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下任特區政府有意不再擴大內地來港個人遊(即一般所謂自由行)的城市數目(即維持在目前49個城市的開放程度)。這應該是一則十分重要的消息,但卻未有引起廣泛的關注。這則新聞的重要性不在於對本地旅遊及相關行業將會帶來多大的衝擊,而是它代表了一種(或者日後有可能出現的)新的取向——一種有別於過往香港(政府的及民間的)回應市場需求的態度與方法。
一種新的取向的形成
究竟下任特區政府有何看法,並不是本文最感興趣的問題,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在本地公眾論述的環境裏,正在發生一些影響深遠的變化。正如前面所提到,這可能代表覑一種新的取向的形成。
過去香港在面對這類問題時,回應的方法相當簡單,基本上只需要做一次經濟效益的分析,便可以為最終的決定提供所謂的理性基礎。用略有簡化之嫌的方式表達出來,那是一種成本與收益的計算,其他的事情便不用考慮太多了。所以,在過往的思維當中,沒有量力而為這種想法——只要有利可圖,便不會錯過機會,管它只是曇花一現,還是可以長遠發展下去,都一定先抓緊時機,物盡其用,其他事情則留待日後再作打算。曾幾何時,香港的生存之道就在於隨機應變,不斷轉換產品、改行、轉型。對市場環境高度敏感、靈活走位,是香港回應多變的周邊環境的方法。當然,任何應變的策略均有利亦有弊(例如短期的靈活性有可能阻礙了長遠的組織或制度轉型),香港自然也不能避免。過去香港慣常採取的應變手段是否可以在新的環境裏按照舊有方式繼續使用,是一個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慣常應變 新環境裏照舊使用?
這裏所要討論的,並不是又一次舊事重提,談一下社會、經濟轉型。過去15年來在這個問題上既找不到新的方向,同時亦交不出成績。而到了今天,內外環境又起了新的變化,令這個轉型的問題更加複雜。這跟本文初段所引有關是否爭取進一步開放自由行的議題是相關的。
以往我們分析香港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經濟體時,焦點在於資金自由流動及海外市場的支配作用,看看如何吸引投資和怎樣回應外在的市場環境,便大功告成。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裏,於我們的討論當中,外在環境與香港社會的內部狀兩者之間,雖有相互影響,但基本上可視之為兩個分別存在的實體——當外在環境發生變化,社會內部便需要回應(例如調整工資),前者並不會直接介入香港社會的內部運作。後來隨覑製造業北移,我們開始注意到上述內外因素之互動方式,已開始有所改變。工廠的遷移對一般生產線上操作員的就業造成衝擊,同時也啟動了香港跟珠三角的一種新的區域分工,以「前店後廠」的形式出現,而本地經濟亦隨之而全面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發展形態。這可以理解為一個香港「重新發現」(因為在1949年之前,這種區域連繫是常態)它的腹地的過程。不過,儘管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即製造業的工廠及就業人口逐年遞減)開始,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已引入了這種區域性的元素,但在當時那種對一國兩制的理解與估計之中,中港兩地基本上維持分隔。當年對工廠北移的理解,大概跟這之前本地廠家到海外投資設廠沒有太大分別,都是到外地生產成本較低的地方去開拓生產基地,如果有任何新的特色,那只是規模更大,而且遷移之後仍可跟香港保持相當密切的關係(由生產加工、物流、到市場與生產的連繫)。對於整個形勢的理解與分析,未有重大調整。
事實上,到了下任特區政府快將接手管理香港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看見政府領導層的思維,還未有真正認識香港社會所經歷和要面對的轉變。舉一個例:林鄭月娥表示未來發展新市鎮時,公屋人口將限於五成之下,以免重現上一代新市鎮的社區問題。明顯地,她的政策構思背後,仍是以為未來香港社會內部的不同社區的發展,是由內部因素(如人口增長、社區內的人口組合)所支配。於是,適當規劃某個社區的組合,便能應付問題。她大概未有留意到從2003年開始,我們所說的中港區域整合,已不是香港如何利用周邊地方的資源,而是它已進入全中國的市場,而且影響是雙向的。這樣的融合直接影響到香港的空間佈局(例如新界便成為了即日來回的內地旅客的活動區)。未來支配不同地區、社區的發展,不一定是香港本地人口的變化。
以2011年的統計數字來點算,全年到港遊客有4192萬,當中67%(即2810萬)來自內地,而在那些內地遊客之中,超過五成(1450萬)乃入境不過夜旅客,而不過夜的內地旅客的增幅(31.7%),較整體內地遊客的為高。對香港社會——由政府高官到市民大眾——而言,其實大家都不想正面面對一連串新的社會經濟轉變:按現時趨勢,香港的東北及西北很快便可以成為珠三角一帶居民即日來回的購物、消閒區(平均每日有4萬多這類消費者過境)。當特區政府還以為要將私樓業主、租客引入北區,以推動發展當地地方經濟的時候,一股更大的外來力量早已開始改造當地的社區面貌。
現時有社會團體要求自由行封頂,以免出現「迫爆」香港的出現。同時也有旅遊業代表表示,應該放寬更多內地城市居民以個人遊方式來港,皆因過去幾年的興旺情境早已轉淡。現時的討論焦點都放在政府角色與利益分配的問題之上,這不難理解;切身利益所在,不同界別都希望找到即時的對策(或阻止某些政策出台)。問題是:旅遊及相關行業在未來3、5、10年的好處,是否也等於香港社會及多數市民的好處(例如售貨員成為了最理想的職業)?由旅遊所驅動的服務型經濟有何不足之處呢?但在另一方面,爭取封頂又是出路嗎?長遠來說,香港應如何面對那個全國市場?完全自由開放?還是每一種東西(由奶粉、醫院脇位到各級學校的學位)都必須預留本地名額?
