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娘子向鄧小平提「主權換治權」方案,卻碰到鄧小平的民族主義鐵板,香港大學生高舉「侵華條約不容肯定」標語支持;回歸後,鐵娘子推崇的市場萬能與財團路線卻成北京治港主旋律,金融鬆綁與資本狂歡,導致地產霸權。
日前去世的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港譯戴卓爾夫人、台譯柴契爾夫人)為中國人熟知,恐怕多是因中英香港問題談判。這位「鐵娘子」與鄧小平會談後,在人民大會堂前跌倒的那一跤,成為中國外交史的一個重要的鏡頭,也引起不一樣的解讀。
關鍵是這一位英國首相挾戰勝阿根廷的餘威,來北京和鄧小平談香港回歸。但沒想到鐵娘子碰到鄧小平的鐵板;否定了英國的如意算盤,讓鐵娘子離開時不知所措。或是如有些中國民族主義者說:這是鴉片戰爭受害者的陰魂,絆了她一腳。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鄧小平會見了撒切爾夫人。此前,總理趙紫陽同她舉行了會談。中國領導人正式通知英方,中國政府決定在一九九七年收回整個香港地區,同時闡明中國收回香港後將採取特殊政策,包括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由香港當地中國人管理,一國兩制,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
「主權換治權」,這是撒切爾夫人在與鄧小平談判時提出的移交香港主權方案——九七後主權歸還中國,但仍由英國管治香港。在香港問題上,她始終抱定「有關香港的三個條約仍然有效」的主張,並在來華前就早有聲明,在輿論造勢,表明「如果中國同意英國一九九七年後繼續管治香港,英國可以考慮中國提出的主權要求」。
但一開始,鄧小平就強硬表態:「香港不是馬爾維納斯(福克蘭島),中國不是阿根廷。」另一句更廣為傳誦的名言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英國人堅持清廷割讓香港的南京條約等國際條約仍然有效,引起了香港大學生的強烈抗議,他們高舉「侵華條約不容肯定」的標語牌,發動示威。當年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的陳景祥(現為香港《信報》總編輯)回憶說,看到英國提出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後,「立即決定跟學生會幾位幹事前赴?德機場,抗議英國的三條不平等條約有效論」。他表示,在當年香港人仍然對前途問題一片迷惘之際,寧願英國延續對香港管治的民意佔大多數,「我們這班學生哥反對英國的三條條約有效論,形同支持中國政府收回香港,當時肯定是極少數」。
中方的強硬姿態讓撒切爾難以找到突破口,英國轉而放棄「治權牌」,向北京打出香港的「民意牌」與「經濟牌」,希望九七後仍可在港保留英國的影響力。
從「經濟牌」和「民意牌」角度出發,撒切爾夫人告訴中國,香港的繁榮離不開英國的管治。鄧小平說:「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的管轄之下才能實現。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這些政策的主要特點,就是基本上保持這個地區政治、經濟制度現狀。」
撒切爾夫人還曾提出「三腳凳」理論。所謂「三腳凳」,是在中英開始對香港問題談判時,港英當局企圖以正式成員身份參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的事實,以達到「還政於港」、使香港成為一個政治獨立實體的目的,因此,中英談判時,時任香港總督尤德應在場。對此,中國外交部強硬表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是中英兩國政府之間的雙邊會談。尤德先生是作為英國政府代表團的一個成員參加會談的,因此他在會談中只代表英國政府。」
儘管在對華談判中,撒切爾夫人一度與北京針鋒相對,但一向視撒切爾夫人為外交對手的中國政府仍在她去世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撒切爾夫人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生前曾為中英關係的發展,特別是香港問題和平解決作出了重要貢獻。中方對撒切爾夫人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向撒切爾夫人的家屬表示慰問。」
歷史的諷刺是:中國在香港政治上粉碎了撒切爾夫人的「主權換治權」的計謀,但在香港的經濟上,北京卻不自覺地倒向撒切爾主義的框框中,崇拜自由市場萬能,經濟政策向財團傾斜,但也導致資本的狂歡,為日後全球的金融泡沫埋下伏筆,使「撒切爾主義」理念在九七後繼續影響香港。
撒切爾主義,簡言之是指撒切爾夫人上台後在保守黨內出現的一股佔統治地位的「新右派」勢力的意識形態,是新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結合體。撒切爾夫人果斷推行新保守主義思潮,在經濟政策方面採取貨幣主義手段,主張小政府、推行私有化,帶領英國走出了「英國病」的陰霾。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經濟政策對付過度的工會勢力和慵懶的、依靠福利的「英國病」,都有重大效果,但也加劇了社會階層和收入的不平等。
在她執政十一年裏,香港不可避免受到撒切爾主義影響:財團勢力壯大,今日地產霸權的基礎已在彼時奠基。與英國相比,香港不足之處在於沒有經歷「高福利時代」。而放任的經濟主張增加了財團在社會政治事務的影響力,以致於中共八十年代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力推「精英治港」,落實拉攏財團的路線。
北京怕撤資拉攏財團
許家屯治港思路,就是害怕財團撤資。由於當時英國財團怡和(Jardine)宣布「遷冊」,資本撤離香港,許家屯就極力以各種優惠政策和保證,對香港的上層社會統戰。這路線一直延續到今天,中共高層與香港財團的密切關係,超過了中共傳統重視基層群?路線的工作重點。
