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個具有良知的科學家致敬
早在六四發生前三年,即1986年,中國科技大學爆發反腐敗,要求人大民主選舉的學潮,方勵之身為副校長,卻贊同學生的觀點,與化學系教授溫元凱等,成為學生的精神領袖,他在呼籲學生克制的同時,表達了「民主是自下而上爭取的,不是自上而下給予的」鮮明觀點,激勵了之後長達多年的學生民主運動。為此,他與劉賓雁、王若水三人遭鄧小平點名,成為鼓吹自由化運動的「反面人物」,而被開除出黨,中共開明的總書記胡耀邦,也因為反自由化運動不力,而黯然下台。
方勵之並沒有在政治高壓下噤聲,而是在北京參加各大學的政治研究會和沙龍,繼續為中國的民主和人權呼籲,受到一代學子的認同。在1989年1月,他還公開上書鄧小平,提出民主改革的訴求,並要求釋放魏京生。
縱觀方勵之的生涯,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個不貪戀權位,而只追求真理,尤其是倡導人權理念的科學家,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
在評價方勵之問題上,六四後進入美國大使館,並滯留一年多的風波,成為一個爭議焦點。有不少意見認為,方勵之躲進使館,是放棄了對六四死難學子的道德承擔,成為他一生的污點。也有人說,方勵之如果敢於走出使館,面對牢獄之災,他可能成為曼德拉、翁山蘇姬,等等。其實,只要實事求是的對這個問題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方勵之走進美使館,並不影響他一生的聲譽。
首先,方勵之一直認為,六四天安門事件,當局用坦克對付學生,已經失去合法性。因此,作為一個科學家,他不可能在當時認為,有必要犧牲自己向這個政權證明自己的道德高度。事實上,六四之後,不但學生領袖四處逃亡,體制內外,甚至包括今天已經上到高位的,太多的人有「出走之心」,因為「哀莫大於心死」。方勵之進美使館,與在西方國家滯留的數萬學子學人,並無本質差別。出走,是他的個人選擇,應該受到理解與尊重。
其次,方勵之進入美使館避禍,並非其首創。從康有為、梁啟超,到孫中山,從魯迅到眾多的共產黨領袖,都有通過西方使領館或者租界躲避「政治追殺」的歷史先例。即使是今天中國的「第一員警」,打黑英雄王立軍,也再度上演了夜奔成都美領館的「戲碼」。因此,以進美國大使館之事來否定方勵之,或者譏諷其「沒有成為烈士」,這是禁不起歷史論證的。
再次,更為重要的是,儘管方勵之是學生運動的精神領袖或者奠基者,但事實證明,他沒有參與天安門廣場學生日益激烈抗爭的任何決策,與那些一味鼓動學生抗爭升級的知識分子和學生領袖不同,他沒有任何道德的責任要為犧牲的學子「負上自己的生命代價」。以他在科技大學對待學運的立場來看,他是主張克制,但持守「要求政府推動改革,走向人權民主方向」的原則。由此可見,方勵之強烈譴責當局對學生運動的血腥鎮壓,並不等於他支持學生絕食到底,與當局一拚死活的「蠻幹策略」,他也不必承擔任何「讓學子去死,他尋求苟活」的道德譴責。
更為可貴的是,到了西方之後,他一直憑藉著自己的教授工作來維持生計,沒有吃過引發無數爭議的「政治飯」、「民運飯」,更沒有捲入過海外政治運動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但卻始終堅持人權民主的理念,他是一個真正的民主人權理念踐行者,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一個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因此,我們期待對他的紀念,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中國未來改革發展承擔起責任,但不要演變成某些人對自己不當行為的「漂白」。
方勵之的一生,不但對科學有貢獻,更對中國的民主人權啟蒙和發展有巨大貢獻。我們衷心對他說:方勵之教授,您一路走好!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
2 条评论:
反过来想,当时谁最希望方夫妇“舍身成仁”、将民运一网打尽?邓小平、李鹏。
方夫妇避入使馆,曾被劝离去,也不是没有成仁的准备。后老布什明令,这是美国总统的客人,方被寻回。
从结果看,方的去国,保留了民运的火种,凸现了美国对普世价值的坚持,对中国和世界的民众都是鼓舞。比方被捕坐牢,美国信誉扫地(方曾被美大使劝离)要好的太多。谈判过程中,美方强硬表示,冲馆就断交。邓小平到底不敢做霍梅尼。中国变成伊朗,邓小平十年改革,付之东流。
任何人,哪怕是正在坐牢的刘晓波,都无权要求别人当烈士,更不用说生活在自由阳光之下的人。
历史不是几个当权的,或者几个汉奸学者写的。他们怎么评价方先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先生以他独到的分析和高见,以他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一代青年。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一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