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在过去两天外媒上出现的关于"薄氏家族"的跟踪报道,全部附上了原文链接,可追溯。
***~~~***
《纽约时报》上的讽刺漫画 图中警卫说的是:"你相信最高层也腐败吗?"注意天安门顶上的那些人 作者:Patrick Chappatte 原文
***~~~***
最新进展
江泽民露面
4月17日晚间,博讯上传出大量和周永康有关的消息,如"周永康政变的消息已传达到部级"、"周提交检查,称有错但未参与伍德案"、"温家宝在《求是》上发表的文章曾包括了驳斥网络谣言的说法,周永康就是下令打压网络的主推。"。《金融时报》的吉密欧在这篇文章《薄熙来的倒台威胁到周永康》中努力地确认这些关于周永康的传闻。文中既有香港的郑宇硕谈到,周的地位岌岌可危,也列出了反驳这种说法的观点,认为在18大前动周有碍稳定;既有外交官确认在周三、四确有秘密会议,也有人说出访证明党的高层已达成了稳定共识。对于周永康的情况,目前还很难判断。
4月20日,《彭博社》刊发文章《在薄熙来被清洗后,江泽民露面》,文章说江泽民会见了星巴克总裁,他的露面的时机经过精心策划。此举被政治观察者们认为是向外界传递信号,他的身体状况良好。林和立认为:"无疑他希望在18大上保持有发言权。"
***~~~***
谋杀细节
目前透露了伍德被害细节的信息源非常一致,都是4月10日,在宣布薄熙来被"立案调查"的当天,县级以上官员们闭门召开的一次会议。这一会议是为了让他们支持中央的决定而开的,披露的细节堪称是惊悚+动作片中才会出现的镜头。
* ① 4月20日《读卖新闻》报道《薄熙来的王国在丑闻中轰然倒塌/前中国政治明星因为毒杀英国杀人而下台》
一名会议的参与人说:"他们想让伍德喝下毒酒,但他吐了出来。于是两个人强按住他,把毒药灌进他的嘴里。"
"薄熙来是黑帮中的黑帮"。一名高级官员暗示说薄熙来本人可能也参与了谋杀,让会议室中的其他人吃惊不已。
"海伍德吐出的东西被重庆公安局的副局长保存了起来,成为了最关键的证据。有了王立军的合作,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当王立军与薄熙来就应当如何处理这一调查发生冲突的时候,怒不可遏的薄打了王的耳光,并大喊:"别傻了!"(注意,这一细节与其他报道的说法相冲突。其他报道见下。)
一月底,当王立军要向薄熙来拜年的时候,他被拒之门外。
②可以印证前面的报道的是英《每日电讯》报的报道《薄手上还有"两条人命"》
两名前重庆官员参加了4月10日的党干部会议。"他们被告知不能携带手机进会议室,不能记录,只是听。"接着就听到了一份写好的说明:薄熙来在得知他的妻子可能参与谋杀海伍德的时候如何和王立军争吵。
王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就进了美领馆。
薄熙来听说王逃跑了之后,当时他正在云南,但他命令他的国安部队去追捕王和他的助手。
这两名王的助手之死是薄熙来"严重违反党纪"而接受调查的原因之一。
同时,这两名爆料人否认谷开来和海伍德有私情。"如果她不开心的话,她可以小心地选一位不是她的小圈子里的人。"其中一名爆料人这么说。
他们还说南岸区的区委书记夏德良不是薄的小圈子成员。
最近有些传闻说是夏提供了伍德毒酒中的氰化物。
③ BBC采访一名《人民日报》的前重庆记者,在采访音频中可以听到他有浓重的四川口音(英文音频)
"当警察们一看到现场,立刻就知道伍德是被谋杀的。他们吓坏了,有三人提出辞职。仅他们知道这件事就足以让他们身处险境。"
④《泰晤士报》披露说:(薄家勤务员)张晓军在11月14日陪海伍德到重庆
英国《泰晤士报》说,消息人士称张晓军是薄熙来家最忠诚的勤务员,"薄家从小一直把他带大,为薄家他什么都肯做。"
该报还引述与海伍德关系密切、每星期都与他通话的这名消息人士说,张晓军看来被委以重任,确保海伍德在重庆与薄家会面,即11月14日在一家山顶度假酒店的私人会所内见面。
现在据认为,海伍德就是在那里被毒死的。
张晓军已经被捕,据认为现年大约30岁。他在不到20岁时当上了薄熙来父亲中共元老薄一波的警卫。
