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社会?什么是不好的社会?对此,人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说法。在众多说法中,我比较看好美国媒体人斯通的说法。他说:“任何一个社会,不论它的目的是什么,不论它标谤的是什么乌托邦式的解放性的宗旨,如果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男男女女没有说出心里话的自由,就不是一个好社会。”根据他的说法,一个好社会的必备要素和核心标志,就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男男女女拥有说出自己心里话的基本自由。在这样一个免于恐惧的社会里,人们说真话并不需要勇气,也不必出于避恶趋善的道德要求和良心召唤,而只是人之天性的正常展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说真话不会招来公权力施于之祸害,自然也就不必为了避祸趋福而违心地说假话。
而在一个不好的社会里,如同我们大家都懂的那样,说真话不说假话是一个需要内心进行掂量、博弈和挣扎的问题,往往要拿出勇气甚至鼓足勇气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样艰难地告别恐惧、说出真话,也就有了服膺良知、避恶趋善的意义。如果在一番纠结之后,还是违心地说了假话没说真话,这乃是避祸趋福的考量占了上风:虽然知道自己不应该那样做,虽然不乏内疚和痛苦,但为了规避“祸从口出”的大概率应验,还是“识时务”地去做了。
中国当下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如果有人,比如《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对斯通给出的衡量尺度不提异议的情况下,敢说它是一个好的社会,那他就太不诚恳了。显然,按照斯通的标准,当下中国社会是一个不好的社会:一个说出心里话的自由没有保障的社会,一个人们内心深处避恶趋善的萌动和避祸趋福的考量常常相互冲突、掐架的社会,一个老是需要在利害计算和凭良心行事之间求得动态平衡的社会。
中国当下的社会,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毛氏权极社会来的。按照斯通给出的的指标,那是一个更不好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中,人们避恶趋善的萌动根本无法和避祸趋福的考量相抗衡,后者具有可怕的压倒性优势。别的不必提了,仅举1959年庐山会议和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为例。在庐山会议上,不少人不是分不清事非曲直,而是“明知彭老总是对的”(胡耀邦语),明知是在参与制造冤案、把好人往死里整,但在极权的淫威下,还是被迫将良知雪藏,违心地举了手。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罗织罪名,给刘少奇量身打造“叛徒、内奸、工贼”的吓人帽子,与会高官有几人是真心相信的?!为凑足到会人数而被匆忙解放出来出席会议的胡耀邦,“一看到说少奇同志是‘内奸’的材料,根据我的政治经验,就知道是不可靠的。”但是,投票表决时,却是百士诺诺、一姐趴桌:能举手的都齐刷刷地举了手,“义愤填膺地”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唯有“一位老大姐”陈少敏,以“自己心脏病又犯了”为由,趴在桌上,没有举手。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的一干诺诺之士,内中固然有不少盲目苟同者,但多数则是在延安整风中升起的红太阳之毒晒炙烤下,违心屈从毛泽东的旨意。他们心里是明白的,举手就是参与作恶干坏事,而不举手则会立遭灭顶之灾。稍作权衡之后,在避祸趋福的压倒性考量下,避恶行善之念遂被打入冷宫。
然而,生生不息的避恶趋善的良知力量,不可能永远被避祸趋福的考量所完全压倒——这正是一切极权社会难以维持下去的根本原因。8年之后的1976年春,中国大地上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四五运动,它雄辩地表明,再严苛的极权统治也都无法阻挡人的开化和觉醒。自那之后,一个虽然缓慢又不起眼、但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出现了:人们从因为恐惧而不得不生活于谎言中,向更多地生活在真实中逐步转型。36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被避祸趋福的考量所主宰的阴影,不断尝试去过一种更为可取、更为值得的生活。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无畏的勇者,而是在良知的驱使下,让自己尽量多摆脱一些恐惧和禁忌,说出自己想说和敢说的真话。2011年,病榻上的高华说的一番话平实而感人,他在谈到自己的写作初衷时说:
我记得我真正动笔的那天,是苏联1991年8?19事变的第一天。我家里还有个老式收音机,我在听紧急委员会的临时通告,一会儿苏联国歌,一会儿苏联爱国歌曲,一会儿紧急委员会通告。我在听这个东西的时候,开始写《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第一章。我感觉到我应该写!
