動會的遊行隊伍,孩子們手舉著東盟國家的國旗。
  作為泰緬邊境上的重要口岸,美索每年的雙邊貿易額達到10億美元,是泰國北部與鄰國所有的口岸中最高的。這還沒算上高出這個數字兩倍的非法交易。緬甸現在從這裡出口的主要是農林牧漁業製品,而進口的產品則包括汽車、摩托、家電、酒類以及化妝品。

  泰國急切地希望緬甸儘快修好其境內的亞洲一號高速公路路段,他們更看重的是穿過緬甸、加強與印度之間的貿易往來。泰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每年將近600億美元,而與印度之間卻只有區區不到100億,雙方都共識到,緬甸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2013年,印度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即將生效,作為東盟的經濟大國,泰國當然不願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而印度因懼怕增加與中國的貿易而受制於中國,一直把東南亞作為擴大出口的主要目標。中國多次敦促印度修復二戰時期盟軍修築的史迪威公路印度一段,自己還率先出錢出力幫助緬甸修好了緬甸境內的那部分公路,但印度卻遲遲不見行動。相反,印度當局卻格外看重穿過緬甸與東南亞相連的亞洲一號高速公路,2012年,印度總理辛格訪問緬甸時就曾透露,印度將全力支持建造這條通往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高速公路,以促進旅遊和貿易,構建一個覆蓋從印度加爾各答到越南胡志明市的新經濟區。

  與之相呼應,泰國政府於2013年1月批准通過了一項方案,在美索地區建立一個將近900公頃的經濟特區,基礎設施、流通中心、儲運倉庫、免稅商城的規劃已經完成,一些項目也已經開始動工。而且,泰緬雙方還達成協議,將在莫伊河上修建第二座泰緬友誼大橋。

  不過,新年以來,美索的緬甸難民們得到的並不都是好消息。首先,美國駐泰國大使在美索難民營訪問的時候突然宣佈,美國不再向泰國境內的緬甸難民發放庇護簽證,理由是名額已滿。近幾年來,美國已經接納了超過7萬名的緬甸難民,雖說這個數字與70年代美國接受的越南老撾難民人數不可相提並論,但緬甸難民畢竟不是美國人造成的。隨著奧巴馬訪問緬甸以及雙方關係的改善,美國更希望緬甸政府有能力自己解決難民的問題。

  來自泰國本土的消息更不樂觀。泰國遲遲未能推進的外籍勞工國籍驗證制度受到國內勞工組織的巨大壓力,在2012年底重新開始啟動。這項被人們認為旨在驅除非法勞工的政策主要就是針對境內的緬甸人,因為他們佔據了泰國非法勞工市場的80%。泰國從2009年開啟了這項制度,要求泰國境內的季節性外籍民工登記其所在國內的地址,並出示所在國頒發的臨時護照,之後,泰國將給予這些人一張為期兩年的工作許可證。據統計,有超過200萬緬甸人在泰國打工,其中的100萬至今沒有登記,從而涉及非法工作。當年逃難離境的緬甸難民自然缺少必要的身份證明,是非法工作人群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國際人權組織估計,一旦這項政策得以實施,將近40萬非法居留的緬甸人將被遣送回國。

  對於生活在美索的緬甸難民來說,這絕對算不上是好消息。儘管國內政治環境的改善已經讓一些人捲起鋪蓋、踏上了回鄉之路,但更多的人仍在觀望。緬甸的經濟環境依然嚴峻,高企的失業率和稀缺的工作崗位讓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都學非所用,握有醫生律師證書的大學畢業生還在開出租車、做縫紉工的不在少數。所以,泰國這邊的政策調整不能不令緬甸難民們憂心忡忡。

  與此同時,成千上萬名緬甸勞工正聚集在美索對面的城市馬瓦底(Myawaddy),等待著中介公司為他們找到來泰國工作的機會。據《伊洛瓦底》雜誌報導,緬甸有至少50家合法註冊的勞工中介機構,為泰國僱主招聘緬甸勞工,每人收取11萬緬元(127美元)的中介費,這筆費用對於沒有工作的緬甸勞工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正是由於最近泰國正在調整其外籍勞工政策,不少泰國僱主處於觀望狀態,對外的就業市場基本停滯,邊境聚集的勞工則越來越多。馬瓦底當地提供了一些臨時安置點,但床位供不應求,一些寺廟打開大門,讓民工們暫時住在廟堂的大廳裡。

  不過,泰國邊境上的中小企業主們並不想失去這些廉價的勞動力,這些成衣廠、建築施工隊、和漁場正是靠著來自緬甸的“人口紅利”,才得以發展壯大的。據報導,泰國的服裝工業中僱用了大批緬甸勞工,其中不乏十多歲的青少年,而他們所獲得的報酬每天還不到3美元。雖然泰國的工廠也不時受到國際社會對“血汗工廠”的批評,但對於緬甸人來說,這是一份相當不錯的收入,一份自己的祖國不能提供的工作。


美索集市。

  更為重要的是,相比於緬甸,泰國是個自由得多的社會,這裡的緬甸人不必為自己的政治主張、宗教信仰而戰戰兢兢地活著。許多來泰多年的克倫人並不想回到緬甸去,他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實際上,克倫人自古以來就生活在泰緬邊境的兩側,正像市場裡一位賣手機配件的克倫人小販和我聊天時說的:“這裡也是我們祖先生活的地方。對於像我們這樣的邊民來說,國家的概念遠不如民族的親情重要。哪裡生活得更好,我們就遷徙到哪裡,邊境的關卡只不過是增加了一道我們走親串門的麻煩罷了。”

  夕陽落山的時候,市場裡的商販們紛紛收拾攤位,準備回家吃飯了。街邊的夜市已經亮起了燈,值夜班的商家開始了他們一天的生計,熱騰騰的烤魚煙氣夾雜著緬甸咖喱麵湯的刺鼻味道,彌漫在城裡的街道上,熙來攘往的食客們絡繹不絕,小城一點也沒有荒涼的感覺。

  坐在突突車裡前往長途汽車站的路上,我看到亞洲一號高速公路北側的規劃區域內還在挑燈夜戰,經濟特區似乎已經開始大興土木。看來,美索作為東南亞貿易樞紐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明鏡月刊》38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