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編譯 江松京
2012年11月29日,十八大結束不過兩週,習近平與其餘六位新常委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這趟原本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文化行程,卻因習的一番話而賦予了重大意義。欣賞完展覽後,習近平堅定地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當然“中國夢”的概念並非是習近平首創,但像他如此喜歡將中國夢掛在嘴邊的領導人倒是頭一個,例證俯拾皆是:在12月考察海口艦時他再度提及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夢”;又於2013年2月下旬,與前國民黨主席連戰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時,呼籲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等,因此中國夢無疑成為習主政初期最火紅的詞彙。
中國夢只是國家、集體夢
自此之後,評論家們一直試圖為中國夢補遺,實現中國夢的範圍可以涵蓋解決社會民生問題、重返古代王朝的光榮時光或效法歐美啟蒙思想等,而最常拿來比較的便是“美國夢”,如香港的國際中國顧問梁建邦(Andrew Leung)發於《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的文章指出,事實上中國夢與美國夢有根本上的不同:中國夢是國家的、集體的夢想,而美國夢則是以追求個人成功為主軸。
中國夢與美國夢有根本上的不同。
中國夢的浮現,同時意味著最高領導者想創造劃時代改變的決心。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以來,強力打擊官員腐敗及奢侈習慣、高調要求黨應更貼近人民以及努力維護法治與憲法精神,然而很多分析家並不看好。首先,反腐必然面對既得利益者的反抗,而且習近平對權力制衡的看法又與擔憂中共發生蘇聯式崩潰相互矛盾,儘管一些新作風使政治自由化與改革看似有望,但中共依然不可能完全放棄毛澤東、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梁建邦認為,這些是許多人腦中二元思維的產物──要嘛放棄一黨專政,要不就強化控制;要嘛進行西方民主化,要不就發生大革命;要嘛擺脫共產主義,要不就回歸毛澤東思想。但中國領導人表現出顯而易見的矛盾乃是該國不斷探索獨特的民主模式的跡象,換句話說,我們很難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先例來預測中國,對中國夢的見解也不能武斷地界定在某些領域內。
中國高層領導群中,似乎不太有人相信國家的未來會走向西方的多黨制民主。那麼一黨制國家內,如何使黨能真正代表人民呢?尤其是在沒有選票的“實質”支持下,官員又如何對人民負責?如何進行權力制衡?這將持續考驗著統治者的智慧。
中國政府初階的工作是改變戶籍制度,並促進公民社會成熟以監督地方政府。此外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的說法,一些簡潔樸實的方針還包含改善偏頗的司法制度、廢除專制遺毒(如勞教)、提升政治透明度(像是規定政府官員財產申報)等。梁建邦說這些舉措都在醞釀之中,有的甚至已開始試點。
不過,許多體制性的瓶頸和挑戰仍然存在著。中國雖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前五大的國家,但自然資源卻相對貧乏,耕地也急速萎縮中,13億人口看似足以提供豐沛勞動力,但計畫生育造成男女比例明顯失衡及加速老齡化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政府還能跟人民訂定新的“社會契約”嗎?革命情懷已經遠去,經濟增長也逐年放緩,共產黨下一個統治基礎是什麼?梁建邦指出,開放公民參與和監督政治、打造乾淨又高效率的國家以及提升社會服務品質,理當是中國夢最具體的內容。
中國夢也可以是軍事霸權夢
中國夢可以軟性地從社會做起,亦可以硬性地從軍事做起,在民間諸多針對中國夢的討論中,解放軍從未缺席。《華爾街日報》引用新華社的報導指出,習近平曾對政治局委員說:“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絕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絕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這番言論立即被人聯想到中國夢,因為所謂的核心利益,指的就是主權問題,包括東海、南海、台灣、西藏和新疆都符合,為了主權問題,中國可以不惜一戰。
中國夢中的核心利益問題,就是主權和領土。
習近平之所以重視軍隊,原因在於背景條件遠勝前兩位領導人。《華爾街日報》提到,江澤民在1989年成為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但鄧小平的陰影持續到1997年去世,這段期間江在軍中幾乎沒有威信可言,後來才仰賴增加國防預算而贏得軍方支持,那時解放軍的工作重點是邊防保衛和台灣問題;2002年胡錦濤接班以後,同樣面臨江澤民的陰影直到2004年,胡對軍隊的態度相對低調,主要精力放在“和平崛起”上頭,側重防衛性大過侵略性;但習近平就大不相同了,他是革命英雄之子,與軍方有深厚淵源,個性也比胡錦濤強勢,很快就能在中央軍委會中樹立權威,他要求解放軍實戰訓練以確保“戰之必勝”,對很多觀察家而言,習或許已為中國境外衝突做好準備。
晉升霸權與國家的軍事武力是息息相關的,舉例來說,巔峰時期的唐朝疆域相當驚人,包含中亞大片土地,總面積達1240萬平方公里,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是當時國際社會的盟主;清朝國力鼎盛時國土也有1310萬平方公里,康熙、雍正與乾隆三人所締造的盛世跨越100多年,成為中國帝制時代最後一個輝煌時期。(《內幕》第16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