写作是个很长的过程,我并没有立即想到出版的事。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你应该写,要摆脱自己内心的恐惧,内心各种各样的禁忌。
“应该写”,是凭良心说真话。有“恐惧”,是出于避祸之考量。作为一介书生,高华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避祸趋福容忍谎言,二是避恶趋善揭示真相。在有过纠结和犹豫之后,他选择了说真话;即便内心还有恐惧感,他也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英年早逝的高华,说了他想说和敢说的真话,而且把真话说得十分中肯、到位和出彩,给这个世界留下了“靠得住,绕不过”的传世名作。应当说,高华的学术成就,一般人的确很难企及;但是,高华的生活态度,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激励和启迪。与高风险的冲党禁、闹革命不同,像高华那样说自己想说和敢说的真话,这对每一个生活在后极权社会中的中国人来说,应当不再是一种英雄的选择,一种非凡的选择,一种令人高山仰止的选择,而是一种可亲近、可触摸、可尝试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但愿今世多高华。
像高华那样生活,就是自我给力于避恶趋善的萌动,使之与避祸趋福的考量相抗衡,并逐步占得上风。这样的生活,不仅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良知守舍、灵魂安顿的意义,而且也会对变革不好的社会产生极为积极的作用。前不久,网民“破破的桥”写了一篇博文,题目是“评韩寒:素质在民主变革中的影响”。这是一篇理性言说的好文章,作者除了深入浅出地对“素质”作了精彩的厘清之外,最后更把笔触聚焦于如何对一个实行言禁的不好社会进行变革上:是通过眼睛向上的“进谏”来得到改良,还是反求诸已,通过说出真话造成权力的失效来实现变革?作者的态度很鲜明,就是应该像台湾海峡彼岸的中国人曾经做到的那样,“先追求你个人的言论自由,有什么话,想办法说出来。”当然,“控制好行为风险,在你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在那篇很棒的博文中,“破破的桥”一语中的道破玄机:只要足够多的人实名说真话,言禁就会名存实亡。而言禁维持不了,不就是男男女女拥有说出自己心里话的自由了吗?
无独有偶。1月11日,《南都周刊》登载了一篇韩寒访谈录。我特别注意到,韩寒给出了一段毫无歧义的表述:“我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挑战言论的边界,因为言论空间是要靠‘撑’才能够撑大的。对一个写文章的人来说,你自己内心不设自我审查,你已经是对这个东西的藐视,当世界上所有的人写文章都不设自我审查的时候,那言论审查其实已经失效了嘛。我其实一直是那么做的,我在言论上其实已经比很多人自由了,我真的不是为我自己去要这个绝对自由,只是觉得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媒体人啊、电影制作人啊,是否有机会大家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团结起来向执政者施加压力。”毋庸讳言,任何社会都有言论的边界。一个好的社会,当然也有它自己的言论边界。而一个不好的社会,则是在上述必要的边界之内,再构筑一道言禁柏林墙,将应有的言论空间大为紧缩。生活在一个不好的社会中的80后韩寒,他所体悟到的通过挑战和冲击言禁柏林墙,从而将言论空间不断撑大的做法,与有些人望穿秋水盼“改革”或干等“变天”带来言论空间的爆发式扩容相比,明显要务实、靠谱、可取得多。而同样靠谱的是,韩寒的这一明白无误的宣告,不仅不会得到胡锡进、孔庆东、司马南们的共鸣和赞许,还将使他们感受失望、不悦和愤怒。
在我看来,高华的践行、“破破的桥”之主张和韩寒的底线立场,与哈维尔、米奇尼克所推崇的核心理念是高度吻合的。这一理念是:公道自在人心,良知自在人心。从这一理念出发,破解社会困局、让今天的社会就能变得美好一些的钥匙,并不是握在统治者的手中,而是握在不断觉醒中的被统治者手中。所谓觉醒,就是不再忍待天明(还请张鸣校友见谅),而是启动人性深处美好的元动力,点燃心中良知的烛光,去说去做,去冲破黑暗,收获黎明。
作者:江棋生,原载: RFA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一月
(1649)
-
▼
1月 21
(38)
- 《官商黑老大和美女》
- 汪洋4年捉4大貪官
- 大陸客自由行 最快上半年擴點
- 《大事件》獨家:趙本山退出春晚和焦利有關
- 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不经国家批准乱动农民土地被下台
- 中国在波斯湾
- 户籍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 年关将至农民工在郑州街头摆摊卖别墅讨薪
- 國際記者聯盟批評中國控制媒體
- 南卡州共和黨初選金裏奇勢頭強勁
- 香港網民回應北大教授抨擊香港人
- “不要搞林彪語錄,你們看到請代為沒收”
- 美中轮胎案,美国未能得偿所愿
- 牛刀:吴英罪不至死,恳请最高院刀下留人
- “三妈教授”孔庆东狂骂港人惹众怒
- 中国用判吴英死刑来维持金融垄断?
