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香港銅紫荊星章獲得者,東方明珠石油有限公司副主席、香港上市公司國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主席、佳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由兩岸四地名筆、名嘴、名教授組成的百家戰略智庫主席。零六年至零七年任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曾任中國人大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特區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蘇聯解體不僅是蘇共黨人信念動搖,更是制度上的監督不到位,中國不能對此錯誤解讀。
今年的八月十九日,是前蘇聯極權保守勢力迴光返照的奪權政變二十二週年。
最近,蘇聯解體成了中國內地爭論的熱門議題。左傾勢力在拋出「七不講」、「憲政是資本主義的東西」論調同時,從高層「更無一人是男兒」的慨歎,到新華網撰文《中國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到《求是》雜誌推薦《前進,達瓦里希》短片,掀起一股「懷念蘇聯,批判解體」熱浪,時機頗為耐人尋味。
究竟蘇聯解體的歷史原因是什麼?僅是因為「理想信念動搖」嗎?當然不是!一句話,此乃長期社會矛盾積累到了臨界點的總崩塌,是對固有體制弊端缺乏自我完善的大懲罰,一句話,是「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典型寫照:其一,對權力的授予、監督、制約制度的建設不到位,「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蘇共的黨建理論來源於列寧如下學說:群眾是分為階級的,階級則由政黨領導,而政黨則由領袖掌舵。結果異化為「領袖專政」。斯大林將生殺予奪大權集於一身,被赫魯曉夫形容為「伊凡雷帝」。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老人政治盛行,特權範圍大、種類多,黨內腐敗越演越烈,根本不受監督、制衡。勃列日涅夫的女婿邱爾巴諾夫貪污了二十億盧布公款,受勃氏包庇而逍遙法外。烏茲別克斯坦黨的第一書記拉希多夫長期以權謀私,將轄下共和國當作自己的「諸侯封地」,所有棉花收入據為己有,把黨組織變成「家天下」。數以萬計舉報信寄到蘇共中央,勃列日涅夫卻將所有舉報交給拉希多夫本人,且先後授予其十二枚勳章。黨不管黨的結果使腐敗像癌細胞一樣在蘇共黨內擴散,埋下亡黨伏筆。
其二,目無社會主義法制,罔顧法律程序公義,肆無忌憚踐踏人權。蘇聯三十年代的大肅反運動是人類歷史上慘無人道的暴行。從一九三四年底到二戰爆發前,斯大林用各種「莫須有」罪名以逼、供、信手段大清洗,黨「十七大」的一百三十九名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九十八人被槍決。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列寧戰友和十月革命領導人皆死於非命。
一九九二年解密的檔案顯示,從一九一七至一九九零年,總計有三百八十五萬三千九百人以政治罪被判以各類刑罰,其中八十二萬七千九百九十五人被判死刑,絕大多數是無辜、被冤枉的。此外,蘇共政權還奉行文化專制主義,扼殺思想學術自由,人民長期缺乏「免於恐懼的自由」。
其三,經濟體制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高度集中的計劃命令式經濟模式走到盡頭。從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經濟發展都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忽略民生,主要的消費品長期短缺。雖擁有世界最多耕地,但糧食卻連年歉收,須大量進口;太空技術相當先進,汽車卻粗糙不堪且耗油量大;甚至蘇聯人的家用電器也異常落後,電視機爆炸是家常便飯。勃列日涅夫當權的十八年中,只有一九六六和一九七三兩年能夠保障麵包的供應,其餘年份要靠緊缺的外匯進口糧食才能免於饑荒。為了與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較勁,至勃氏離世前的一九八一年,蘇聯軍費已佔國家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龐大的軍備競賽開支,也是壓垮蘇聯的因素之一!
