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國駐日大使、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的國台辦主任王毅,內定回任外交部長;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張志軍,則將循著「王毅模式」接任國台辦主任。中共相繼任命外交官員掌理國台辦,反映中共對台人事布局的「外交思考」。
其實,所謂的「外交思考」,應是中共當局長期處理涉台事務歸納總結的現實體認。如同王毅在二○○八年六月獲胡錦濤「欽點」,從外交部「二把手」轉任國台辦,當時外界就感到好奇,胡錦濤打這張「牌」的用意何在?
「王毅模式」在對台人事佈局過程形成,應與兩岸互動息息相關。二○○五年四月的「連胡會談」所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納入台灣民眾關切的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全新對話趨勢的發展,造就了「王毅模式」的出現。
對台人事布局的擇才考量,著重延攬資深外交官,因為北京已務實地發現,敏感的涉台事務,幾乎都與北京、華府、東京的互動關係密不可分,尤其,像美台軍售、釣島紛爭,台灣參與國際活動,都與中國外交政策緊密相扣。
處理敏感的涉台事務,如果僅憑台辦系統的傳統思維,根本無法因應;同時,如果堅持外交部門的僵硬立場,更可能破壞兩岸關係大局,因此,讓外交與台辦系統進行觀念與政策的橫向整合,應可避免出現激進政策作為。
內定接任國台辦主任的張志軍,過去卅餘年,除了短暫在英國留學、駐英使館秘書、掛職擔任山東淄博市委副書記之外,都在中共對外聯絡部任職,長期從事政黨外交,對兩岸互動交手應是屬於「零和遊戲」的外交思維。
中日兩國去年因釣島紛爭掀起外交風暴,張志軍曾公開宣稱「釣魚島寸土滴水、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中國不會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這類刻意激情的外交語言,在講究「和平相處」的兩岸領域,可能得轉換「劇本」。
- 王銘義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