特區政府 有面對大問題的能量?
而在上述連串小問題的背後,是一個宏觀的、方向性的、但也很簡單而直接的問題:將來香港要發展成一個怎樣的城市?而回到本文初段所講,未來特區政府在回應這個問題時,將不可能重複以往的做法:不能甘於被動,而且必須照顧不同社區居民的訴求。而另一個問題是,特區政府有面對這類大問題的政治能量嗎?
香港 明報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六月
(1486)
-
▼
6月 17
(39)
- 雙規雷霆手段 中共官員打寒顫
- 大陸釋放利多 提8大惠台措施
- 東亞情勢詭譎 多邊機制須建立
- 希臘撙節派勝出 德國鬆口氣
- 神九將對接天宮 陸媒使勁報導
- 房企花樣百出 挑戰微調底限
- 周行一:台灣 消失中的小龍
- 美國媒體:美對中國航天欽佩又害怕
- 薄熙來主政打黑掀恐慌 300民企老闆逃亡
- 呂大樂﹕香港要成為一個怎樣的城市?
- 孫慶餘:追求「歷史定位」害死人
- 希臘人的選擇實在不容易
- 天地對話 劉洋笑聲爽朗 神九天宮今合體
- 分裂國家和國家分裂
- 天上人間 「神舟」可以有無數個,「神州」只得一個
- 國人冷血麻木 又見天價撈屍
- 美國重返亞洲 中國聯俄抗美
- 財政透明無寸進 各級人大皆花瓶
- 西方企业艰难适应中国消费者口味
- 武汉神秘空气污染人心惶惶,官说是有农民烧秸秆
- 希腊今天的立法大选事关欧元区命运
- 流入美国清洁能源行业的中国资金
- 中国对走上世界舞台顾虑重重
- 中國的大外宣必會成為歷史笑料
- 美谋求打消中国对美国战略重点转移顾虑
- 王立軍不符美國政治庇護條件
- 昂山素季诺奖感言:缅甸未被遗忘
- 港媒:湖南突查李旺阳死因疑为降温
- 中国抗沙漠化:局部成就,整体退化
- 柏林纪念1953年东德人民起义
- 等了21年 翁山蘇姬領諾獎
- 鄰家女變嫦娥 劉洋飛天 風靡中國
- 解放軍2少將取消赴港談南海問題
- 李长春刘云山下令十八大之前记者不得采访负面新闻
- “六四事件”真相必须设法在中国大陆进行传播
- 谈中国大陆的水污染问题
- 2012年6月16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6月16日)
- 2012年6月16日《歷史日報》
-
▼
6月 17
(39)
-
▼
六月
(1486)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预告:明镜即将发表关于薄熙来周永康事件独家报导
-
VOA记者: 张蓉湘、张松林 图片来源: 来自视频截图 国务院发言人纽兰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宣布,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下个月初将在北京举行。另外,国务院还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大学的情况良好,而国务院不评论学生签证个案。 *下轮美中战略与经济...
-
萬眾矚目的薄熙來案昨日一審判決,貪污、受賄、濫權三罪並罰,重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上台不久的中共第五代通過重判桀驁不馴的薄熙來殺一儆百,警告那些心有異志的政治勢力及野心家,並不令人意外,然而當局將之塑造為反腐打老虎的典型,卻缺少說服力。 中國歷史上的宮廷鬥爭一直是血雨腥風...
-
馬英九對立法院長王金平展開整肅式的鬥爭,在台灣的媒體上,有兩種稱呼﹕ 一種稱之為「鍘王記」,親國民的報紙都用這個名詞。「鍘」這個字主要是出自包公傳奇,意思是說他公正廉明,雖然王公貴族同樣一律法辦「鍘殺」之。親國民黨的報紙用「鍘王」這個字,已不言自明的認為馬鬥王是正確的。 但台灣最...
-
越南國家油氣集團指責中國漁船,在越中兩國有爭議的南海水域破壞該公司一艘勘探船。 越南新聞報道稱,上星期五,當地質勘探船「平明二號」在越方所稱的越南領海勘探時,與數艘中國漁船發生碰撞。 越南油氣集團官員範越勇表示,中國漁船從後面「撞向「平明二號」,並將該船的勘探電纜扯斷。」 越南油...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