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先生訪談錄
陳宜中(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
八、中美在人民幣匯率上的衝突
陳:您怎麽看中美在人民幣匯率上的衝突?
中國的人民幣原本沒有任何含金量,也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和金屬儲備來支撐它的價值。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貨幣化,為了維持人民幣的價格穩定,中國從來以人民幣和美元直接掛鉤作為既定國策。到了朱鎔基時代,中國開始用越來越大的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表面上是中國成為美國國債的債主,甚至是第一債主。中國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可以達到支撐人民幣的價值的目的,鞏固國家對人民幣的壟斷能力。
2005年之後,所謂的人民幣匯率變化,主要是陞值趨勢,其實是相對於美元的一種被動變化。人民幣作為從屬於美元的貨幣,美元的貶值使得人民幣的陞值成為不可避免。中美之間不僅匯率掛鉤,在利率方面也是掛鉤的;中國和美國的央行採取了大體相同的利率取向。應該說,朱鎔基所建立的與西方全面合作的一種架構和機制,一直維繫到現在。
朱鎔基是計劃經濟出身。
在這個意義上說,是西方國家主宰的世界貨幣制度,幫助和強化了中國國家對貨幣經濟和金融經濟的壟斷。進而,華爾街私人資本和中國國家資本結合,是此次全球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線。沒有這樣的結合,就沒有世界級跨國公司全面進入中國。
進一步說,商業經濟也是如此,例如石油產業。世界的石油價格是少數國家和少數公司壟斷的,中國似乎對世界石油價格沒有話語權。但是對中國石油壟斷企業來講,這恰恰是好事,給了他們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定價權以足夠的藉口。
九、朱鎔基時代的國家資本主義
陳:您怎麼看朱鎔基時代對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形成的作用?
朱:朱鎔基是計劃經濟出身,熟知計劃經濟的運行和管理。在朱鎔基主政上海市的時候,上海經濟很大程度還在計劃經濟的慣性之中,與近在咫尺的浙江省相比,上海幾乎沒有什麽像樣子的民營經濟、私有企業。不僅是朱鎔基,江澤民也是國有企業出身,長期在機械部門工作。但是還要看到,朱鎔基和江澤民在1949年以前受過系統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僅數理化,英文也是不錯的。他們重視西方社會,有強烈地和美國合作的意願,頗有洋務派的遺風。
如果說朱鎔基時代對中國國家資本主義進程產生影響的話,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抓大放小。改組和控制大型國家企業,將數量眾多的中小國有企業放給民營和私有。後來中國工業壟斷的格局,就是在朱鎔基時代奠定的。
第二,如前所述,一步實現對金融的壟斷,包括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徹底割斷金融系統對非國有經濟的金融支持。1990年代中期,海南島民間的投資浪潮遭遇滅頂之災,多少人傾家蕩產,就是因為在政府強勢干預下的國有銀行切斷與房地產投資商的聯繫。
總之,在朱鎔基時代,中國完成了大型國有企業和大型國有機構的新的聯盟。因為這樣的聯盟,導致中國國有銀行中的呆壞賬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後已經到了最危險的程度。後來,國家金融系統的呆壞賬並沒有減少,但是比例下降。原因並非是國有銀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造,而是絕對壟斷;呆壞帳相對於其資產總量膨脹的比例下降,這是一種稀釋。
如果對過去二十年中國主要產業的發展歷史稍加分析,不難發現,鋼鐵、石油、電力、通訊業的改組基本上都是在朱鎔基時代完成的。應該這樣說,經過朱鎔基時代,留給溫家寶對國民經濟(特別是主要行業)發揮實質影響的空間相當有限。 (《中國密報》第4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