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並沒有配套的法律、政治制度,缺乏基本的公平和正義,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要求日趨複雜和多變,社會衝突和群眾性事件正不斷地衝擊社會的穩定、挑戰黨政的管治能力。
但當局為了“和諧社會”的面子掩蓋甚至壓制這些抗爭的做法,使得執政者既不能有效疏導社會各群體合理的利益訴求,也不能正確認識抗爭所具有的積極社會意義,甚至在客觀上更不斷為社會動蕩積累爆發的能量。
互聯網的普及,首次讓中國普通民眾成為社會輿論中威力巨大的“意見領袖”,廣大網民通過網絡對官員的監督也常有斬獲。但是,當資訊公開和流通的速度超出一些官員的接受限度時,逆流在所難免。河南的“王帥案”、內蒙古的“吳保全案”,讓人們看到民意的表達仍是一波三折。
但民心思變,難以遏制。杭州富家子飆車案、王帥案,修腳女孫玉嬌案等相繼成為中國網絡輿論持續激蕩的全民性議題。在對立雙方“貧富”、“官民”身份對峙的表像下,普通民眾對體制性的社會不公的厭惡在一次次的擔心和失望中正在加劇,由此引發的公共焦慮和憤怒正在通過各種管道釋放。
中國社會是否已經瀕臨穩定狀態的臨界點?本書通過剖析城管現象、上訪紛爭、“修腳女”鄧玉嬌案等八個社會熱點問題試圖就此作出解答。
《中國民變》推出電子版:
目錄節錄:
(一)
一言難盡城管篇
1. 既是執行政策的“矛”,又是應對民眾討伐的“盾”
當局善用背後“偷著樂”,卻頭疼引發群眾性事件
2. 正當防衛下的
PK,一群壯年男城管打殘賣菜女
小販持刀背後捅城管,雙方平時都是老實人
3. 城管秘笈曝光:“打人不見血”、“周圍不見人”
教材激眾怒小販控訴暴行,城管局:內部交流
4. 心態扭曲:城管與市民為何“積怨”如此深?
各主管部門見利益就搶見困難就上城管,體制有缺陷
5. 城管被百度解釋成“打砸搶”,城管隊長稱太心酸
深圳城管隊長:小販揚言20萬買我的頭
6. “翹腿城管”被開除,網友大都同情他
很多城管工作為市民肯定和歡迎
7. “無根單位”工作複雜遠超正常人想象
一個城管的自白:得不到理解很正常
8. 劫貧濟貧是城管人性執法的黑色幽默?
“罰沒”水果做好事送人引發爭議
9. 無法無天,少林武僧街頭“功夫秀”打傷七名城管
說打就打,城管打城管當街扒褲下手不留情
10. 百人攻擊城管大院,千人聚集打砸,萬人圍觀抬屍
單一城管糾紛常引發連串“群眾性事件”,當局應三思
11. 民警派駐協助執法,媒體評論別把警察累壞了
城管改革勢在必行,出路在哪裡?
12. 汶川地震“最美微笑”戰士:只想平靜地當個城管
(二)
孫東東
VS.上訪篇
1. 上訪制度利弊,保留問題多廢除也不宜
個體行為向集體行為轉變,當局應反思
2. 一語激起千層浪,北大牆外“王八蛋”罵聲不斷
“孫東東事件”觸動中國各階層社會神經
3. 能言善辯,常上電視,語不驚人死不休
出事“命中注定”?孫東東學會閉嘴
4. 堅強母親八年上訪:我兒無罪槍下留人
清白終討回悲喜交加,判案法官不服氣令人憂
5. 一個區信訪局長的酸甜苦辣:
“很多特殊故事,不能說出來”
6. 打官司花錢還要有譽係,中國人信訪不信法
領導批示有大用,訪民巧用“穩定壓倒一切”叫板
7. 法官也上訪,12
年申訴終洗冤情
可悲!傲慢權力面前沒人能幸免
8. 官員定期接訪有助矛盾基層化解
防範流於形式更需剛性問責
(三)
瓮安民變再回顧篇
1. 瓮安172名小學生打砸搶燒,較嚴重58人
法制教育抵不過黑社會耳濡目染
2. 謠言與事實混雜,底層民怨助燃民變
瓮安成群體性事件中“標本性事件”
3. 當前群體性事件的特點和原因
更多內容請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