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結束密室政治 令競爭制度化

“ 中國的崛起國際輿論甚為關注,有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指出,中國領導層更替的制度是中國的不穩定因素之一,若能把更替制度化,將有利國家穩定。 ”

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所4月20日網上評論

作者:Susan Shirk(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1997-2000年〕)

薄熙來被撤職,反映了中南海內波譎雲詭。中國內部權力鬥爭,將會成為中美關係不明朗、甚至充滿風險的罪魁禍首。無論什麼政治體系,外交受內政影響,中國領導層不單憂慮十八大的佈局,也擔心中共能否繼續一黨專政。

中國最大的威脅並不是冒升經濟及軍事力量,而是內部的脆弱令中國領導人擔心失去民意,我擔心中國偏離過去的克制溫和的外交政策,這將令中國難以和平崛起。

中國國內的示威和騷亂仍未沸騰,對中共政權更嚴重的威脅是黨最高領導的分裂。自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危機後,九名政治局常委努力營造團結的形象,因為他們害怕這將鼓勵幹部或人民以支持個別派系為政治籌碼,示威請願也不用擔心秋後算帳;若黨領導都像薄熙來一樣,嘗試樹立與別不同的公眾形象,動員社會對個別領導的支持,將會令中共分裂。

媒體及互聯網發達令動員民眾變得更容易及更吸引,薄熙來因為沒有多少機會躋身政治局常委,所以才透過群眾運動、唱紅打黑等等背城借一。薄熙來威脅所有中共領導層,他下台是無可避免。

中國領導人一定要想辦法令競爭制度化,避免內部權力鬥爭失控令政權覆亡。其中一個方法是容許黨內的公開競爭,由中央委員會委員選舉產生黨的最高領導,正如某些時候的前蘇共及越共的例子:最高票者出任黨總書記、次高票者為總理、第三高票為主席。選舉有助中共高層政治制度化。

和平崛起?

中共十年前差點落實黨內高層選舉,但最終擔心選舉失控出現意外而沒有落實。薄熙來事件鼓勵政治及經濟改革派重提黨內高層選舉,若經濟改革派在十八大取得上風,國企將會被削弱,民企有更大的空間發展,開明的領導層在國際問題上表現克制,有助提高中國的國際聲譽、與鄰國關係、以及國內民望。

不過,即使中共引入選舉產生領導,不等於中國放棄強硬路線,燙手議題例如中日關係、台灣問題、西藏、新疆及南海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不見得會改變。解放軍在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影響力不減,黨領導仍要靠解放軍維持,中國未來的國防開支肯定不會縮減。

領導輪替永遠是威權體制最大的弱點。薄熙來不會是最後一個,試圖靠媒體建立支持基礎的政治人物,以密室政治解決領導層競爭的支持愈來愈少。容許黨內競爭有助推動改革,也有助改善中國的外交,但不能保證將會出現靠政治及制度認受性而和平崛起的中國。


香港 明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