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石之瑜:为何从伦敦奥运反批北京奥运?

石之瑜

伦敦奥运开幕典礼在台湾引发了令外界事前未能预期,但实际上也不是完全预期不到的效果,亦即各界藉由对伦敦奥运开幕的赞许,批评了四年前的北京奥运开幕。

  伦敦奥运的开幕令人欣赏,是因为与北京奥运开幕相比而来的吗?自台湾媒体的描述中,似乎不是如此。台湾媒体赞扬伦敦奥运开幕的,是认为伦奥的表演展现了庶民精神,并众口铄金的指称,北京奥运的开幕是为了领导而办,与庶民精神完全不同。但既然完全不同,当然没什么好比的。

  可见,从伦敦奥运开幕的精彩,联想到北京奥运开幕的不堪,正是因为相信他们之间不能放在一起比。北京奥运有北京奥运自己要展现的精神传承,但是这样的精神传承在伦敦奥运开幕中没有意义。不过,以为将伦敦彰显的庶民精神当成唯一的标准,就想当然尔就可以把北京奥运讲成是苍白空洞吗?恐怕也未必。

  比如论者说,伦奥开幕的表演者都是面带笑容的,是来自生活中的人物,京奥开幕则是动员了解放军,是按照命令办事的。难道他们假定参与京奥表演的,是没有情感的机器人?京奥导演张艺谋让卷轴之下的解放军在表演结束后现身接受欢呼,表演者难道不会因为完成了这次共襄盛举而对自己感到骄傲吗?

  论者又说,伦奥开幕展现了生活性,提醒观众英国在他们生活中无所不在,包括哈利波特、007、贝克汉,因此不像京奥那样虽然展现一时的气势,在表演结束之后两周人们就遗忘了。难道京奥凸显的大大的和字,不是在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人际价值吗?就算卷轴不也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吗?

  论者还说,伦奥有丰富深藏的文化底蕴,没有展示枪炮,而是让人们欣赏到莎士比亚的传统,表现出软实力的雄厚,而京奥则是以夸示硬体的实力为核心。然而,京奥是以嫦娥奔月的隐喻开场,且有儒家价值作为其基础,为何这不是文化,而只是硬体呢?是谁把解放军参与者的人性一举抹煞的呢?

伦奥在台湾政坛上

用来当护身符?

  伦奥散发的英式幽默是在台湾论者口中大为惊叹的,这点在举全国之力投注的京奥中,确实看不到。在京奥中没有太多轻松自信,更别说是幽默,而是充满紧张迎接贵客的心态,深怕稍有不慎会丢国家的颜面,更怕有人刻意捣乱而丢脸。但这样的态度差异,如何成为褒贬的标准呢?

拿伦奥与京奥比较高低,犹如是拿南橘比北枳,然后以差异为理由,来贬抑京奥。两人两事相比,若以其中之一为标准,则作为标准的一方无论如何都比较好。

  台湾论者贬抑京奥的方法论,就是把伦奥当成标准来比京奥。然而要这样比的,既不是伦奥主办者,也不是京奥主办者,而唯独是台湾的论者。

  当台湾的论者赞扬伦奥可以很生活、很庶民,而京奥很威权,很集中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们自己把伦奥与京奥放到伦奥的标准中比较,而拒绝尝试从京奥所要传承的精神中去体会,恰恰是一种威权与集中的表现?至此已经可以看出,台湾论者的感想不是从观看伦奥开幕中体会出来的,而是事先设定好的。

  更值得玩味的是,既然伦奥与京奥如此不同,而观众在看完之后不久就遗忘了,那为什么他们看到伦奥后,竟仍然会联想得到京奥呢?当然就是因为,京奥一直在他们心中是阴影,他们孜孜期盼用伦奥超越并治疗四年前京奥给他们带来的压力、震撼、创伤、诱惑。

  简言之,他们从未忘记京奥,并且是用京奥的眼光去看伦奥,希望伦奥大大不同,他们也准备好去归纳伦奥的不同,好让他们可以进行反身批判,自我解放,洗涤他们脑海中对京奥的记忆。但正因为他们潜意识里是从京奥看伦奥,但口中却是从伦奥评京奥,因此将永远抛不掉京奥给他们的阴影。

  有一位台湾知名的所谓文化创意人看完伦奥后很感伤的说,过去台湾文化创意无穷,近年却欲振乏力,以至于两岸之间文化创意的差距愈来愈小,台湾应该要设法重振。换言之,在希望台湾向伦奥看齐的时侯,他也发现北京已经在往同一个方向发展,则他在口中或笔下所批评,说京奥是威权与集中,根本是从事先得好的结论在批评,也说明台湾的文化创意背后,夹带着集体主义的动机。

  不要以为这些批评是台独或反华论者所提出的,恰恰相反,非常在意台湾如何领先大陆的,更多是与台独势力或反华论者分庭抗礼的媒体人,他们需要仰赖贬抑任何大陆上有所成就的事物,才能在不主张台独的前提下,和台独一起批评中国,希望台独会放过他们。伦奥是他们在台湾政坛上用来当护身符的。

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聯合早報

4 条评论:

匿名 说...

台湾酸葡萄而已,不必介意

匿名 说...

14

匿名 说...

台灣媒體的水平,待過的人都知道,實在太『菜市場』了。
但是作者的這篇看法,坦白說我周遭的人跟天天看到的媒體(電視報紙....)是沒有這種感覺,更不用說扯上政治上的什麼等等。
如果說某些媒體的言論給作者帶來這種感覺,那作者也許與這種水平的媒體太一般見識了,還有這種觀點的文章,在台灣應該沒什麼市場,但也太討好不是台灣的讀者了。

匿名 说...

呵呵,北京奥运多好啊,林貌杨音足以青史留名!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