二零一零年,深圳特區成立三十週年,胡錦濤赴深圳視察,沒有接見為深圳建設貢獻巨大的民工代表,卻接見香港富商李嘉誠。批評者認為,胡忽略工人階層而處處照顧財團利益,體現北京治港走財團路線,與北京近年被批評走權貴資本主義路線,同出一轍。
但有港人認為,撒切爾夫人當年與中方談判時,並非從香港利益出發,而是利用香港為英國獲取最大利益。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表示,六四事件後,港人對九七後的香港前途感到焦慮,但英國並未給港人居英權。
英國不顧香港民主前途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一九八四年中英談判時,曾提到未來香港特首由協商產生,並未顧及香港民主前途,反而是九零年由中國人大通過的《基本法》規定,香港特首與立法會最終均由普選產生。
在香港主權移交談判過程中,與鄧小平一樣,撒切爾夫人也是可以被稱為改變香港命運的人。她的離世,恰逢香港民間爭取二零一七年普選權、部分民?與精英發起「佔領中環」活動之際。在社交媒體上,港人借此新聞切入點,掀起對香港民主命運的新一輪討論。
撒切爾夫人逝世也正值香港葵涌碼頭工潮聲勢擴大期間,香港中產動力主席、南區區議員馮煒光的評論認為:「倘若英國仍管治香港,撒切爾主義餘威仍在的話,今時今日香港最悲慘的,一定是仍然堅持抗爭的貨櫃碼頭工人,甚至連協助他們的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也會受到嚴厲打壓。因為她之所以令英國重振國威,靠的便是大力打壓英國工會。」
亞洲週刊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四月
(633)
-
▼
4月 11
(19)
- “茉莉花”失蹤網友“梁海怡”秘密獲釋
- 習近平靠軍隊和民族主義鞏固權力
- 中國是交通發展業的最大市場
- 朱鎔基的兒子憑什麽接手中國唯一的投資銀行
- 民怨沸騰只當耳旁風,劉雲山升官自有秘訣
- 胡耀邦說他“又可愛,又可氣!”
- 《明鏡月刊》(第39期): 溫家寶遺臣 禍首周生賢
- 奥斯卡获奖片《被解救的姜戈》中国叫停
- 港人在中国投资悲歌 一示威自残一自杀
- 奥巴马呼吁增加预算拨款 强化网络安全
- 日本輿論普遍肯定《日台漁業協定》
- 八國集團外長倫敦會談磋商朝鮮危機
- 中国抗日影视剧雷人不断 疑为政府补贴粗制滥造
- 路透社的报道关注中国土壤污染问题
- 張倩燁:鐵娘子不敵鄧小平香港命運拐點
- 《中國外敵》─習近平能改變世界規則?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4月10日)
- 2013年4月10日《明镜郵報》
- 2013年4月10日《歷史日報》
-
▼
4月 11
(19)
-
▼
四月
(633)
- ► 2012 (16277)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政府上周将9名难民遣返朝鲜的举动,本周五继续受到韩国媒体及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 韩国《中央日报》和《朝鲜日报》2月24日报道说,这9名朝鲜难民是在上个周末遭中国政府遣返的。鉴于被遣返难民面临朝鲜当局严厉处罚甚至死刑...
-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申正嘉 明鏡新聞網編者按:9月1日,中國官方發布消息,栗戰書接替令計劃,升任中辦主任,令計劃則調任中央統戰部長,顯然是遭到了貶斥。這一消息,完全證實了早在兩個月前,《明鏡月刊》多次報道的令計劃的仕途出現嚴重問題,栗戰書即將升任中辦主任的報導...
-
举家离开中国抵达美国的北京作家余杰13号在美国的“劳改基金会”负责人吴弘达陪同下,到访自由亚洲电台总部,接受了本台专访。余杰谈到他来美国的原因,以及对当前中国当局压制言论自由的看法。我们将分三次播出这次专访的内容,下面请听本台记者何平对余杰专访的第3部分。 记者:“余杰先生,...
-
南华早报 有消息称胡锦涛倾向于在18大上放弃所有权力,包括军委主席一职。若胡锦涛将悄然退休一事属实,不仅对习近平是个好消息,对正在努力确立领导层换届程序的中共来说也是好事。 薄熙来落马和其妻涉嫌谋杀的爆炸性丑闻引起海外媒体广泛注意,而对未来几年中国施政将构成重大影...
-
Facebook Twitter 分享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胡錦濤此次參加核峰會,還將與多國首腦就朝鮮發射衛星所引發的緊張局勢交換意見。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周日(3月25日)抵達韓國首都首爾,出席核安全峰會,預計將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討論朝...
-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為減少公眾對大陸貪汙橫行的持續注意,北京高層決定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低調且迅速處理薄熙來家族的貪汙案。 政治觀察家認為,由於薄熙來家族成員涉及的貪汙事件,在中共最高領導階層政治局常委中,並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
者 纽约特约记者 倪安 纽约时报针对温家宝亲属掌控170亿人民币财富的调查报道发表后,温家宝本人和中共最高层面临巨大压力。外界认为,一贯高调提倡政治改革、反贪倡廉的温家宝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沉默,要么公开澄清,指正《纽约时报》报道错误。海外独家报道中国高层政治内幕最多的明镜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