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曹操墓是真是假?王巍用考古成果澄清質疑


曹操墓因為人物特殊、72疑塚傳說在民間有深遠影響,而且學術界造假、地方官員爭奪名人故居、故里等現象令公眾反感,又加上不了解考古學研究和認證墓葬的方法與程序,引發風波。王巍指出,許多質疑者並不是考古專業人士


《新史記》記者 柯宇倩


自 2009年底在河南安陽發現曹操墓的消息公布以來,社會上對墓主是否真為曹操、墓中文物是否造假的爭論一直未平息。西高穴大墓為何能確認為曹操之墓?曾帶 領專家團隊到現場勘查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以考古發現、史料記載、地理位置等資料一一解釋外界對西高穴大墓的各種疑惑,證實此墓確為曹操之 墓。

倉促報成果,質疑聲四起

曹操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個人特色、知名度最高的 人物之一。西高穴大墓的發掘時間為2008年至2009年,並在2009年12月由河南省文物局發佈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論壇,每年均會 評選出前一年的六大考古發現,河南省文物局向考古研究所提出,希望曹操墓能被列入當年六大發現。
一開始,王巍覺得為難:雖然根據發掘資訊, 西高穴大墓有可能被列入六大發現,但佐證資料仍不夠充分,例如,一號墓還未開挖完,周遭探測還未做,如能將整體資料做得更紮實,晚一點發佈會更好。但考慮 到盡早列入國寶名單,文物就早一點受到保護,加上之後王巍親自帶領研究所10名研究員至現場勘查,因此最後仍將此列入六大考古發現,並進入全國十大考古發 現的評選名單。
2010年6月,曹操墓正式被評為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然而,23位評委並非所有人都支持曹操墓入選,因而引發了學 者、媒體關注。9月份的蘇州會議上,多位專家學者公開質疑曹操墓在發現和發掘過程中存在人為因素,其中一位“三國研究學者閻沛東”更提出“鐵證”說明曹操 墓的造假情況,更對質疑推波助瀾。雖然後來發現“閻沛東”是子虛烏有的人物,但老百姓仍認為“人是假的,但說的話可能是真的!”曹操墓受到的社會關注程度 至今不減。
2011年10月,在兩場由紐約的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人文學會舉辦的專題講座中,專程前來演講的王巍以考古發現一一解釋外界對曹操墓的各種疑惑,為聽眾詳細解說中國各古文明的特色與分佈。王巍也在現場接受了《新史記》的專訪。
王 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雜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執行委員兼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殷商文化 學會副會長、亞洲史學會評議員(常務理事),主持過多項重要的考古發掘項目,是迄今為止唯一三次獲得田野考古獎的中國考古學家。2003年,王巍先後被授 予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美洲考古研究院終身外籍院士,他是繼夏鼐之後,第二位獲此稱號的中國考古學者。2011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院 士)。
王巍1996年至1998年主持河南偃師商城宮城內宮殿區的發掘,該項發掘入選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00年王巍主持陝西 周原西周宮殿基址的發掘;2003年至2004年帶領數十位考古學家、上百名技工,在河南安陽殷墟孝民屯,進行面積達四萬多平方米的大型發掘,發現了商代 晚期的村落、鑄銅作坊、家族墓地,出土了大批遺物,這是1949年以後,在殷墟進行的規模最大的學術發掘,極大地豐富了對商代晚期社會的認識。
王 巍的研究內容包括中國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夏商周考古、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形成、歐亞大陸和東亞地區以及東亞地區內部古代文化交流和王權與國家形成 等。擁有豐富考古經歷和成果的王巍,對曹操墓所引發的質疑仍感訝異,認為“從來沒有一個考古發現如此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雖然質疑聲浪大,但西高穴大墓的發現仍具重要意義。王巍對《新史記》表示,這是首次發現的東漢末年高等級的帝王陵墓,讓學者瞭解到東漢末年帝王等級陵墓的結構;此外,關於曹操的歷史文獻記載是真是偽,歷來有各種說法,此墓的發現印證了這些歷史文獻的記載。
另 外更重要的意義,便是大大增加了公眾對考古、歷史的興趣以及瞭解,這也是他們的使命——王巍認爲,公眾對考古學研究的方法和認定程序不瞭解,考古學家必須 負責,過去的宣傳只重考古成果,卻很少介紹研究程序和方法,而外界的質疑從整體上來看,也代表公民社會在進步,他們反感學術界的不良風氣。王巍認為未來應 該通過更多的科學工作和宣傳,讓民眾了解考古學、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
那麼,社會上到底對曹操墓發出什麼樣的質疑,這些質疑是否有道理?王巍拿出實際證據,逐一解釋為何西高穴大墓能肯定為曹操之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新史記記者柯宇倩攝)