- 余杰的遭遇并非个案,中国房市明显冷却
- 德国炊具品牌回归“德国制造”
- 專訪袁偉時:文化與制度不容混淆
- 我下令落實禁航,絕對不准再跑一架飛機
- “马克思主义分前后两期”说献疑:与何方先生商榷(下)
- “马克思主义分前后两期”说献疑:与何方先生商榷(上)
- 约瑟夫·奈:为什么中国的软实力弱不禁风?
- 点燃良知的烛光,变革不好的社会
- 北京公务员就余杰事件给温家宝的一封公开信
- 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公安部長孟建柱不能迴避的責任
- 传统变了:春节常去国外看看
- 死神的脚步已经迫近20多岁的女孩吴英
- 朱大鸣:诺奖获得者说中国数据是科幻小说
- 孔子学院渗透德国高校?
- 2012年1月20日《歷史日報》
- 明镜网热点排行榜(2012年1月20日)
- 焦利貶任新闻总署副署长 證實月前外參月刊獨家披露
- 坎贝尔:美国有决心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
- 2012年1月20日《明鏡郵報》
- 抗議聽見了 美暫緩網路盜版法
- 尼日利亞連環爆炸後實施宵禁
- 香港海關凍結下載網站逾三億資產
-
▼
1月 21
(38)
-
▼
一月
(1649)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要聞組綜合30日電 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國30日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新聞社報導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新聞社網站被中國封鎖。 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導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導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
-
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卸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目前看來,胡錦濤似乎已屈服於保守派的勢力,作出關鍵決定對薄熙來事件「降低調查規模」。這意味著只有薄熙來和他的妻子會受到調查。 薄妻谷開來被控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極有可能難逃多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薄熙來只被控違...
-
...
-
新华社 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 薄熙来 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 中国 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 政治 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 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 调查 。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
-
《大事件》記者范方華/在國際影壇享有知名度的中國女星章子怡,遭媒體爆料捲入薄熙來及其他富商、高官的性交易案,章子怡大動作發出訴狀,就為了洗清自己的名聲,但爆料媒體博訊則相信自己報導的真實度。美國律師對《大事件》透露,這場官司最後可能不了了之。 第...
-
美國之音 艾德 北京 — 中国官方媒体宣布,昔日最闪耀的政治明星之一薄熙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将面临刑事指控。有中国学者分析说,官方披露了薄熙来罪行的这么多细节,说明最高层已决心不要让他对新领导构成威胁,准备将其重判。 *官方报道预示当局要下重手* ...
-
“我们准备在2009年.推出10部抗战系列的专著”,光亭很高兴地描述他2009年的工作重心。光亭是“战史沙龙社区”的主要创办人和分坛版主,“知兵堂”的缔造者只要不是刚入道很少有人不知道“知兵堂”,用大名鼎鼎来形容它并不过分。 “知兵堂”不是“讲武堂”这样的军事院校,只是一...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已被拘捕、正接受审查的谷开来,指控周永康策划了取代习近平的政治计划,对抗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的其他成员。 她把周永康称作“政治局常委中的坏蛋”。 谷开来提出用交代关于周永康和他的密谋作为交换,恳求当局不要判自己死刑。
-
明鏡記者柯宇倩/重慶模式所代表的,是增加中央集權,廣東模式所呈現的,則是減少政府權力。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杰納蘇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Geneseo)金融與經濟教授谷雁翔認為,增加集權或減少政府權力的辯論,不會因為薄熙來的下台而消失,...
-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摩爾 中國軍隊“八一”建軍節這天,中共中央軍委屬下《解放軍報》第3版發表記者毛俊撰寫的“永遠的軍魂永久的忠誠——黨的十六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述評”一文。文章在強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永不改變!人民軍隊忠誠於黨的信念永不改變”的同時,更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