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

王健壯:陳冲內閣的決策危機


【聯合報╱王健壯】


改革之所以困難,難在推動改革的人如果不得其法,立意再好的改革也可能遭受反彈,甚至最後以失敗收場,證所稅復徵的決策模式就是一個例子。

台灣賦稅結構長期扭曲,早已眾所皆知,再加上過去幾年政府首長又迷信降稅可救經濟,更讓財政問題日益惡化,即使是財稅門外漢也都知道,租稅改革勢在必行,課徵資本利得稅更應列為改革首要之務;劉憶如接任財長後即決定復徵證所稅,就屬於應為當為的改革。

但即使應為當為,卻不代表改革就一定成功,「如何為」才是改革的成敗關鍵。劉憶如如果能記取歷史教訓,在「如何為」的方法論上多下點工夫,改革之路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坎坷難行。

但她現在的處境卻是處處受阻:她的內閣同僚跟她不同調,財政健全小組的成員對她有意見,執政黨立委準備杯葛她,既得利益者大反彈,連行政院長最後也決定修改她的方案,讓她的稅改方案被人譏諷是四不像,其結果可以想見將達不到增加稅收的目的,也很難贏得租稅正義的美名。

如果劉憶如當初能擬定一個「如何為」的三階段決策步驟,首先匿名公布一分台灣所得前一千大的排行榜,以及他們的繳稅比率,來證明愈有錢的人其實繳稅愈低的假設;其次再作大型民調,調查多數民意傾向哪一種稅制應該調整,讓稅改從是非題變成選擇題;最後再依民調擬定具體的改革方案,其結果即使內閣阻力、民意反彈以及國會杯葛不能全面化解,但起碼不會讓她四面受敵、步步受阻。

改革必須要有民意當後盾,公布一千大所得與繳稅排行,雖有民粹動員之嫌,但租稅改革本來就是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之間作選擇,課徵資本利得如果不能挾沛然莫之能禦的民意而行,其結果必然是讓那群百分之一的人有左右決策的可乘之機,劉憶如現在面臨的處境正是如此,不但百分之一的人反對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也未表態支持,讓她變成了孤軍。

復徵證所稅決策過程中暴露的另一個決策危機,乃是閣揆的角色。劉憶如之所以變成孤軍,很明顯是因為陳冲未全力挺她,如果陳冲挺她,劉憶如的部版方案就不會在宣布後被政務委員二度審查,不會提報到總統府「廷議」而決,也不會被行政院會大幅修改,更不會在院會通過後還決定緩送立法院審議。

陳冲之所以決定院版方案緩送立院,可以想見他對復徵證所稅仍有疑慮,並且擔心即使是院版也過不了國會的關卡。但閣揆對內閣決議缺乏信心卻是權力怯懦的表現,既無信心,何不在內閣決策過程中即封殺閣員所提方案,又何必作出決議?既作出決議,又何懼國會杯葛而將方案留中不發?更何況,天底下哪有在內閣已作決策後,再要求閣員先溝通再送案的道理?緩送代表什麼意思,老謀深算的立委豈有不懂之理?劉憶如即使拚了老命,也註定難收溝通之效。

陳冲內閣中有許多頭角崢嶸之輩,他們既非貓頭鷹,也非法國狼,而是Isaiah Berlin筆下的狐狸與刺蝟,陳冲如果不能對內閣決策領而御之,動輒讓這些閣員感嘆閣中無人相挺,甚至讓他們感覺像歧路亡羊,內閣即使濟濟多士,也將無濟於改革,並且很可能造成閣揆與閣員雙輸的結果;復徵證所稅的決策模式足以為陳內閣戒。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