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琳
BBC 中文網駐美國特約記者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此次美國訪問受到美國各大媒體普遍關注,但評價大多為「走過場戲」,實際價值不大。
平易近人
《洛杉磯時報》稱,「習近平此次不僅想展示他將是繼胡錦濤之後的一位稱職領導人,同時也想向美國人展示他的平易近人。」
文章稱習近平「愛開玩笑」,「充滿自信」,與「木呆呆的,拒人千里的胡錦濤形成鮮明對比。」
報道援引美國副總統拜登的話說:「習近平對他在中國所面臨的經濟和政治上的種種兩難局面非常坦率。」拜登形容習近平為「非常非常直截了當,絕對的(跟你)互動應答」,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領導人。」
《芝加哥論壇報》標題為「奧巴馬迎接習近平,語言友好,立場堅定」。文章說「奧巴馬舉步謹慎。他既寄望與習近平有良好的開端,同時又要在具有反華情緒的選民面前做出對華強硬的姿態。」
文章說「習近平的公共形像不像胡錦濤那麼生硬,但是美國對他的觀點所知甚少。」
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力是有限的,更別提中國還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紐約時報》題為「露鋒芒,美國迎接中國下任領導人」的文章說:「習近平受到副總統拜登直率的批評。
拜登稱只有在公平的前提下,中美才能夠合作。拜登羅列美國對中國的不滿包括:盜竊知識產權,踐踏人權,拒絕支持聯合國制裁敘利亞。」
文章指出「近月來,尤其自奧巴馬去年訪問亞洲及此後國情咨文中,美國對中國的語調愈來愈強硬,不難看出身處大選年,奧巴馬不願被共和黨候選人指責對華態度軟弱。」
ABC新聞與《華盛頓郵報》聯手進行的民調顯示,52%的美國人對中國印象不好,63%的人不認同亞洲崛起是積極的。
經濟主題
圍繞習近平在華盛頓對600多美國政治經濟領域高層人士的午餐會發言,《華盛頓郵報》指出,「習近平僅輕描淡寫地談到雙方之間的分歧。而官方的重點集中在加強兩國貿易,軍事和其它關係上。」
文章說,「習近平的重點,以及在場的美國大公司總裁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如何加強兩個超級經濟大國的合作關係上。」
《華盛頓郵報》形容習近平的發言「短小,禮貌,到點」「得到美國商界共鳴」。
文章還援引中美商業委員會主席弗里斯比的話說,「更為重要的是,習近平此行給各行各界的美國人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去了解他,形成對他的第一印象,同時也讓習近平親身接觸美國社會的精華。」
《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一篇文章說:「沒人期待習近平此行將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政策變化。」 正相反,「估計中國不會滿足美國提出的任何要求」。
文章援引觀察人士的話說,「這種局面雖令美國感到很鬱悶,但也在意料之中」,同時「也象徵著中國更加充滿自信。」而習近平本人「也體現了這種自信和變化」,「國際社會從來沒有見識到這樣的中國領導人。」
文章還透露說:「儘管美國大使館的一份簡報稱習近平「比紅色還要紅」,但在中國國內,習近平更被視為走中間路線,而非狂熱的毛澤東主義者」。
期待改革
《洛杉磯時報》發表社論指出,「習近平此行給美國一個機會去衡量習近平的意圖,但真正的工作必需是尋找兩國的共同點。」
文章開頭便說:「個人造就了歷史。如果蘇聯的最後一位領導人不是戈爾巴喬夫,那這個世界將不是這番模樣。」
文章說:「習近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親歷苦難,他的父親支持經濟改革,他有姐妹在加拿大,有兄弟在香港,他女兒在哈佛唸書。種種事實顯示,這是一個能夠推動政治改革,一個有能力更全面了解西方的領導人。」
與此同時,各大媒體也都報道了在習近平訪美期間,數百名人士在華盛頓抗議中國的西藏政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