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杜大偉﹕緬甸的開放體驗

從仰光到緬甸園景規劃完善的新首都內比都的5個小時巴士之旅,可算是極超現實的體驗。

雙線的車道在伊洛瓦底河(Irrawaddy River)的稻田中穿過,整整250英里的旅程,除了偶爾出現走錯路的載覑蔬菜的單車在對面行車線經過外,幾乎人煙不見。在115英里標記處名為「Restcamp 115」的休息處是全程唯一的廁所所在,膀胱弱的還真不行!

1982年的北京三環路

這旅程讓我想起1982年時的北京三環路——空空如也的停機坪上就只有我坐的《中國日報》車和機車,以及「夜香」車。30年後的今日,三環路滿是北京擁擠的交通——我的感覺是,緬甸可能也會是這樣。難題是在今天的暫定開放與2040年的消費擁擠之間,將要走哪條路徑。

我和其他26個勇敢的香港總商會代表團成員,是有史以來第一批到訪緬甸的商業代表團之一。我們緊隨希拉里、英國首相卡梅倫和聯合國的潘基文之後到達,所以,在探索50年嚴厲軍事統治後的開放是否真實的,不只有我們。

簡單來講,我認為答案很簡單:是的,這個開放是真實的,不同於1990年時,軍方拒絕在昂山素姬當選後交出權力,但走向正常化的旅程將是漫長而曲折的,更可能有時會倒退。它讓我想起了中國的「進兩步,退一步」式開放,它可能使不少投資者或民主的倡導者受挫,但它也帶中國在過去30年向前走了驚人的一段長路。

雖然很明顯軍隊勢力仍然無孔不入,但卻明顯決心讓位,恢復文治。正如一名受訪者指出:「若只是裝模作樣,軍方已經做得比需要的多。」總統登盛看似鼓起了巨大的政治勇氣開始對外開放——尊重上個月的選舉結果,讓昂山素姬及其政黨返回議會。

中國「進兩步,退一步」式開放

明顯的樂觀因素之一,是緬甸經濟蓬勃的繁殖力。緬甸除了是東南亞土地質量第二好的國家,僅次於印尼,加上伊洛瓦底(Irrawaddy)的肥沃土壤,使緬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之一。而且它是一個聚寶盆,有紅寶石、翡翠和稀有的金屬和礦產品。當然,還有石油和天然氣,和其2300公里的海岸線的漁業資源。難怪曾幾何時《遠東經濟評論》預測,到2000年緬甸將會是亞洲最富有的兩個經濟體之一(緊隨覑菲律賓)!撤銷制裁,重建被破壞的基礎設施(仰光每天只有5個小時供電),官僚改革,再次引入外國投資者,那國家就必定向前。

當然,它不會只向前衝。官僚的情仍然根深柢固(在仰光養狗的人仍需花5小時到內比都為狗牌蓋章)。最基本的是,軍方撤退需時,而小企業要重新學習自由企業運作亦需時。20年的軟禁,未必使昂山素姬有改革官僚的能力,她會執著於政治改革,而不是重建一個複雜的以技術為基礎的經濟。就這個過渡的挑戰,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緬甸銀行家悲哀地評論說:「國家有三分之一想要開放,但不知道該如何做,另外三分之一也想開放,但很害怕,最後的三分之一仍然是激烈反對開放。」

不出所料,香港總商會的代表團都處事小心審慎。部分人積極探索小規模的投資,但大多數都在看、聽、等。至少緬甸的貨幣混亂已整頓了,由6個不同匯率統一為1個,現在的匯率穩定地浮動,這使緬甸投資委員會可推行全面的外國投資法規。他們可能尚未有清晰或簡單的外商投資制度,但它為膽怯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開端。

當望向亞洲地圖,你會注意到緬甸的重要。它不單是一個大和資源豐富的國家,它為中國西部和印度洋之間提供了一個廣泛和明顯的橋樑,難怪中國在其北部沿海經濟區投資石油和天然氣設施。香港總商會的使命是合理的,一個初起步的經濟體,仍然會經歷數年的風險和腐敗,但可以肯定,這一步是極重要的。如同北京的三環路,由仰光到內比都的高速公路將不再荒蕪。

作者杜大偉(David Dodwell)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作者之一


香港 明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