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記者柯宇倩台北報導/單一華文市場的建立,是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多年來的期盼,但由於兩岸仍存在政治問題,使得單一華文市場遲遲無法成形。王榮文在接受《明鏡》專訪時表示,目前存在的政治問題,應該能夠技術性地解決,但如果台灣不能在大陸宣傳自己的出版品牌,則華文市場的一體化就不算達成。
兩岸仍須增進彼此瞭解
雖然兩岸文創界經常交流,但一般民眾對彼此的文學作品接受度仍有待提升。王榮文對《明鏡》表示,兩岸的溝通還不是非常密切,而且隔閡甚久,習慣不同,對彼此文學作品的接受度也有差異,總體來說,目前兩岸對彼此書籍的接受度仍較低,大陸的暢銷書,不一定會成為台灣的暢銷書,反之亦然,由於彼此都還有“資訊落差”或“資訊不對等”的問題,因此即使現在微博、Facebook、互聯網相當發達,但只是部分民眾可以更加理解對方的情況,對一般老百姓來說,要得知另一方的事務還是比較困難,在此情況下更不會主動購買對方出版的書籍。
因此,即使如今台灣已開放陸客自由行,但大陸觀光客到台灣後所帶進的商機,還沒有明顯反映在文學方面。王榮文表示,陸客帶來的影響,在文創方面是最慢的,因為陸客更寧願買鳳梨酥一類的東西。“這也是台灣出版社的挑戰,與一般的陸客相比,繁體字書對大陸知識份子的吸引力比較大些。”
王榮文對《明鏡》解釋,就像香港言論自由開放得比台灣早,當年台灣在戒嚴時代,台灣人會特地到香港買書,因為很多書在台灣不能出版,因此這樣的購書經驗可說“充滿樂趣”,不過現在台灣的言論自由度超越香港,一個出版物千奇百怪 、百無禁忌的台灣,對大陸知識份子也一定產生相當的吸引力,王榮文相信這些人會特地到台灣的金石堂、誠品購書,只是這個群體所帶來的商機,台灣出版社還感覺不到,所以“如果台灣的出版品能直接賣入中國大陸,會比較實際。”
為了改善兩岸“資訊不對等”的情況,遠流出版於2012年2月出版《對照記@一九六三》,讓同樣生於1963年、但成長於不同空間的兩岸三地作家——台灣的楊照、香港的馬家輝、大陸的胡洪俠,針對同一個詞彙,例如“毛澤東”、“李敖”、“過年”、“初戀”等,寫出兩岸三地的不同解讀。
王榮文對《明鏡》表示,像《對照記@一九六三》這樣的工作,就是增進兩岸三地溝通與合作的橋樑,類似這樣的溝通越多,彼此間的誤會也會越少。“現在每年有1000萬的大陸觀光客到台灣,台灣也有相當多人到大陸,兩岸間互辦展覽,如《故村山居圖》、《清明上河圖》,這都是交流。”
兩岸的文學交流外,台灣出版界也應異業合作,以及邁向國際。王榮文指出,2012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中特別有成就的,就是華文與影視媒合的平台,計舉行了130多場的一對一媒合會議,共有近20家出版社與近百家的港台影視公司參與,台北書展基金會也持續關注文學出版品改編成影視作品的議題,將舉辦法律諮詢相關講座,並在3月協同奧斯卡及金球獎製片夏普(Jeffery Sharp)、香港製片人施南生、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總監王慶鏘、台灣製片李烈4位媒合平台諮詢顧問前往香港參加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希望透過此交流,讓2013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有更多優秀小說被改編成電影。
此外,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也表達了與台北國際書展合作的意願。法蘭克福書展主席博斯(Juergen Boos)希望由法蘭克福書展設立的法蘭克福學院,能與台北國際書展進行更多交流。法蘭克福書展外,首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的《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發行人施洛維克(George Slowik)也表達了合作的意願。施洛維克認為以台北國際書展的潛力與規模,以及能與中國大陸進行直接有效的溝通等特點,讓台北國際書展成為最值得舉行論壇的地方。王榮文表示,如此將讓更多國際專業出版人士到台灣進行講座或參與論壇,同時培訓台灣的出版人,為台灣出版界建立自己的品牌與專業。
《對照記@一九六三》讓同樣生於1963年、但成長於不同空間的兩岸三地作家針對同一個詞彙,例如“毛澤東”、“李敖”、“過年”、“初戀”等,寫出兩岸三地的不同解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