薄一波2007年去世后,张晓军继续留在薄家,成为最忠诚的勤务员。
⑤ CNN的记者探访据称是伍德被害的重庆丽景度假酒店,拍摄了酒店套房内的情况,装修一般、家具廉价、墙壁上有污痕。酒店内外都有警察。视频
***~~~***
背景报道
* ①《路透社》长篇报道王立军,描写了这位喜欢搞戏剧场面的前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以下面这样的一个场景开头:
在重庆南岸区的南山丽景酒店,一群警察喝酒喧哗,未曾注意旁边桌上坐着的两名娇小女性。在服务生应女士们的要求提醒他们收敛一些但不被理睬之后,一位女士掏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男人冲进来,掏出枪拍在桌上,立刻鸦雀无声了。这些警察后来都被解职。打电话的女士是谷开来,和她同桌的是王立军的妻子。而冲进来拍枪的就是王警长本人。
文章接着以"王局长来了!"、"我给你找了一份工作"和"内部敌人"为小标题,描写了王立军以薄熙来为最重要的庇护人到成为揭露薄熙来的最大的内部敌人的转变。
结尾是:当王立军从美领馆被中央官员带走后,重庆市的警察们都在庆祝:"那一晚,所有的饭馆和卡拉OK都满场——都是警察们。"
* ②《卫报》的这篇由Jonathan Watts和Tania Braigan合写的长篇报道则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海伍德命案。标题是《到目前为止,死亡、腐败、诡计……》
伦敦,有质询在问海伍德是不是一名间谍。在华盛顿,王立军进入美领馆后的细节浮现。此外,还有那些不实的关于政变的谣言,在伯恩茅斯的爱巢,以及重庆的谋杀和酷刑折磨,很大程度上,这些都是从中国政府那里泄露出来的,这些统统汇成了一部约翰·勒卡雷式的惊悚间谍小说。
尽管细节还不得而知,我们已经能够勾勒出一条时间线。
在15年之前的大连,海伍德在中国教英语,但利用任何的机会结交中国官员,他给薄熙来写了一封自我介绍的信,1993年,薄熙来任大连市长,那时他
也在努力在共产党体系中晋升。他的第二任妻子谷开来和他一样,也是"太子党"。他们希望薄瓜瓜在海外受教育,于是海伍德终于发挥所长,助薄瓜瓜进入了哈罗公学,并与中共精英有了交情,且藉此牟利。
有些人认为海伍德个性温和、充满魅力;另外一些人却认为他很神秘,他喜欢007邦德,他自己也有点象个间谍。
同时,薄熙来则在2007年进入了政治局,2010年,在重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黑唱红"。
但在民粹主义的外表下,薄家并非事事顺心。薄熙来忙于政务,谷开来和丈夫日渐疏远,中国的互联网上对他们的儿子薄瓜瓜的高调生活也不断发出拷问。薄家和海伍德之间的关系在2007年之后冷淡了一些。海伍德告诉友人谷开来成为一桩腐败调查的目标,越来越有迫害妄想,她要求薄家的"小圈子"中的人都要和妻子离婚并发誓效忠薄家。海伍德形容谷开来"精神不稳定",象不宽恕的"女皇"。
过去一年,海伍德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已经无法承受了……几个月之后我差点认不出他来,他老了好多。"他不再受薄家青睐,不过还和谷开来保持着联系。同时他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安全。
11月13日,他被召到重庆,张晓军陪他抵达南山丽景度假村。
两天后,他的尸体被发现。
*③ 《每日电讯》报的这篇文章《薄熙来把重庆拉入红色恐怖之洋》谈的不是事件的焦点人物,而是更广泛的重庆官员和普通百姓。
文章从重庆官员谢大军讲起,2009年9月,他和朋友安静地吃完饭,小心地把车停好,还打开了紧急灯,然后纵身跳进嘉陵江。他的朋友说他负责"唱红",但是他不认同。"他的职责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冲突把他压垮了。"
第二年,重庆科技大学的副主任何建民自杀。今年3月,税正宽自杀。
