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星期日

公民社會對話 拉近兩岸認同


旺報 【羅印冲】
     近年來兩岸關係的重要突破,大多集中在經貿領域的合作,例如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海關合作協議,以及兩岸團隊正在協商談判的服務貿易、貨品貿易協議等。若想更進一步,就必須擺脫讓利思維;促進更廣泛的兩岸公民社會與團體對話,或許是拉近兩岸民眾認同的重要途徑。

     誠如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昨天在兩岸關係研討會所言,近年來的發展說明,經貿互利與旅遊觀光無法獲取更多認同。兩岸貿易量也許能輕易創下新高紀錄,雙方遊客數量也呈直線上升態勢,但卻無助於兩岸人民的認同與互信,想達成目標,顯然需要另闢蹊徑。

     活躍的公民團體與社群,代表一個社會擁有無止盡的民間力量。這些看似鬆散且無秩序的力量,卻最能深入人心,引起基層民意的反響。

     如果兩岸能廣泛開展公民團體的對話與交流,兩岸民眾對彼此的理解與認識將被帶進全新的視角,而非一想到兩岸交流,腦中只有浮現雙方代表在螢光幕前的行禮如儀與握手寒暄。例如當地球進入全球暖化時代,兩岸環保團體何嘗不能建立對話平台,在交換最新氣象資訊外,亦能集思廣益,思考如何在兩岸推廣綠能概念,為雙方後代子孫保留可永續生存的乾淨地球。再如兩岸女權團體也能對話交流,分享各別在爭取女權上的心得與成果,為兩岸婦女搭建溝通管道,共同推廣、建立反對性別歧視、維護女性權益的普世價值。

     平心而論,兩岸在經貿合作之外,還能攜手並進的領域實在多到數不清。台灣擁有相對活躍的公民團體與社群,他們都代表社會各群體的聲音,相信也都樂於與大陸朋友交流對話。這或許是拉近兩岸認同的重要途徑。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