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港媒:中美“共治世界”局面已初露端倪


2012年8月14日,根据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相关安排,中美双方在北京举行了首轮副部长级中东事务磋商。

大公网讯 据香港中评社 首轮中美中东对话8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与美国副国务卿温蒂-舍曼分别代表两国政府领衔出席。双方就中东事态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讨论,同时讨论了两国在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中如何进行更广泛合作的问题。美方在会后发表的公告,重申了与中国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合作伙伴关系的承诺,并且“欢迎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积极和正面的角色。”首轮中美中东对话是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成果之一。

  在笔者看来,这次对话的主要意义倒不在于商讨中东事务本身,而是表明中美在共同应对和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的新理念和新共识。因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中美两国在外交会谈中,除了讨论双边问题外,也会涉及到第三国或地区的事务,比如经常会讨论到朝核、伊核等,也包括中东问题,但专门为第三方事务建立了一个机制化的双边对话方块架,这还是第一次。它的深层涵义是什么呢?这意味着,不管中美口头上是否承认,两国事实上已经把处理某些国际事务当作共同责任,也有意在双边框架内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换句话说,“中美共治”已经初露端倪。

  “中美共治”(亦称G2)的提法,发端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彼得森研究所是美国最知名的经济智库,创始人伯格斯滕在美国政治、经济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中美共治”的主要内涵是,把中美当作国际治理的两个支柱国家,认为许多国际问题都可以在两国框架内讨论后,拿出初步解决方案。这个概念提出后,在中美两国都引起轩然大波,赞成和反对者皆有之。美国不少知名政治家也赞同中美“中美共治”的设想。比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主张,中美两国应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结构,将两国关系提升到类似二战后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高度。其他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著名战略学家家布热津斯基也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一种与美欧、美日关系类似的全面的全球伙伴关系。

  不过,虽然坊间非常热心渲染这个概念,但从政府层面看,中美对此似乎都不太热心。从美国来说,它还不太情愿把自己在冷战结束后好不容易获得的“世界领导权”分一半给中国。而从中国来说,它在外交理念上仍然遵从“韬光养晦”的方略,在国际事务中坚持不当头,所以中国对这个说法也不予认可。

  然而,常言说得好:“形势比人强。”随着中国的日渐崛起,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明显增加,许多国际事务离开了中国的合作,西方国家根本就玩不转。结果是,不管中美是否情愿,中国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解决许多国际问题的重要一极,很多时候还是重要性不逊美国的另一极。在此情况下,美国不想让中国“共治”,或者说中国不想“共治”都不行。很多时候,“中美共治”就是水到渠成。这次中美举行首轮中东对话,就证明了这一点。双方把中东对话机制化表明,两国也都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不过,就首轮中东对话而言,从各种迹象上来看,美国促成对话的积极性应当会更高一些,甚至可以说,这次对话可能是美国争取的结果。其中的原因在于,在中东事务上,国际上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派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倾向于采取外部干预的方式介入中东事务;另一派是以中俄为代表,主张中东事务应以内部方式解决。现在的问题是,美欧如果想在安理会框架内解决中东地区的相关问题,就必须取得中俄的支持。只要争取到中俄中的一个国家支持,另一个国家转变立场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所以,中美中东对话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试图说服中国转变立场的平台。当然,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决不会甘于扮演被人说服的角色,而是会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充分说明中方的立场,推动中东问题朝着中方希望的方向发展,并以中方希 望的方式解决。


大公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