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將成為蓬勃發展的小市場
中國央行在6月和7月二度下調利率,在7月的調整中,央行將金融機構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從6.31%降至6.00%,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則下調0.25個百分點,從3.25%降至3.00%。分析指出,雖然外界普遍預測央行將下調利率,但隔不到一個月就二度調整利率,仍是出人意料的舉動,顯示出中國政府對中國國內經濟狀況的警覺。
黃華躍對《明鏡》分析,央行這樣的調降短期內與增加內需、推動經濟不一定有太大的關係,因為還牽扯到資本運用的問題,而且中國的房屋市場還不很明朗,把投機這一部份拿走,把房屋積建的因素也挪開,才能較清楚地評估利率調整如何影響內需。
“央行把存款上限調低、把借貸的利率往下調,銀行可能就得承受多一點的風險,但長遠來看,如果要走向市場化,這樣做對銀行來說,是更往市場化邁進。”黃華躍說。
黃華躍進一步說明,中國政府給銀行一定的利率,對銀行是非常有好處的,存款進來時可以將利率壓得很低,借出去後又可以拉得很高,因此有人說,在中國做銀行業最賺錢。現在開始情況反過來了,長遠來說,對市場有一定的好處,這樣的政策或許是促進將來金融行業競爭的一個好的開始。
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在籌措資金方面,仍有難度在,銀行多半不願意款貸給中小企業。黃華躍對《明鏡》指出,可以想見的是,政府給銀行一個政策,銀行能夠將客戶的存款利率壓得很低,將借出去的利息放得很高,如果是國企來借貸,銀行覺得安全些,就可以給出低一點的利息。
如今政府將借貸的利率往下調,等於把銀行賺錢的空間縮小了,但銀行也是上市公司,需要公布業績,因此黃華躍指出,銀行要開始改變借貸的方法跟對象,等於政府強迫他們去競爭,於是中國的銀行就像所有全世界的銀行一樣,必須自行尋找客戶,長期來看,中小企業就會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小市場,開始受到銀行家的重視。
根據中國《商業銀行法》第39條規定,貸款/存款的比例不能高於75%,各銀行對放鬆存貸比的呼聲已久,有機構預測,依照目前各銀行外匯存款量持續下降的情況,未來存貸比將不斷提升,可能達到85%的比例,最終存款的現金流將不足以支持信貸的增長。從中國目前的經濟情勢來看,一些分析家認為,中國可能會放鬆75%的存貸比標準。
不過黃華躍認為,如果中國經濟一直有7%到8%的增長速度,中國政府就不會太快放鬆存貸比,因為政府仍不希望市場流動得太快,但如果經濟再往下滑就很難說了。
存貸比率不能太低,顯示政府有“管起來” 的意思,不希望見到太多投機性的投資,但同一時間,黃華躍對《明鏡》指出,政府又希望企業跟銀行借貸,並要銀行找機會出去做貸款,這一緊一鬆的政策很有意思,未來就看中國政府如何應用這兩種不一樣的工具。
短期內企業難以離開中國
中國2012年7月份的出口成長幾乎停滯,黃華躍表示,這顯示中國不能再用依靠大量出口的方式,來促進高速的增長。不過許多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的勞工越來越貴,企業也已經找到其他能替代中國的市場,黃華躍認為,這樣的看法本身沒錯,但中國被取代,不是短期內就會發生的事。
黃華躍對《明鏡》舉例,如果台灣的鴻海科技(註:以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的名稱在台灣以外地區發展)想撤離中國,先不說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如果不在中國製造,不雇用那150萬的中國員工,鴻海科技在哪個國家可以找到這麼大批的勞工?而且這批勞工並非長年累月都在工作,很多時候,當鴻海需在幾個月內趕完某項任務時,才臨時需要如此多的人力,中國以外很難找到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把東西生產出來。
除了更換生產國家需要經過幾年的時間才能達成目標外,從物流運籌上來說,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改變。黃華躍解釋,一般來說全世界的電腦硬件,都是電腦公司先將藍圖設計好,接著將生產外包,這樣承接外包的公司很可能在台灣,電腦公司可能提出“一台機器只賣你600塊,1年以後上市”的條件,要求台灣公司代為批售,台灣公司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聯絡全世界的硬件供應商,這些硬件供應商大部分在亞洲,也大部分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他們將全按照電腦的規格配備報價,這種產品從原料到配送的過程稱為運籌(logistics),是經過20、30年形成的一個合作流程,難以在一時之間改變。
因此黃華躍認為,企業要離開中國,是可能辦到的事,但在離開前必須決定如何切割和中國市場的聯繫。此外,以後產品不在中國製造了,中國政府的態度也是需要考慮的一點。
雖然近年來,其他如越南、缅甸、柬埔寨、孟加拉等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已經低於中國,表面上看來,中國的價格競爭力減弱,但長遠來看,黃華躍對《明鏡》指出,中國政府和企業行號這幾年也並非站在原地不動,雖然勞工費用增加,但科技含量也跟著增加,這樣的消長綜合起來,對整個經濟的發展,或製造業的競爭力來說,不一定比以前差。在黃華躍看來,其實中國公司的競爭力可能比5年前還要強。
黃華躍表示,如果單看一個企業,要在中國競爭也很不容易,除了少數產業,如能源,總是處在營利狀態外,其他產業都可說是“惡性競爭”。“ 例如消費產品在中國很難做,可選擇的正經牌子如此之多,更不用說還有山寨版的,因為全世界的牌子都知道,只要把中國這塊市場拿下來,一定會做得不錯。”
因此,黃華躍認為現在很多是政策和策略上的問題,經濟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要保持中等的增長率,則更加重要的指標應該是增長的質量。
中國的勞工越來越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