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

云南爆炸案,无辜死者背黑锅?


云南巧家县的爆炸案一波三折,案件前后版本出现了巨大差异,官方与民间舆论就此案各执一词。警方虽然已经将此案的作案者由一名丧夫的女拆迁户变更为送水工赵登用,但是,一些商业媒体和民间舆论却对此大加挞伐,这样的变更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动机?


5月10日上午9时许,云南巧家县一社区服务中心发生一起爆炸案,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有目击者透露,之前一女性拆迁户被通知到县政府拆迁办签协议,该名妇女背着孩子在拆迁办协商赔偿款时引爆了身上的炸药,该名女子当场身亡。然而,爆炸次日,新华社记者却发布消息称,作案者另有其人,不是女性拆迁户,而是送水工赵登用。

爆炸犹如平地一声惊雷

从躲猫猫案到处女"卖淫"案,再到发改委官员聚众淫乱案,云南最近几年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云南虽然地区中国西南边陲,但在城市建设方面跟其它地方一样高歌猛进,强制征地、拆迁的恶性事件在这块土地上也是屡见不鲜。

巧家县的这起爆炸案犹如平地一声惊雷,令海内外舆论震惊。之所以令舆论震惊,不是仅仅因为此案中死了4个人,更重要的是,爆炸发生在政府拆迁办,而国内媒体在一开始的报道就称实施爆炸者系一位女性拆迁户。最初的报道可以说十分符合公众的设想,但是,新华社的报道一出,便使得此案扑朔迷离,官方和民间开始各说各话。

新华社报道被指弄虚作假

从级别上讲,新华社的报道是最权威的,但从公信力上讲,新华社对很多事件的报道却往往不如民间的消息可信。尤其是涉及官民矛盾的事件,从新华社的报道中很难看到事实真相。新华社有记者派驻各省市自治区,一般说来,哪里的事件就由派驻那里的记者负责报道。

爆炸发生以后,因为舆论反应过于强烈,官方迅速召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两家央媒和云南一家省级媒体记者了解案情。其它媒体虽然了解案情的欲望强烈,但一律被拒之门外。新华社的报道最先发布于新华网云南频道,然后由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发给全国媒体,并在新华网首页重点推荐。

新华社的报道里面没有将赵登用称之为实施爆炸的嫌疑人,而是直接将其确定为爆炸的实施者。这种报道是极不严肃的,跟新华社此前的报道习惯迥然相异。可见,官方在急于通过新华社来扭转舆论风向。只不过,新华社的报道一出来便引来网民的围攻,认为这是一篇按照官方意志炮制的虚假报道。

警方不公布录像或为掩盖真相

警方虽然称掌握有证实赵登用实施爆炸的录像证据,但该录像至今未见公布。从新华社的报道看,警方已经对赵登用实施此次爆炸确认无疑,既然可以确定是赵登用所为,警方为何不公布有关录像?

按照常理,如果某一案件涉及到的犯罪嫌疑人较多,在案子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未能定案的时候,往往不公布有关证据。但是,在巧家县这起爆炸案当中,实施爆炸的显然只有一个人,在起初舆论聚焦于女性拆迁户的情况下,警方如果能公布录像证据,可以说比新华社纯文字报道的"澄清"效果要好得多。倘若录像没有做过手脚,的确能反映事实真相,那么,原来的舆论风向便可以在一夜之间倒转。警方至今不公布相关录像,让公众对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报道难以置信。官民之间的舆论对峙绝不会因为官方对此案的定性而终止,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证据浮出水面,有关此案的舆论或许还将持续发酵。

犯罪嫌疑人一旦死亡,按照法律,就可以不用继续追究刑事责任。警方既然已经确认赵登用实施爆炸,那么,此案基本上可以画上句号了,如果需要继续调查,也只是调查一些枝节情况,而新华社的报道则称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查之中,这似乎说明警方对于谁是实施爆炸者并不能百分之百确认,或者案情并非官方媒体报道的这么简单。

赵登用被指比窦娥还冤

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报道一出,便使得海内外舆论哗然。在新华社那篇报道之后,官方媒体还发了一系列的报道,其中列举出了通过赵登用的日记来证明其性格内向、言行极端、悲观厌世等反常状况,从而推断其有报复社会的心理。然而,其家属却直指官方媒体的报道是谎言,因为赵登用平时根本就不写日记。赵登用的哥哥赵登贤更是在腾讯微博上宣称赵登用是被冤枉的。

虽然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在此事上极力地为官方代言,但是,《中国新闻周刊》、云南省内的《都市时报》、广东的《南方都市报》、财新网等媒体均对官方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此案疑点重重,警方在两天之内为案件定性过于草率,不足以服众。

作家天佑在自己的微博上质疑:"种种证据表明,赵登用只是个不幸在现场遇难的送水工,他只是被当地政府定为爆炸案主角。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网络还赵登用以清白,那么,以后有类似的爆炸案,我们也不幸成为其中一个受害者,我们也可能成为另一个赵登用。死了,很冤;替人背黑锅,更冤;让我们的家人受到别人的指责,他们比窦娥还冤。"类似的质疑不一而足,景象堪比浙江温州的钱云会案。

"改变"施爆者背后的政治动机

在没有充分的过硬证据来推翻初始报道的情况下,相信此次爆炸案是官逼民反的人依然会占大多数。那么,倘若官方真的是在联合媒体弄虚作假,其动机如何?其实,只要是熟悉中国社会状况和政治生态的人都很容易找到答案。

最初的版本是一个丧夫的女拆迁户背着一岁的儿子,将炸药隐藏起来,因为对强制拆迁和拆迁协议不满,所以,在拆迁办引爆炸药,导致3人死亡14受伤。后来的版本中,死亡人数又变成了4人,而受伤的人数则变成了16人。这种微妙的变化其实也跟其它细节一道成为了此案的疑点。因为这种爆炸不像地震死伤人数那样难以确定,细微的变化往往意味着官方在根据需要来通报案情。

据当地村民反映,当地政府低价征得农民土地后高价转卖,部分村民因对征地不满反映问题还遭到政府关押。在这种情况下,有村民在跟官方签订拆迁协议的时候采取极端方式进行抗议,其实跟四川妇女唐福珍自焚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被逼无奈后的选择。

中央高层在这几年三令五申不许强拆民众房屋,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强制拆迁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地方官员我行我素、作恶多端,但是,因为民众无法用选票决定其去留,所以,这些官员依然有恃无恐。不过,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一旦强制拆迁导致人员伤亡,并被网络放大、主流媒体关注,那么,涉事官员就可能被问责,其政治生命就岌岌可危,其利用拆迁进行权力寻租的空间便不复存在。了解这些,便不难理解,一个无辜送水工可能被变身施爆者背后的政治逻辑。

作者:刘逸明

责编:苗子

作者简介:刘逸明,1980年出生于湖北鄂州 。担任过《中国民营》杂志社驻深圳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网络特邀编辑。2011年1月被评为凤凰网2010年度十大写手之一

德国之声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