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中國遴選領導班子的過程很不穩定”



明鏡記者柯宇倩/薄熙來事件受全球關注,在中共當局大力調查下,涉案者越來越多,傳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也受秘密立案調查。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華府分社社長馬利德(Richard MacGregor)在接受《明鏡》採訪時表示,在處理薄熙來一事上,中央政治局常委肯定經過一番辯論,周永康可能為了保護自己、讓自己好好退休,在薄熙來事件上與其他人達成共識,而周永康希望讓薄熙來接任政法委書記一職,是高層處置薄熙來的原因之一。


中國政治融合了貴族和菁英

雖然認為貪腐是黏合整個體制的接著劑,因為“如果每個人都獲得一小部分,那每個人都能在不動搖體制的情況下有前進的動力”,但馬利德也對《明鏡》指出,貪腐仍是中國必須改善的問題,如果不改善、不透明,體制不會永遠穩定,而獨立的反貪腐運動,可能“帶動整個大廈的顛覆。”

馬利德指出,中共也希望年輕、富有、成功的人入黨,因此中國政治融合了貴族(aristocracy)和菁英(meritocracy),從高層來看,溫家寶、胡錦濤都是平民出身;從腐敗問題來看,在中國,腐敗不是發生在特定群體身上,要腐敗,不必生長在有良好關係的家庭中,這可說是另類的“平等”。

但馬利德也認為,中共對所有貪腐者的起訴,背後都有政治因素。中國政治體制裡處理著眾多利益群體的利益,就算是被外界歸為同一派的人,也有不同的利益,如習近平是太子黨,薄熙來也是,但薄熙來如今出了事。

“薄熙來案裡,雖然人們談論著上海幫,但我認為比起派系鬥爭,更多的是利益衝突,這是有關個人的競爭、是有關以不同風格經營共產黨的競爭。”馬利德對《明鏡》說。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谷開來和張曉軍與英國商人海伍德(Niel Heywood)因經濟利益問題產生矛盾,薄谷開來和張曉軍有重大作案嫌疑,但不少人認為此案涉及政治鬥爭,而非單純的經濟利益矛盾,新華社4月18日特地發表評論,稱海伍德案屬刑事案件而非政治鬥爭。

馬利德對《明鏡》指出,如果考慮到谷開來的身份,很難說這個案件沒有政治成分在其中,“當中國領導惹上麻煩,他的家人通常也會有麻煩上身。”但馬利德強調,海伍德案已遠超過僅是將資產轉到國外、收賄貪污等事,而是涉及毒殺一名外國人,這是非常嚴重與驚人的事,“我想當局可以容忍你貪腐,但無法容忍謀殺”,美國、謀殺等因素,讓此事大大升級,這也是中共當局嚴正看待此案的原因。

在免去薄熙來重慶市委書記一職前,溫家寶在任內最後一次的記者會強調“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再次發生”,令外界猜想將左派擁戴的薄熙來拉下馬,是否代表著政治改革即將啟動?

馬利德表示,溫家寶用文革來警告進行政治改革,同時也是對薄熙來的一擊,但他認為溫家寶講的不是19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而是指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利用群眾讓黨失去權力的無政府狀態情況;薄熙來在重慶搞唱紅打黑,儘管許多高層官員不喜歡,卻沒有辦法反對一個讚揚毛澤東的人,因此王立軍事件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因此溫家寶在呼籲的,並非民主選舉的改革,實際上,馬利德也未見到中共進行體制改革的跡象。“中國的政改會在黨內進行,最重要的辯論也是在黨內進行。”

但薄熙來事件確實反映了中共接班機制的缺失,馬利德對《明鏡》指出,中國遴選領導班子的過程很不穩定,非常不透明,很多暗箱作業,薄熙來案可能會讓9名常委暫時停止這個遴選程序。







馬利德表示,溫家寶用文革來警告進行政治改革,同時也是對薄熙來的一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