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案公審
中國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首日庭審,以被告否認所有受賄指控結束。這一審判被外界稱為是自1979年審判「四人幫」以來,中國最具濃厚政治色彩的審判。
中國官方媒體在周四(22日)的首日庭審結束之後紛紛報道,盛讚中國的司法公開,稱能從薄熙來案公審中感受到「法治中國的力量」,並痛批薄熙來在受審時的「狡辯伎倆」。但是對薄案非常關注、撰寫和出版過一本關於薄案的英文書的《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總裁、中國政務評論家何頻卻認為,薄熙來在庭審時的表現,是「落入了中國當局為他設下的圈套」。
「落入當局的圈套」
在周四接受BBC中文網的電話採訪時何頻認為,薄熙來不認罪符合他的性格,當局事先應該部分估計到,所以為了讓他在法庭上的表現符合當局的要求,就設計了一些非常委瑣的問題。
薄熙來在重慶大搞唱紅打黑,很多不該死的人被鎮壓,如果追究作為市委書記的他要為故意殺人承擔多大的責任,那麼薄熙來的罪名就會比受賄兩千多萬人民幣和試圖掩蓋妻子的犯罪行為要大得多。
所以何頻說,如果審判方對薄熙來的詢問是關於重慶的唱紅打黑,那麼就會立即暴露出中共高層激烈的權力鬥爭,而現在指控他貪污受賄,他的否認就能被看作是為自己狡辯,掉進了當局設下的陷阱。
薄熙來被控涉嫌貪污、受賄和濫用職權,首日審判涉及的是受賄,周五的庭審就會審濫用職權,到目前為止,儘管外界並不清楚究竟濫用職權會具體指哪一方面,但最大的可能是指控他試圖利用職權掩蓋妻子谷開來的殺人行為。
這一控罪較輕,如果薄熙來在第二天的庭審中繼續否認犯罪,也不再會像第一天這樣出人意料,因此對薄案的庭審就更可能如當局希望的那樣順利進行。
司法公開還是倒退?
對於首日庭審採用的微博發佈方式,有評論贊之為具有「里程碑意義」,顯示了中國司法制度的公開透明;但也有人斥之為是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政治秀」,缺乏司法公正。
在北京的法律學者金曉鵬在周四早些時候接受BBC中文網的採訪時說:「(庭審)在薄熙來有翻供的情況下還能夠繼續公開,這個公開的程度是非同尋常的。」
但是《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總裁何頻完全反對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對薄熙來的審判,顯示了中國的司法體制甚至比30多年前還倒退了許多。
何頻說,30多年前審判「四人幫」時,即便當時中國的司法系統完全被破壞,電視轉播還是讓公眾看到了江青和張春橋在法庭上的表演,顯示法庭還是給了被告一點點空間。
而在30多年後的今天,對薄案的微博「直播」都是被剪接刪節過的,電視畫面也自始至終都是記者的旁白,這種表面上看似先進的手段,實際上如何發佈真實信息都掌控在當局手中,並不是公開和真實的。
「左翼政治的精神領袖」
自薄熙來去年被拘押後,一直都有關於他是貪腐分子還是為百姓謀利卻成為政治犧牲品的爭議,按照著名左翼學者韓德強的話說,老百姓和中共官員對薄熙來的看法差距很大。而隨著審判的開始,這一爭議也越來越激烈。
在庭審首日,當局對薄熙來的受賄指控為兩千多萬人民幣,在當下中國官員普遍嚴重貪腐的情況下,相信許多人會認為他相對清廉,所以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對薄熙來公審的結果,可能會與當局的期望相反。
何頻對BBC中文網說,薄熙來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用這樣一個受賄數字來指控他,足以讓許多人暗笑,因為這個數字甚至遠遠低於一些廳長、鄉長的貪腐數字,更不用提像前總理溫家寶兒子那樣擁有20多億美元家產,卻從未受到調查的例子。
所以無論對薄熙來輕判還是重判,何頻認為,在中國政治缺乏基本公平的制度下,公眾都不會相信這是一次公正的審判,卻在暴露出中共體制內權力分配不公平性的同時,也顯示了中國領導人承諾打貪官的諾言其實只是個謊言。
但何頻強調,有一點可以肯定,對薄熙來的判決是要保證他不會重返中國的政治舞台,因為尤其在周四的審判後,他已經從昔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重慶市委書記,上升為中國左翼政治的精神領袖和旗幟。
(撰寫:嵇偉 責編:尚清)
BBC中文網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八月
(772)
-
▼
8月 23
(20)
- 薄熙來丟車保帥 存希望東山再起
- 臨時演員也是演員
- 贏庭審輸掉仕途 薄熙來敗在治家
- 薄瓜瓜聲明中的四個懸念
- 這場政治審判就這樣變成了法治楷模
- 哥大法學院許多人申請學生貸款
- 政治永遠是法律的操弄者
- 薄熙來金主徐明的發家和敗家都不偶然
- 谷開來最大的悲劇是被組織算計
- 法院公布谷开来提供证词的录像
- 中国公民运动活动人士许志永被正式逮捕
- “有意思的是那些不审判的内容”
- 被告薄熙来新雷语:“谷开来疯了,王立军胡扯”
- 台灣媒體持續關注薄熙來案審判
- 审薄案用微博报导 中国学者称大创新
- 蘇聯解體根源與中國解讀
- 何頻:薄熙來案顯示司法倒退 被告落入當局圈套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8月22日)
- 2013年8月22日《明镜郵報》
- 2013年8月22日《歷史日報》
-
▼
8月 23
(20)
-
▼
八月
(772)
- ► 2012 (16277)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VOA记者: 张蓉湘、张松林 图片来源: 来自视频截图 国务院发言人纽兰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宣布,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下个月初将在北京举行。另外,国务院还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大学的情况良好,而国务院不评论学生签证个案。 *下轮美中战略与经济...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明鏡月刊》彭陽人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常務副書記何勇目前是中紀委真正負責具體工作的。今年已經72歲高齡的何勇擁有20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經驗,資歷高,根脈深,是極少數超齡服務的人。“他這一位子,有三個熱門接班人,一個是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長馬馼,一個是山西省委書記袁純...
-
前89民运学生领袖、信奉基督教的柴玲,“六四”23周年前夕发表公开信,宣告原谅了当年“六四”镇压学生和北京市民的军人和领导。经历过“六四”的前北京学生方政表示,杀人者没有忏悔、没有向受害者道歉,不能没有前提无原则的说原谅。但他希望大家不必过多责难柴玲。 ...
-
內容提要: 拒絕文明一百年 中國人拒絕文明的決心之堅定,令後人錯愕難解:為什麽一條造福於中國、更直接造福於雲南人的國際鐵路的建成,竟然會讓全省人民如喪考妣?這種反常心態如何形成?為何至今還歷久彌堅?中國人雖世世代代為受迫害妄想所苦,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異族...
-
苏晓康表示,谷开来一案是黑箱作业,因此作为一个政治分析家,必须要分辨已经所知的事实,与外界所猜测的区别。 REUTERS/Stringer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在《纽约书评》撰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