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9日星期六

綠色GDP與紅色人權

綠色GDP變革在北京陰霾中,如箭在弦。人權不是西方壟斷,而是中共紅色傳統的好東西。

也許在陰霾的灰濛濛中,才可以第一次讓兩會的代表感受中國環保的壓力。中國的首都,成為一個被國際標準認為是「不宜居」的城市。每一口吸進去的空氣,都有多少讓人憂心的化學物質,可以讓壽命縮短,可以讓無論多樂觀的人都悲觀起來。

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特別讓人想起了「綠色GDP」的理念與實踐,曾經出現在中南海的視野中,但最後卻是雖近猶遠。一切的經濟增長都要有環保的概念,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力量,而不是以環境的敗壞作為代價,積累巨大的社會成本。

但這樣的理念卻被陽奉陰違起來,說了幾句漂亮的口號,但卻沒有落實。中國的地方政府被考核的政績,還是要看它的經濟增長率,綠色GDP的概念似乎是一種政治保護色,虛晃一槍,但沒有成為真正的施政指標。

這也反映中國政治的陋習:說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說。關鍵的問題,就是權力沒有制衡,民意沒有制度化的暢通渠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根據憲法是人民選出來的代表,但他們都沒有自己常設的議員辦公室,無法有固定的地點與管道,與選民接觸。

但在權力的深海中,兩會也是一個政治的潛望鏡,可以看到浮出水面和水底下的波濤激盪。今年的兩會,難以迴避社會正義、人權和弱勢群體的關注。儘管日前中國超過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簽名,要求人大盡快批准中國政府在一九九八年所簽署的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不能再用人大當擋箭牌,無限期拖延下去。事實上,在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中,一百六十七個國家加入了人權公約。

但其實人權與社會正義曾經是中國共產黨崛起時的重要價值。毛澤東說:「全國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權利、參與政治的權利和保護財產的權利。」他並說「共產黨員只有對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的義務,而無排斥別人、壟斷一切的權利」(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一九四一年)。毛澤東也說:自由是人民爭來的,不是什麼人恩賜的(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 。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強調不虐待俘虜,尊重婦女,不打罵士兵,就是人權的正能量。

也就是說,中共的歷史傳統就很有人權的理念。但如今「人權」二字在中國,成為當局忌憚的關鍵詞,認為這是西方的價值觀,也等於是把自己建國之初的理想拱手讓人,也使中國追求國家軟實力的途徑自設關卡,將自己紅色傳統的好東西丟掉,反而怪責說這是別人的垃圾,要避之則吉。

事實上,人權是個好東西。從今年兩會開始,中國決策層要重新思考人權的價值,讓中國人不再被剝奪人權,讓中共不再背負歷史上反人權的惡名。人權的改革路徑,就是在今天中國富裕起來的經濟基礎上,向全民擴展。二零一三年的春天,讓綠色GDP和紅色傳統的人權,成為中國最美麗的顏色。

邱立本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