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7日星期六

黨定義的中國夢:個人不能再有夢


《明鏡月刊》編譯  歐果果



    中共建國60餘年的歷史,幾乎可以用五花八門的“口號”來講述,自毛澤東以降的領導人,無一不對政治口號癡迷,一個口號象徵一個運動、一種思想以及一項政治遺產,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為共產黨奠定在社會、文化與公眾利益三方面絕對宰制的基石,毛澤東高喊“破四舊”──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啟動中國近代史上慘絕人寰的文化大革命。這些繽紛的口號肯定會在黨史中記上一筆,而習近平也不甘寂寞,他所鍾愛的口號很有理想性,又帶有一點點西方味,耳熟能詳的“中國夢”即是近來席捲中西方各大媒體的熱詞。

    塑造公民集體夢想

    中國夢只有三個字,容易記誦,情感強烈,而且不管習近平有意或無意,中國夢總是讓人聯想起美國夢,但習能成功帶領全體國民做出相同美夢嗎?答案恐怕不見得,如博客“石英”(Quartz)記者莉莉?郭(Lily Kuo)的觀察,精明的中國網民紛紛劫持中國夢,藉此突顯社會問題,而非崇高夢想。

    習近平不是第一個提出中國夢的人,卻是第一個把中國夢時時掛在嘴邊的最高領導人。數年前在一些中國的學術文章和書籍裡,中國夢的概念就已浮現,此外2012年10月3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發表一篇題為“中國需要自己的夢想”(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的文章,認為“可持續發展”才是中國人的夢(這邊很大程度有反諷美國夢的作用,實現美國夢與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息息相關),否則,持續暖化、環境汙染與擁擠的城市,預示中國將一步一步邁向滅亡。然而,這些想法並沒有引起太大迴響,直到2012年11月十八大結束後,習近平率其餘六名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拋出“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觀點,頓時引領一片風潮。

    互聯網上的博客和評論員努力分析習近平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相互辯論中國夢的真諦。據莉莉·郭統計,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時,講話中提到至少23次中國夢,參加博鰲論壇以及與連戰會面時,習也未曾錯過大肆宣傳中國夢的機會。最機靈的官媒早就察覺風向,例如《人民日報》建議,各級學校機關應舉辦中國夢徵文比賽,哲學家應研究這個話題,作家和畫家應創作與中國夢相關的藝術作品,試圖灌輸“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





   《人民日報》建議,各級學校機關應舉辦中國夢徵文比賽。


    在習近平的如意算盤中,縱使每個人對中國夢的詮釋各不相同,通過宣傳工作將能塑造公民的集體夢想以符合政府願景,然而事態似乎並不朝這個方向發展。莉莉?郭指出,沉默又無聊的“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很少有一般人會多加理會,但中國夢深受網民喜愛的原因不在於他們有多認同習近平,而是“夢”的曖昧不明,提供巨大空間讓人發揮創意,甚至成為改革派的著力點,2013年初的“南周事件”便是一例。

    因應習近平的中國夢,2013年《南方周末》的元旦獻辭以“中國夢,憲政夢”為題,呼籲北京尊重憲法,落實法治,但出版前一秒鐘卻遭當地宣傳部長粗暴竄改,變成一篇對共產黨阿諛諂媚之文,從而引發一系列爭取言論自由的抗議活動,很多人就說,能不受審查毫無阻礙地說話才是真正的中國夢;另一方面,上訪者、記者和活動家也不約而同舉著中國夢大旗倡導人權和政治改革,一位網民寫道:“每個人的夢想不同,但不該被政府定義”,最是精闢。

    中國正在重返世界

    微博上流傳著民眾拿著紙板的照片,上面寫著各自期盼的中國夢,大多數人的願望是司法公正、官員不腐敗以及人權不受侵害,很顯然地,習近平腦中想的“民族的偉大復興”並非那麼有市場,儘管黨和解放軍可能因此受惠不少。其中一名受益者是國防大學教授劉明福,他曾於2010年出版《中國夢》一書,強調中國應強化軍事能力來贏得公眾支持,2012年習近平說出中國夢不久後,出版社重新出版了這本書。

    怎麼完成民族的偉大復興?或許習近平與劉明福英雄所見略同,2012年12月視察海口艦時,習向官兵表示:“(中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堅持富國強軍的道路。”在他的眼中,牢牢抓住軍隊才能鞏固政權,唯有政權穩固的前提下,共產黨才能帶領國家復興。蘇聯之所以崩潰,除了薄弱的意識形態和紀律外,就是軍隊國家化對黨造成傷害,以至於黨在危機之中得不到任何支援。

    中歐問題研究專家人高大偉(David Gosset)選擇從較大的三個框架看待中國夢,即中國的現代化、中國的全球化以及中華文明的願景。中國的現代化始於1911年孫中山推翻滿清,但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家的經濟和社會轉型進程緩慢,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取得突破性發展,數億人脫離貧困,國民平均壽命從1950年的41歲增長到現在的76歲,中國仍在發展的道路上,因此胡錦濤在十八大工作報告上就說:“(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大目標,形成習近平中國夢的第一個面向。

    至於中國的全球化,高大偉說,美國已不再領導世界,至少在經濟領域是如此,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破產之前,45%受訪者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體一把手,22%的人認為是中國,但是現在,認同美國居首位的人降到36%,42%的人相信是中國,說明在美國重返亞洲之餘,中國正在重返世界,就像唐朝,經濟強盛,與各國進行交流融合,成為活力充沛的國際領頭羊。這也是習近平中國夢的第二個面向。

    最後是中華文化的願景,從古至今,中國人都能廣泛地影響全世界,中文、茶道和書法的流行從未消退,且隨著中國崛起讓越來越多人感到興趣,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治理方式和國際觀深受“中庸之道”洗滌,中心思想是促進平衡與和諧,不像西方愛好辯證,二元對立,非黑即白,這種情況下我們相信中國“和平崛起”有所依據,並不追求誰一定要壓倒誰,而是彼此共同繁榮,世界共同繁榮,正是習近平復興夢想的最高境界。(《明鏡月刊》41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