搶救性開挖西高穴大墓

西 高穴大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約15公里的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西依太行,北臨漳河,南倚南岭,地勢較高,所謂“曹操墓”,正式名稱應為“西高穴二號 墓”,由於曹操墓位於河南,曾引起“曹操老家在安徽”、“邯鄲在河北,曹操墓為何在河南?”的懷疑,王巍無奈地說,這只是現代行政區劃分的關係。
由 於目前技術的不足,墓穴挖通後,內存的文物往往幾小時便褪色、損毀,無法搶救,因此中國政策規定,對帝王陵墓基本不允許主動性挖掘,但若因為盜墓者的破 壞、工程建設需要,則允許進行搶救性的挖掘。王巍對《新史記》表示,目前有許多帝王級陵墓的位置已確知,只是沒去挖掘,而西高穴大墓因為多次被盜,與其讓 老百姓不斷破壞,倒不如由專家團隊開挖,並將遺址做一個展示,讓民眾都能前往參觀,未來西高穴大墓遺址將建一座遺址公園。因此,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河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8年12月中旬,開始對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2009年12月下旬,墓主人的身份確定,發掘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西 高穴大墓的發掘共清理了兩座墓葬:一號墓、二號墓,目前一號墓尚在發掘之中。二號墓坐西向東,墓道長39.5米,寬9.8米,兩側分別有7個台階,逐級內 收,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十分堅硬。由於春秋戰國的一次性埋葬(有活人或俑人陪葬之習俗),演變至漢代開始出現同穴合葬,因此建造墓道,以便往後再次打開 墓穴將另一死者葬在同一穴中。二號墓室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東面最寬處22米,西面較窄處19.5米,東西長18米,墓壙面積將近400平方米,整個墓 葬佔地740平方米左右。
墓室的大小通常與墓主人身份有關,二號墓室的規模在東漢晚期來說非常巨大。此墓室分為前、後兩室,各有南北兩個側 室,後室為曹操遺骨放置之處,但已被轉移到前室。前室近似方形,東西長3.85米,南北寬3.87米,南側室南北長3.60米,東西寬2.40米,北側室 南北長1.83米,東西寬2.79米。後室東西長3.82米,南北寬3.85米,側室南北長均為3.60米,東西寬1.90米至1.92米之間。墓門寬 1.95米,高3.02米,上刻有精美畫像,畫法純熟,刻工高超。
曹操墓雖多次被盜,文物破壞嚴重,但仍留有一批文物,大部分被擾動過,其 中以墓主身份的刻字銘牌最重要,另有墓主人頭骨和肢骨殘塊、兵器,包括鐵甲、鐵劍、鐵鏃、鐵帳架,以及精美文物,包括用具、錢幣、飾品,有金、銀、銅、 鐵、雲母、玉、骨、漆、瓷、釉陶、陶、石等材質,初步估計出土可修復的文物約250件,此墓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出土大量的精品畫像石,在畫工精細、生動 的圖像旁,寫有“七女復仇”、“宋王車”、“文王石子”、“喝酒人”等字,註明神話傳說或畫中人的身份。
判定墓主人身份最關鍵的是出土的文 字證據。曹操墓引發爭議的刻銘石牌有59塊,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圭形,長10.8厘米,寬3.1厘米,厚0.8厘米,尖部有穿孔,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 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內容。另一類為六邊形,長8.3厘米,寬4.75厘米,厚0.7厘米,上部中間有穿孔,刻字內容為陪葬物的名稱和數 量,如“黃綾袍錦領袖一”、“鏡臺一”。其中一塊牌刻有“八吋机一”,被質疑為何古時就有簡體的“机”,但此字其實是“小桌子”之意,而非現代簡體字, “實際上,現代簡體字原本就參考了中國古字”。
關於石牌可能是假造的質疑,王巍以另一個例子來反駁。現場一塊牌刻有“木墨行清”四字,王巍 領軍至現場勘查的專家團隊成員,除了中國文字和碑刻研究專家趙超外,均沒有人懂得所指為何。趙超指出,“行清”是旅行時帶著走的簡易廁所,“木墨行清”是 塗黑的木製廁所,這種只有專門學者才知曉的知識,印證了石牌難以假造。
此外,考古團隊也在一件已腐朽的漆器下發現三件石牌,如果石牌是事後 放置,則肯定要先移動上頭的漆器,除非一下葬就立即遭到擾亂,否則漆器幾十年便腐朽,要事後把石牌放置其下,上方的漆器一動就會崩解,而此三件石牌又與其 他出土的石牌字體、形狀一致,由此可知石牌並非事後放置。
其中一塊石牌由老百姓手中收來,因此也有質疑者認為,既然民間已出現曹操墓石牌,後人大可仿此樣式製作相同的石牌放到墓中,但王巍解釋,出土的石牌鏽蝕狀況不可能是短期內可達到的程度。
墓 中的人骨共有3個個體,兩名女性一名男性,經鑑定,男性60歲左右(根據史料,曹操死時66歲),女性分別為50歲和20歲左右。其中兩個女性頭骨位於後 室,男性頭骨接近前室大門甬道處,因此質疑者表示曹操遺體理應放在後室,為何跑到前室?王巍解釋,應該是盜墓者移動了遺骨。
至於墓中較年長 的女性遺骨,應為曹操妻妾中最得寵的卞夫人,根據史料,卞夫人死時約70歲,但墓中女性鑑定卻為50歲左右。王巍對《新史記》解釋,女性遺骨的生前營養狀 況非常好,但男性遺骨的營養狀況就明顯較差,人骨年齡鑑定專家是以齒骨、頭骨骨縫癒合程度等斷定年齡,女性遺骨鑑定骨齡較年輕,因為癒合狀況非常好,這與 此人生前營養程度有關,卞夫人貴為貴族,生活安逸,而曹操雖然非社會底層人物,但生活仍不如其夫人那般安逸,因此遺骨也有差別。

