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網特約記者 王啟海
接近中國總理溫家寶家族和平安保險的知情人士對明鏡網說,《紐約時報》24日“平安秘密持股人:溫家寶的朋友與家人”一文報導有不少內容與事實不符。
知情人舉例說,《紐約時報》這篇報導說,1999年秋,平安保險面臨生存危機,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寫信給當時國務院主管金融的副總理溫家寶。實際上,馬明哲當時不但致信溫家寶,還給其他高層領導寫信,信的內容是呼籲開放金融市場。《紐約時報》這篇報導的作者張大衛手上有這封信的複印件,但他的報導沒有援引這些信件原文,而是故意誤導讀者,讓讀者認為馬明哲只是懇求溫家寶特別關照。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1998年中國新的保險監管機構成立後, 它開始施壓拆分平安的信託和證券業務,並將人壽和財產保險部門分成獨立公司。1999年11月,時任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的馬永偉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稱,該機構已經做好計劃,要對平安及其他保險公司進行拆分。當時,只有兩家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免於被拆分,而三家大型國有保險公司都被迫進行了拆分。
這位知情人士說,中央政府當時的拆分決策並不針對所有保險公司,而只是針對平安保險,而當時中央政府決定對平安保險進行拆分只是為了讓這家公司市場化。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平安保險不僅免於被拆分,而且還得以獲準保留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的牌照,獲準保留經營證券公司和信託公司的牌照,平安還獲准取得了一張銀行牌照, 這些牌照價值連城。
這位知情人士說,平安保險的經營統計數據可以證明這點,所謂平安保險依靠獲得市場上價值連城的這些執照暴富的說法也不是事實。當時,中國多家公司都有這些執照,但這些公司都虧本,華潤甚至還把它的執照賣了。被《紐約時報》報導認為在市場上價值連城的信託公司執照,其實,它的經營總額只佔平安保險總收入的1.2%, 後來平安拆分時,這部分是虧本的。
《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花了很大部分篇幅說明溫家寶總理的老鄉段偉紅經營的泰鴻公司如何以極其便宜的價格購買平安股份,2007年,平安股價達到峰值,這部分股份的估值為37億美元,這其中的22億美元巨額財產屬於溫家寶家族,因為段偉紅只是名義上的股東。
這位知情人士反駁說,段偉紅買平安股份時是風險投資,這個時候,平安公司並不賺錢。段本人也有證據證明,她名下的錢都屬於她,沒有一分屬是別人的。
這位知情人士說,這篇報導出現如此多的與事實不符的內容,這與《紐約時報》這樣的世界大報地位不符,他甚覺遺憾。
過去一月來,明鏡網發表了幾十篇有關溫家寶財富問題的報導、評論,既有批評溫家的,也有支持溫家的。“明鏡願意為中共領導人和相關人士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聽到人們的質疑,他們也可以為自己辯護。”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發言人說,“即使在印刷媒體上,明鏡的雜誌、書籍也願意無限制辯論中共領導人的個人問題。只有當中共領導人受到輿論監督,領導人又能作出澄清的時候,中國政治才可能走上文明軌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