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歐元區緊縮將令納粹重臨?

大部份學者都認為,20年代的超級通脹是德國威瑪共和國崩潰、納粹黨興起的關鍵。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明在《 End This Depression Now》這本新書卻力排眾議,認為超級通脹只削弱人民對貨幣的信心,真正把德國推向納粹主義的是30年代初的緊縮政策。罪魁禍首是當時的首相 Heinrich Brü ning,他為了應對華爾街股災採取削開支削投資政策,令德國失業率暴升,令德國人絕望,他們因此改為支持極端政黨。

說到這裏,大家也許會明白,克魯明心中解決歐債危機的靈丹妙藥就是德國默克爾政府改變政策,放棄緊縮政策,拋棄反通脹壓倒一切的心態,讓歐元區國家以及歐盟不用越窮越見鬼,越緊縮越半死不活。

克魯明不是近幾天或近幾個月才提出類似的觀點。早在2008年尾金融海嘯蹂躪全球經濟時,他已認為全球正面對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需要政府及央行出重招才能防止經濟一沉不振。即使美國政府推出7,8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措施,即使聯儲局把利率降至零及推出 QE1、2,他仍認為措施力度不夠,必須更狠下心腸大幅增加政府開支、大灑金錢,就像二次大戰前夕大幅擴軍那樣令閒置的人力、設備重新投產。只有這樣才能令經濟回復增長,才能令蕭條盡快結束。

歐元區國家特別是歐豬五國的債務危機根源是泡沫爆破,經濟萎縮,以至政府收入減少,福利開支高企,財赤遂一發不可收拾。對克魯明而言,這樣的經濟蕭條及由此引發的主權債務危機必須透過救經濟解決,必須靠政府大幅介入推動私營企業重新投資才能解決。誰知道歐元區各國在德國主導下反而以緊縮政策處理債務危機,還特意訂定新的緊縮協定迫使各國政府不能越軌,不能靠財赤刺激經濟,結果,歐元區經濟固然越來越不濟,財赤及債務問題同樣越來越嚴重。要打破困境,自然該改變德國主導的緊縮政策,改為刺激經濟增長。

克魯明還認為,成立歐元區德國得益遠比她的夥伴大。因為在統一貨幣下,歐元區其他國家的企業及工人不能靠貶值提升競爭力,變相令有技術、資金優勢的德國廠家、工人佔盡優勢。近七、八年來德國製造業持續擴張,推動經濟增長,反映的正是這份好處。既然是這樣,現在要求德國幫助一下陷入困境的窮鄰居也是理所當然的。

盧峯

香港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