西高穴大墓確認為曹操墓之理由

西 高穴大墓的墓主人身份,經過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與歷史研究所、北京大學、河南大學、鄭州大學等各領域專家多方論證後,確認為曹操, 第一個理由為此墓葬是多墓室磚室大墓,主墓室為四角鑽尖頂,和洛陽發現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頂形狀相同,其墓磚則是特製大型墓磚,和洛陽邙山的東漢墓磚相 同。
第二,此墓葬與同期墓葬相比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埋葬較深,墓道的寬度比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的灣漳大墓的兩倍還多,長度也多出10米,為王侯級墓葬,與曹操身份相符。
第三,根據建安23年(西元218年)的《終制》,曹操定下“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規定,此墓海拔107至103米,北三公里外的固岸北朝墓地高出10米,墓室上也未見封土,沒有立碑跡象,符合《終制》上的要求。
第 四,根據其他史料,如建安23年《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西門豹祠位於鄴城故城 西,漳河南岸,今日的漳河大橋南方一公里處,其上確實散落不少東漢、東魏、北齊時的地面建築磚瓦殘片。唐代《元和郡縣圖志》又記載,“魏武帝西陵在縣西 30里”、“西門豹祠在縣西15里”,西高穴村東距鄴城故址14.5公里,位置相符。
第五,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小方池挖出後趙建武11年(西元345年)大僕卿駙馬都尉魯潛墓志,此件與曹操去世時僅相距100多年的墓志記載:“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43步,北迴至墓名堂250步。”與實際情況相符。
第 六,有人質疑曹操不應該是墓中所稱的“魏武王”,這點主要可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18年天子策命曹操為魏公,建安21年天子策封曹操為 魏王,建安25年,曹操崩於洛陽,謚曰武王,因此將曹操稱為魏武王是可以理解的。曹丕代漢自立建立魏朝後,成為魏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此後曹操的稱謂為 魏武帝,也就是“魏武王”是西元220年2月曹操逝世至10月曹丕稱帝這段期間的稱謂。
第七,墓中男性遺骨年齡符合曹操逝世時的年紀,排除了此墓為疑塚的疑點。
第八,此墓雖然規模宏大,但出土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在曹操下葬後所寫《誄文》中的“明器無飾,陶素是嘉”,隨葬品的金器也都是生前衣物上之物,沒有特製的金玉之器,圭與璧均為石質而非玉質,符合曹操遺詔中“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的規定。
第九,刻銘石牌的年代、字體符合東漢風格,五銖錢和陶器也都是東漢後期文物,因此石牌上的“魏武王”只可能是曹操,不會是其他被稱為“魏武王”之人,而曹操被稱為“魏武王”也與史實相符。

