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詹偉雄:思索「宏達電事變」

詹偉雄

不過一年多一點的時光,宏達電股價從每股一千三百元跌到二三○元,資本市場的無情和冷峻,可見一斑。

表面上看,hTC手機的最大對手是蘋果—iPhone原創的消費者體驗以及專利權官司,讓宏達電度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蜜月期後,成長路途便荊棘處處;但內行人都明白:蘋果不是釀成此次宏達電股價大跌的「元凶」,與hTC同屬「Android/non-Apple」系統陣營的三星,才是這回KO「台灣之光」的正主。

當年蘋果iPhone上市之時,三星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地位仍曖昧模糊,但今年第一季結束,根據市場調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估算,三星的Galaxy總銷售數已以四四五○萬台超越iPhone的三三一○萬,如果加計其他一般手機,三星的總手機市場占有率也已超越芬蘭Nokia居世界第一。嚴格說,在這個江湖之內,三星除了毛利率輸給蘋果之外,短期內已找不到任何弱點。

去年初原本有望領銜「Android/non-Apple」陣營的宏達電,在去年中確定被三星搶走主導權後,股票即遭外資法人一路賣出,戲劇化地反映了資本市場的功利本質。

然而,也就是在這個關卡,我們實在應該來思考:宏達電股價的殞落,帶來哪些啟示。

不論過去、現在或未來,只要是在科技產業中,台灣都有機會再次遭逢第二次的「宏達電事變」:也就是「巨型企業」三星,以人人都能懂的「經濟規模」法則,擊敗「中小企業」宏達電。

Galaxy手機能所向披靡,並非它創造的消費者體驗能追上蘋果,甚或能大幅領先hTC,而在於三星背後一手統包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從手機CPU、快閃記憶體、玻璃液晶螢幕、DRAM、攝影鏡頭到電池—規模世界最大(連蘋果的iPhone都必須向三星採購部分零組件),這使得Galaxy具備無比的成本優勢。一方面提供優厚利潤補貼美國的通路商與營運商,另一方面則編列巨幅預算進行全球性的行銷活動,相比之下,hTC雖然是台灣的股王,但在世界市場中卻只能算是個生澀的學徒。

「經濟規模」產業模式對應的是「已確定需求」的產品,廠商透過更大資本的投入,來追求技術的領先與成本的降低,DRAM、TFT-LCD、快閃記憶體等都是這類邏輯的產品。三星能在江湖中痛擊台灣公司,說穿了,就是用「企業加政府」(Korea Inc.)的刻意資源調控,來創造優勢。但這套邏輯不適用「不確定需求」的產品,當消費市場還沒顯示明確的需求數量與偏好,誰敢大規模投資?

將產品從「不確定需求」的市場狀態推進到「確定需求」,廠商比的就不是資本,而是「領先生活一步」的敏感度,歷史經驗顯示,這類的企業毛利最高,因為它得以享受某段獨占或寡占的市場優勢。當年的蘋果就是這樣的狀態,靠著一步步的創新,只以非常少的產品,就能避開單調無聊的資本競賽,也因此雖然今年第一季手機賣輸三星,它的企業市值卻是三星的三到四倍。

現在要宏達電變成蘋果,當然是不可能的事;這次事變的最大意義是讓後續的創業者了解到:以台灣的歷史、地理、社會的現有條件,我們作哪些策略抉擇可以事半功倍;除了被動地加入軍火裝備競賽之外,也許另外一種險更值得冒—在創造性的風險裡,即便你失敗了,也能獲得某種意義的了悟。

把企業作新,比把企業作大,更值得下一代台灣追求。

(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