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

中國對美俄等距外交 獨立自主保最大利益

身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及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3月22日(上周五)展開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及剛果的訪問行程。這次訪問由歐洲轉到非洲,最受矚目的當然是首站的俄羅斯,習近平在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中俄雙方並簽署聯合聲明,確定今後兩國關係發展的方向重點及合作領域。


習近平首出即訪俄
兩國關係非比尋常

前蘇聯解體後,中國與俄羅斯發展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江澤民、胡錦濤多次與俄羅斯領袖會面,中俄在國際事務上,有大致相同的觀點及利益,兩國間爭論不多,因此,西方視中俄為抗衡美國的合作伙伴。事實上,中俄之間不止於經貿及文化關係,軍事關係更非比尋常,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期間曾到訪國防部,這是相當值得注視的訪問,在此之前,沒有外國元首到訪俄羅斯國防部。中俄的關係及默契,顯然比一般的雙邊關係緊密。

於中俄來說,這是來得不易的良好關係,歷史上,中國和前蘇聯1950年代初如膠似漆,北京一切都朝蘇聯「老大哥」看。其後中蘇鬧翻,蘇聯撤走所有專家,中蘇全面決裂。1969年,中蘇軍隊在珍寶島爆發激烈邊界衝突,兩國關係跌入谷底;同一時間,中美走近,乒乓外交,尼克遜訪華,中美蘇之間的國際政治大三角於焉形成。不過,這不是距離均等的等邊三角,而是中美在同一端、蘇聯在另一端的直角三角形,美國借助中國牽制蘇聯,成為冷戰年間最具代表性的戰略對峙格局。

對中國而言,歷史上是吃過結盟後遭棄之如敝屣的苦頭,因此,這次習近平之行更引人注目,現下背景是美國推動「重返亞洲」,對中俄都是戰略上的挑戰——中國臨海出口點大都在東部沿海一線,俄羅斯的東亞地區更是這個大國在東部唯一出海口,美國則在這一帶與韓國及日本有深厚的軍事及政治聯盟,對中俄有如芒剌在背。所以,西方視中俄與中亞國家的「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準軍事聯盟,習近平訪俄,會否進一步鞏固這種功能,是西方觀察焦點。

其實,北京對此已有回應,習近平全面掌握黨政軍大權後,第一個接見的外國官員是美國財長傑克盧,第一個出訪國家是俄羅斯,這種把美俄兩個超級大國處於平等對待的做法,說明了北京的戰略觀點——中美俄處於等邊大三角,各方距離均等,沒有兩方結盟狙擊另一方的危機,至低限度,北京表達出來的態度便是如此。中國經濟近10年發展迅速,但個別範疇仍遠未現代化,美俄畢竟是大國,當中不乏可供取經之處,與兩國保持等距交往,不僅不會被視為任何一方的附庸,還可以靠超然的位置,做到利益更大化。

中國國力漸豐
毋須為他人作嫁衣

北京此舉是最聰明的做法。時移世易,今天已非上世紀70年代初的世界,中國國力漸豐,毋須成為美蘇(俄)任何一國的搭檔,充當美蘇向對方施以訛詐的工具。中共建政後,強調要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可是一直未能真正實現,1950年代中蘇結盟,70年代中美「友好」,都經不起國際政治現實考驗﹕蘇聯換了赫魯曉夫,中蘇關係即走樣;美國近年在亞洲的強勢企圖心,也與70年代的對華友好大相逕庭。

不過,近年內地一些人的看法頗令人擔憂,他們主張與俄羅斯結盟抗擊美國,這種把本國最大利益繫於別國身上、以逞一時之快的做法,60年前的韓戰已令剛呱呱墮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吃盡苦頭,折騰了幾許發展機遇。韓戰硝煙未去,中蘇翻臉,「蘇修亡我之心不死」是今天中國不少人印象頗深的一句話。至於美國,中美1979年建交後風調雨順,近年已然變色,華府在南海鼓動個別國家與中國就主權問題針鋒相對,在西太平的駐軍更從量變到質變,在在都是針對中國。外交上的「老朋友」是一時之事,隨時因為利益而變死對頭。

中國追求的應是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和政策,不受別國干擾,儘管國際政治往往有短暫性的妥協或聯結,但畢竟一國的利益不可以用別國的觀點闡釋,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 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都應作如是觀。

明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