其四,一貫的社會帝國主義政策,對外侵略,四處樹敵。早在列寧在世時,蘇聯已出爾反爾,不僅不履行「將透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掠奪的一切領土歸還中國」的諾言,反而策劃外蒙古脫離中國;一九三九年九月二戰爆發,斯大林又夥同希特拉德國夾擊瓜分波蘭,趁火打劫吞併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一九五六年出兵匈牙利推翻納吉政權;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布拉格之春,還大肆鼓吹「有限主權論」和「國際專政論」的「勃列日涅夫主義」作干涉別國內政的藉口;一九六九年在中國珍寶島和鐵列克提地區挑起戰火,威脅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一九七八年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一九七九年侵略阿富汗,以致泥足深陷。此外,蘇聯一向實行民族沙文主義,視各加盟共和國、少數民族為「二等公民」,民族矛盾日益尖銳。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就憑上述四點犖犖大者,作為建築於暴力與謊言的政權,蘇聯不瓦解、蘇共不滅亡可謂無天理!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認為,「存在決定意識」,中國內地有人將蘇聯解體歸結為所謂「
意識形態完全『去社會主義化』」乃倒果為因,實質是宣揚「唯意識形態論」、「唯外因論」的歷史唯心主義。對蘇聯解體作歪曲解讀必導致「左」傾回潮,不僅成為抗拒政治體制改革的借口,維持對權力的壟斷,而且勢必朝毛澤東「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各個領域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專政」一套「回歸」,回到「階級鬥爭為綱」的死路,葬送改革開放成果,帶來禍國殃民後果!
亞洲週刊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八月
(772)
-
▼
8月 23
(20)
- 薄熙來丟車保帥 存希望東山再起
- 臨時演員也是演員
- 贏庭審輸掉仕途 薄熙來敗在治家
- 薄瓜瓜聲明中的四個懸念
- 這場政治審判就這樣變成了法治楷模
- 哥大法學院許多人申請學生貸款
- 政治永遠是法律的操弄者
- 薄熙來金主徐明的發家和敗家都不偶然
- 谷開來最大的悲劇是被組織算計
- 法院公布谷开来提供证词的录像
- 中国公民运动活动人士许志永被正式逮捕
- “有意思的是那些不审判的内容”
- 被告薄熙来新雷语:“谷开来疯了,王立军胡扯”
- 台灣媒體持續關注薄熙來案審判
- 审薄案用微博报导 中国学者称大创新
- 蘇聯解體根源與中國解讀
- 何頻:薄熙來案顯示司法倒退 被告落入當局圈套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8月22日)
- 2013年8月22日《明镜郵報》
- 2013年8月22日《歷史日報》
-
▼
8月 23
(20)
-
▼
八月
(772)
- ► 2012 (16277)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VOA记者: 张蓉湘、张松林 图片来源: 来自视频截图 国务院发言人纽兰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宣布,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下个月初将在北京举行。另外,国务院还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大学的情况良好,而国务院不评论学生签证个案。 *下轮美中战略与经济...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明鏡月刊》彭陽人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常務副書記何勇目前是中紀委真正負責具體工作的。今年已經72歲高齡的何勇擁有20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經驗,資歷高,根脈深,是極少數超齡服務的人。“他這一位子,有三個熱門接班人,一個是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長馬馼,一個是山西省委書記袁純...
-
前89民运学生领袖、信奉基督教的柴玲,“六四”23周年前夕发表公开信,宣告原谅了当年“六四”镇压学生和北京市民的军人和领导。经历过“六四”的前北京学生方政表示,杀人者没有忏悔、没有向受害者道歉,不能没有前提无原则的说原谅。但他希望大家不必过多责难柴玲。 ...
-
內容提要: 拒絕文明一百年 中國人拒絕文明的決心之堅定,令後人錯愕難解:為什麽一條造福於中國、更直接造福於雲南人的國際鐵路的建成,竟然會讓全省人民如喪考妣?這種反常心態如何形成?為何至今還歷久彌堅?中國人雖世世代代為受迫害妄想所苦,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異族...
-
苏晓康表示,谷开来一案是黑箱作业,因此作为一个政治分析家,必须要分辨已经所知的事实,与外界所猜测的区别。 REUTERS/Stringer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在《纽约书评》撰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