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無毛鄧領袖無路線鬥爭

不管中共十八大之前權爭如何激烈,不管各派為了爭奪位子如何打得頭崩額裂,等到十八大結束時,官方照例會說這是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選出」新的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軍委後,官方也照例宣傳「新的領導班子」多麼團結,好像十八大之前黨內外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

這就是中共「傳統」的政治文化、會議文化。宣傳這種「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粉飾鬥爭,要「穩定大局」,求得暫時的安穩和平衡。然而,很多時候,這種暫時的團結、安穩、平衡,很快就會被打破。權力鬥爭、政治鬥爭、人事鬥爭又會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因此毛皇帝說過,鬥爭是絕對的,和諧是相對的。

和毛皇帝時代不同的是,這些年中共黨內鬥爭基本上是「純粹」的權力鬥爭,不再有真正意義上的路線鬥爭。現在的路線都是大家磨合出來的,是「集體智慧」的產物,是不湯不水的,是既要這樣又要那樣的。不像毛皇帝時代、鄧老爺子時代,最高領袖往往有自己的「遠見卓識」,讓黨內其他領導人搞不清楚領袖變換不定的想法,搞不清楚會不會提出新的主張。

這種「個人意志」試圖凌駕「集體領導」的情況,就會形成路線之爭。這個時候的「集體領導」就會出現分化,要不斷重新站隊。有的人緊跟領袖,有的人抵制領袖,有的人徘徊觀望,有的人兩面三刀……這種態度會使「路線鬥爭」向權力鬥爭、人事鬥爭發展,解決了權力問題和人事問題,才能解決路線問題。

現在這種路線鬥爭已經微乎其微了,因為中共高層已經沒有像毛、鄧這樣有個人「遠見卓識」的領袖,根本提不出「路線」也。

柳太極 傳媒人

太陽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