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中国商业银行的暴利


晴朗

中国银监会公布,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12亿元,创历史新高。按此计算,平均每天赚28.5亿元。还有一个数据是,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利润率达到42.36%。

商业银行的资本利润率不仅大幅高于一般加工工业,甚至高于石油业和烟草业。四大商业银行,也就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利润总额跟其他行业相比,表现更为强劲。

2007年到2010年,四大行的利润总额已接近两万亿,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利润总额是9722.77亿元,大约是四大行的一半。烟草行业大概只有四大行的15%。因为商业银行的超常“收益”,其职工收入必然水涨船高。2011年上半年职工收入排名第一的是民生银行,人均发放薪酬19.07万元;其次是招商银行,人均17.89万元。

中国媒体称商业银行的巨额利润,让人“眼红心跳”。所以,诸多商业银行遮遮掩掩。不过,还是有坦诚之人。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关坦言,“利润高得都不好意思公布。”这个说法引发人们对商业银行暴利的关注。

究竟什么原因让银行成为目前最赚钱的企业?直接原因是来自存贷利差。2011年,商业银行非银行利息收入不到20%,银行利润的80%以上来自利息差。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仅为3.5%,贷款利率则为6.56%,利差3个百分点。只要有存款、有放贷,银行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高额利润。商业银行的利差是与整个银行制度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压低存款利率,另一方面,提高贷款利率。对于存款户来说,商业银行是买主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常可以看到的景像是:银行里人满为患,都是普通老百姓,老头儿老太太居多。他们仅有的一点钱全放在银行里。虽然知道通货膨胀,钱越存越少,但是没有其他安全的投资渠道,也没有投资能力。买股票可能血本无归,理财工具可能受骗,加之预防性和用钱机动性考虑,银行储蓄就成了唯一选择。对于贷款市场来说,银行完全是一家独大的卖方市场,拥有垄断性贷款议价权,而企业基本丧失与银行议价的能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商业银行在垄断地位的前提下,可以随意对企业设置各种贷款条件。为了生存,企业不得不答应这些条件。上浮贷款利率成为普遍现像。2011年,资本市场紧缩,上浮20%是很正常的情况。除了上浮利率,商业银行还可以随意收费,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有数据显示,在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收费项目为300多项,到如今有据可查的收费项目已经达到3000多项,在不足十年的时间里收费项目增加了10多倍。

在如此畸形垄断下的银行暴利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是广大民众在高通货膨胀和低存款利率的压迫下,长期处于“负利率”境地,等于给国家变相纳税;二是广大生产企业,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成本不断上升,生存压力不断加剧。

在中国,还有一个独特现像:在主要的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一种联盟关系:商业银行愿意向国有企业贷款,保证国有实体经济企业的充足资本,而后者可以实现垄断利润,再通过支付贷款利息的方式转化为大型商业银行的垄断利润。

在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面前,不论是作为存款主体的居民,还是寻求贷款的中小企业,在完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只得选择建立民间金融。所以,只要中国的金融银行体系的垄断继续,所谓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稳定就是“空话”,民间金融不仅会顽强地存在下去,还会形成对现存银行制度日益增长的挑战。打破垄断,让民间金融走进阳光之下才是正道。(自由亚洲电台)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