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談判應加速進行

中央銀行正在與大陸人民銀行洽談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進一步工作,最近金管會也連續推出開放國內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並且鼓勵銀行OBU優先投資的政策,兩岸金融交流的實質進展因此又向前邁一大步。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儘速與大陸建立擴大金融往來的平台,抓住大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機運,全面發揮台灣的既有優勢,為台灣的製造業、金融業,乃至大中華區下一個三十年發展的藍圖,創造有利的環境。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與持續擴大,不只是台灣金融業的業務增長契機,更是台灣整體發展戰略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這不只是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的任務,更是衡量馬政府執政成敗的關鍵要素。主政當局面對這個嚴肅的議題,不能夠只用技術性的角度來思考,必須以大中華全面發展的歷史高度,給與央行總裁完全的授權與全面的政策支持。

 雖然馬政府最近弊案纏身,政策推動四處受阻,兩岸談判投保協定也馬失前蹄,但是馬政府絕不可因此就氣餒懈怠,反而應該重整旗鼓,全力支持彭淮南談好兩岸貨幣機制,為兩岸未來金融發展鋪設出穩固且平坦的高速公路。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雖然大陸面對這個嚴肅的課題,態度極為謹慎,採取寧穩勿躁進的態度,但是發展的方向與決心則無可置疑。作為大陸最密切的貿易夥伴,並且擁有與大陸的獨特歷史關係,台灣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必然可以扮演無可取代的特殊角色。面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機緣,連遠在地球另外一邊的倫敦、遠在地球南緣的雪梨,都積極發聲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業務,與大陸唇齒相依的台灣,不僅不可自外於這個趨勢,更應該積極參與,協助大陸建立穩定的人民幣國際交易平台。

 如今台灣與大陸的貨幣交流仍然處於幼稚園的階段,加速金融互動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否則參與人民幣國際化將只是再一次虛幻的口號。兩岸金融往來一直到2009年11月16日簽署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三項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才算結束長達六十幾年的封閉,但是隨著大陸觀光客的開放,以及兩岸直航所帶來龐大的實質人民幣換匯需求,直至2010年7月13日,由兩岸的中央銀行協商,指定以香港中國銀行作為台灣的金融機構「拋補人民幣現鈔的清算銀行」之後,台灣的商業銀行才真正開始提供人民幣現鈔的服務。

 提供現鈔買賣只是金融往來的最基礎業務,進一步還有金額龐大的貿易融資、現金匯兌,再持續往上發展,才會觸及屬於金融服務領域的有價證券、債券,甚至更高端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交易。這一層一層的業務,具有無限發展的空間,如何架構有秩序的開放平台,正是彭總裁洽談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核心任務。

 從李登輝至今的歷任總統,面對大陸金融開放的政策,始終採取敝帚自珍的保守態度,想要鎖國偏安,結果台灣的金融業者無法參與大陸高速成長的業務,十幾年下來體質日益孱弱。二十年前台灣的龍頭銀行還有實力與大陸同業平起平坐,如今不論是資產規模、資本淨值或者上市總市值,都只剩下大陸銀行的零頭。執政者「綁架」金融機構,抱著偏安江南的心態所造成的損失,是台灣國力衰退的根本原因。

 如今,政府終於重新以正面的角度來思考兩岸金融交流,我們當然給與肯定的掌聲。不過,令人擔心的是,兩岸開放的進度最近遲滯不前,除了觀光客人數增長之外,其餘實質的進展幾乎繳了白卷。兩岸從2010年6月29日簽署ECFA協定之後,投資保障協定就已經呼之欲出,但是至今兩年的時間仍然一無所成,甚至連原訂的第八次江陳會都在大家高度期待之中遭到推遲。

 我們擔心的是,能夠帶給兩岸交流重大實質利益的投保協定,在持續兩年的談判後仍然毫無所獲,卻透露出令人擔憂的警訊。是不是我方決策流程僵化,導致前線談判代表們缺乏交換籌碼?或者前線談判代表只知照本宣科,無力創造達成協議的環境?或者是政府對於大陸的態度誤判情勢,過度樂觀?不論是何種情形,都值得政府決策高層虛心檢討、切實改進,不要陷在技術性的泥淖,更絕對不能在貨幣清算機制談判上再重蹈覆轍。

 從2010年7月13日中央銀行與金管會會同修訂《人民幣在台灣地區管理及清算辦法》至今將滿兩年,兩岸金融往來更上一層樓的時機更趨成熟。我們建議馬政府給與央行彭總裁最大的授權,更期望馬政府能夠從人民幣國際化的宏觀角度,思考兩岸金融往來的政策,為台灣的金融產業、製造業與服務業,打造一條安全、高流量、高成長的金融高速公路,這也是馬政府責無旁貸的歷史任務。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