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鄧小平强加給全黨的1981年《歷史決議》

《新史記》北京學者座談發言紀要(1)





中 國能不能走上人類文明的共同大道,關鍵在於能不能擺脫毛澤東的陰影,使這個黨和全國人民一起,從毛澤東的獨裁統治和毛澤東思想的奴役下面解放出來。在“四 五”運動中,在真理標準討論中,在理論務虛會中,在四千人討論中,都有重大的認識成果。但是,鄧小平“一句頂一萬句”,利用強權,力排眾議,扼殺了這些積 極進步的認識成果




編者按: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30年後的2011年10月中旬,北京民間文化智庫天衡 文化中心邀請北京一批知名學者,分兩次座談這個由鄧小平一手推出的《決議》。座談屬於小型的,沒有任何宣傳,但是與會者站在民間立場的自由發言,從歷史真 實出發對《決議》進行的深刻批判,非常值得關注。


《歷史決議》與三中全會精神相悖


鄭仲兵:今天邀集朋友們來評說30年前出台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意在回顧和反思那段歷史,自然是不帶任何政治功利目的的、純史學意義的、民間的自由討論,也無意針對其它機構召集的有關討論,請大家隨意發言。
本人不是這個《決議》的參預者,但當時在中宣部理論局工作,對前後一些歷史情況不能不有所瞭解,為拋磚引玉,我想說些對《決議》的看法。
多年來,官方和一些學者的著述,都把《決議》說成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撥亂反正的產物,說它是在鄧小平和胡耀邦主持下搞出來的。
其實不然。恰恰相反,它是鄧小平繼1979年3月30日在理論工作務虛會所作《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報告後反“自由化”的產物,是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歷史版,完全是鄧小平意志的反映,與“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相悖的。
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帶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9 年1月—4月(中間休會一個月),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長的胡耀邦召開理論工作務虛會。務虛會以實踐檢驗真理以及理論、政策、是非的標準,對中共建 政30年的歷史,特別是“文革”十年,以及毛澤東的責任和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總結。我認為這是中共歷史上僅見的生動活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會。


鄭仲兵


但 是,在胡喬木、鄧力群等人的鼓噪下,鄧小平把它看作是所謂“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泛濫,在務虛會的第二階段做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腰斬了理論務虛 會,從而也腰斬了方興未艾的思想解放運動。與此同時,還取消了民眾表達自己思想和訴求的“西單民主牆”,抓捕了魏京生、傅月華等人,取締了從反對“四人 幫”暴政而自發產生的民間組織和刊物,從而也扼殺了從“四五”運動、“四人幫”垮台到三中全會以來產生的自由、民主的萌芽。
當時,這一系列違背三中全會精神甚至違反憲法的言論和行為,給予正處於思想解放運動高潮的理論界和知識界的打擊,更甚於“兩個凡是”的社論和凡是派對真理標準討論的壓制。因此,在黨內黨外引起了強烈的反彈。
為 此,10月下旬,鄧小平提出三項動議,並在政治局常委會上做出決定:一,修改黨章,把“四項基本原則”寫入總綱;二,修改憲法,取消公民的“四大”(大 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權利;三,起草《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用他的“完整準確的毛澤東思想”,用四項基本原則,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 思想。三箭齊發,異曲同工,都是為深入反自由化。
中央文件說,《歷史決議》“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領導下,由鄧小平、胡耀邦主持進行的”。其實《歷史決議》自始至終都是完全在鄧小平個人掌控中進行的。而具體負責文件起草和修訂工作的,也 是反自由化最積極的胡喬木和鄧力群。如鄧力群在《12個春秋》中說的:“起草工作由胡喬木負責。起草小組的組織、安排,同上下左右的聯繫、交流都由我負 責”。起草小組的筆杆子主要是鄧力群挑選的,有關人員有鄭惠、盧志超、滕文生、鄭必堅、廖蓋隆、袁木、邵華澤、石仲泉、李洪林、龔育之等,前四名都是鄧力 群主政下的書記處研究室的幹部。李洪林因著文評析“長官意志”與胡喬木觀點相左,便不讓他參預執筆。鄧小平、胡喬木、鄧力群形成嚴密的三位一體,胡耀邦根本插不上手。鄧力群說:“每次稿子送到他(按:指鄧小平)那裏,都看、都想,都提意見。大多把胡喬木和我找去,講他的意見。我把他的意見記下來,回來向起草小組的人傳達,有的還在書記處研究室傳達,每次傳達後,都由衛建林幫助整理。前前後後,鄧小平發表意見有十五、六次。”
據 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做出正式決定起草《歷史決議》,到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正式通過《歷史決議》,中經一年零六個月。鄧小 平指示性的談話有19次之多(其中直接找胡喬木和鄧力群談話有6次),再加兩次和外賓的談話,涉及《歷史決議》講話共21次。(未完待續,《新史記》第6 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