眾多質疑實則來自非專業人士

對 於西高穴大墓,還有曹操是否真實行薄葬、曹操墓的位置是否正確等等諸多疑問。王巍解釋,曹操生前遺詔實行薄葬,因為連年戰亂,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衝擊,且隨 著戰爭出現和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出現有意識毀墓的現象,且自古盜掘之風盛行,有盜墓者因此起家致富的例子,或想通過發掘前人墓葬,取其營造材料 以為己用。
不過,西高穴大墓中出土了金玉飾物,是否真與曹操“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的遺令相違?王巍解釋,厚葬習俗由來已久,中國 古人尊君、又愛面子,即使史稱“簡約”、在遺詔中明令不許厚葬的漢文帝,其墓被盜時也“多獲珍寶”,至於西高穴大墓至少有墓內陪葬品種類與數量較少、外在 “不封不樹”兩個特點,因此曹操墓仍符合薄葬要求。
對曹操死在洛陽(曹丕也葬在洛陽),卻選在古鄴城建墓穴的疑問,王巍解釋,歸葬於自己的封地可說理所當然,而且曹操生前已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壽陵)了。
至於魯潛墓沒有找到,如何能確定曹操墓位置的質疑,王巍認為西門豹祠和魯潛墓都只是尋找曹操墓的重要線索,卻不是直接證據,而是應該從墓葬本身的年代、規模、出土遺物等來判斷墓主人身份。
另有墓內沒有墓志銘或哀冊的質疑,王巍解釋,墓中出土極少的墓志,但此時期為墓碑至墓志轉變的時期,沒有墓志是可理解的。
其 他質疑還包括墓內出土的畫像石中人物旁有“咸陽令”,但曹操從未做過咸陽令。石牌中的“常所用”是賞賜給部下東西時的專用語,為何是“魏武王常所用”?曹 休墓與西高穴大墓的規模差不多,後者怎麼可能是曹操墓?墓中出土陶製豬圈模型,曹操的身份怎能隨葬豬圈等,王巍均一一解釋:
畫像石中所記載 為傳說故事,不是墓主人生平,因此不能代表曹操做過“咸陽令”;“常所用”之物確實多賞賜給部下,但並非賞賜部下的專用語,也有很多是給自己所用。而曹休 墓的規模則顯著比曹操墓要小,尤其後室差別巨大,因此更能證實西高穴二號墓的墓主人身份比曹休要高。至於漢代墓葬中隨葬各種陶製明器,穀倉、磨坊、豬圈均 十分常見,河南永城梁孝王的陵墓還隨葬石質馬桶。
曹操墓因為人物特殊、72疑塚的傳說在民間又有深遠影響,而且學術界造假、爭奪名人故居、 故里等等現象令公眾反感,加上不了解考古學研究和認證墓葬的方法與程序,引發如此大風波。王巍指出,許多質疑者並不是考古專業人士,就好比每個人都懂一點 醫術,見了人臉色不好,會建議對方注意身體,但此人身體是否真有問題,還得依據科學的診斷。而對曹操墓的質疑,已在網上形成一種對政府、學者公信力的損 害。
王巍也坦承西高穴大墓引發的爭議為他們上了一課,讓他們瞭解應遵守考古發掘操作規程,做了詳盡準備、考慮到外界可能有的疑問後再發佈消息,此外,發佈消息的時機、方式和對社會質疑的積極應對都相當重要。

考古學家最痛恨的就是盜墓

中 國是四大古文明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延續至今沒有中斷的文明。一般考古學有三大課題,分別為:人類的起源和發展、農業的出現和發展、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解答 曹操墓之謎外,王巍也以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帶領聽眾瞭解中國初期文明社會的建築、墓穴結構、器具、飾品、農業技術的特色和演變。
從 事考古工作多年,王巍對《新史記》表示,對考古學家來說,最痛恨的就是盜墓,雖然收藏家可以說:古文物在自己手上也一樣被好好保存,但這是以犧牲了大量文 物訊息為前提:一件文物在墓穴中是放前室還是後室,與擺放的其他文物是何種關係,都是判斷文物的用途、瞭解歷史文化的重要訊息,被盜墓者取出來也就永遠無 從知道了。因此,盜墓行為必須遏止。有些盜墓者甚至往往只根據市場價值對文物進行選擇,毀掉市場價值低的文物,這是極大的犯罪。
盜墓之外, 工程也可能破壞遺跡。王巍對《新史記》說:“我們也希望讓工程對遺址文物的損壞程度降到最低,即使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和金錢,但工程能避開(遺址)就避開, 這樣保留了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而財富則可不斷增加。當經濟與文化發生矛盾時,優先保護文物,也是中國目前的國家政策方向。”(《新史記》第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