"现在官员们成了要进行心理辅导的主要人群。"
黄奇帆也曾被薄当着几百人训斥。此外,重庆的财政已经破产,后任难以为继庞大公共工程。薄的成败反映了中国政治的黑暗面——"他靠红色恐怖统治。"
④ 基于北美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称薄瓜瓜现在纽约,目前没有危险。文中引述中方消息人士说:"中国政府要求瓜瓜回国……这个孩子吓坏了,他周围的人也很惊恐,认为最好选择是直接与美国政府联系。"北京并未要求美方协助寻瓜,FBI没有参与转移瓜瓜。
另外,香港《壹周刊》的记者扒窗台探查薄瓜瓜宿舍,里面相当杂乱。
***~~~***
更多调查
① 《纽约时报》印证《南华早报》早先的消息
薄熙来的一些同党被调查,包括:原辽宁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渝市委副秘书长吴文康;渝公安局副局长郭卫国;渝南岸区委书记夏泽良,可能涉嫌伍德被害;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鸣暂不受影响,最近还出席会议。但是大连实德的徐明则是在接受调查。
② 《金融时报》吉密欧的报道《薄的倒台揭露出裙带关系一角》大部分引述我们在上一期汇总中已经介绍过的《彭博商业周刊》中关于李学明(薄熙勇)和谷家五姐妹的财富王国。新增细节:
(世界最大私募基金之一)TPG在获得薄接见的时候,薄曾以中英文提及家人的推荐。但集团发言人否认。
③ 《朝日新闻》21日头版在《薄夫妻、4800億円海外送金 不正蓄財か、当局調査》一文中说
在3月中旬和4月,党的总书记办公室已经发出两次通报。据看到这些通报的官员说,薄家用亲戚、熟人的名字,有时使用化名,在美英两国的存款至少60亿,合人民币380亿元。
***~~~***
评论分析
* ① 布鲁金斯的李成接受采访,比较系统地谈了他对"薄王事件"对中国政局的未来影响的看法,包括:有多重大?派系斗争、自负性格、路线斗争三者综合还不足以解释缘由;薄如何掌权这么久?是否胡温策划?派系平衡是否会被打破?是不是政改机遇?
* ②《耶鲁全球》谢淑丽在三篇一个系列的文章《中国的权力转移》中的第三篇提到了中国的最大危险(包括美中关系的危险)在于国内政治。薄熙来事件就是一例。但党内竞争即使让最高层的精英们恐惧,却未必会动摇共产党的统治。中国的国际姿态可能更加强硬。
③ 《华盛顿邮报》的这篇评论从美国的角度评价薄熙来事件:一、那些担心中国崛起的人可以放松一些了,中国的腐败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是靠那些亲属通过个人公司收受贿赂的官员管理,他们急于转移资产;二奥巴马政府明智地选择了不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原
④ 纪思道在《纽约时报》上评论薄熙来事件:一具尸体、一桩丑闻和中国。中国的政治体制长期停滞不前,即使是党内也有抱怨者。在薄熙来事件上暴露出的腐败和目无法纪体现出中国政治体制上的严重裂痕。
* ⑤ 《纽约时报》这篇文章聚焦中国的宣传机器如何在发生薄熙来案这样重大的政治戏剧的时候,通过控制媒体和网络微妙地塑造舆论导向。各大报纸社论小心翼翼地定调于"法治",没有大肆批评重庆的政策,并驳斥"这是路线斗争"的说法。而江泽民会见星巴克总裁则用外媒来影响国内舆论。
* ⑤《纽约时报》文《丑闻之后,中国需要道德充电》由一则难辨真假的王立军传闻开头,提出了许多人担忧的真问题——中共变成黑手党会怎样? 重庆作协主席黄济人为了写赞歌被允许看所有"打黑"中的卷宗,也见过郊区的秘密审讯处,现在这书大概不会发表了。
* ⑤《纽约时报》文《丑闻之后,中国需要道德充电》由一则难辨真假的王立军传闻开头,提出了许多人担忧的真问题——中共变成黑手党会怎样? 重庆作协主席黄济人为了写赞歌被允许看所有"打黑"中的卷宗,也见过郊区的秘密审讯处,现在这书大概不会发表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