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蔡涯棉:國民教育事件考驗社會化危為機能力

過去數個星期,國民教育事件不斷升溫,當中最受到質疑的是未來國民教育的教材,特別是《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內容的偏頗,令不少老師和家長擔心國民教育會淪為洗腦教育,要求政府暫緩、擱置、重新諮詢或撤回國民教育課程。學民思潮、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等團體亦於7月29日發起了反國民教育遊行,參加遊行的市民達數萬人(主辦團體聲稱有9萬人,警方指高峰期有3.2萬人)。當天我也剛乘車經過金鐘一帶,見到有不少父母帶覑孩子參與遊行,人數頗多,確實值得政府高度關注。

從初期較理性的討論,國民教育事件的發展到了後期已逐漸非理性化。近日的討論並不在於教材的內容,而在於政府是否同意撤回課程,若不撤回將發動罷課等較非理性的行動。與此同時,教育局將會見18區家長教師聯會的代表,聽取家長及教師的主流意見。

首要問題:國民教育是否必要

在國民教育的議題上,近期的討論較多集中於課程內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以及課程教材是否偏頗,會否導致學生受到洗腦。但社會較少討論國民教育作為學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的下一代是否須要對國家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和認識,是否須要去了解和關心我們的國家。

我建議我們暫時將國民教育的教材的問題放在一旁。然後我們作出一個假設,假若國民教育的教材內容是全面、客觀而又不偏頗,我們認為香港應否推行國民教育給予我們的下一代。我在網上下載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的摘要,其中我特別細閱指引中有關「國家範疇」方面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在「國家範疇」的指引中,它強調要提升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理解國民的角色、權利與義務,孕育家國情懷和主動了解國情,探討國家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包括成果、困難、局限及改善方向等。更重要的是指引說明要協助學生培養明辨是非與獨立思考的國民素質。在指引中的「世界範疇」更提出要幫助學生理解作為世界公民的角色、權利和義務,以致促進世界和平、公義等。

從教育局所制定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內容作分析,國民教育對我們的下一代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能令我們的下一代對國家更加了解,理解國民的角色、權利和義務,而且了解我們作為世界公民的角色、權利與義務,以致促進世界和平和公義。假若教材內容是全面、客觀及不偏頗的,我相信推行國民教育對我們的下一代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今次事件的不幸是教育局資助的機構出版了一本內容偏頗令老師和家長極度憂慮的「中國模式」手冊,而學民思潮和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對教材的擔憂掀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和不安,導致近期社會因為擔心教材而提出撤銷國民教育科而不是推動政府及大學編製「全面、客觀、不偏頗」的教材的倒果為因的訴求。

問題二:

「一國兩制」下如何編製國民教育內容

我深信在制定國民教育的課程內容上,我們一定會呈現不同的想法和疑問,究竟在「一國兩制」下,我們在內容上應如何取態,在「兩制」下我們有多大空間按香港的模式取態。在這方面,我與很多香港人一樣,並不專長。不過我回想起鄧小平先生提出前所未有的「一國兩制」構思,容許香港有相當大的自由,按香港既有的模式管治、生活。試想近30年前國家與香港的意識形態,社會經濟模式(香港實施資本主義)和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但國家的領導人都能有這種胸襟去容納香港在「兩制」下的高度自治,按既有的模式管治和生活。

所以,我深信在「兩制」下,我們可以在國民教育上有很大的空間,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全面、客觀及不偏頗的國民教育,培養我們下一代關心世界、愛護國家、愛護香港。除「兩制」外,我們須要考慮「一國」下,我們在編製國民教育內容時應注意些什麼。我深信大部分香港人是愛護國家、關心國家的,只不過愛護國家並不等同凡事都贊成,凡事都支持,而是對的就支持,不對的就反對、就批評。我個人認為關鍵在於我們不要惡意去破壞國家,凡事不分對錯都批評攻擊。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動機,若果我們是從一個愛護國家的心態去批評,相信無論這些批評是對是錯,這都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香港人擁有的權利,擁有的義務去做的事。但假若我們心底裏是不愛護國家的,總是要找出國家百般的不是,然後惡意地、破壞性地去批評,去攻擊,那就不是一個中國人、一個香港人應做的事。所以我認為只要我們是愛護國家、關心國家的,教材內容有不認同國家某部分政策的,提出不同意見的,我相信在「一國兩制」下是不會有問題的。

問題三:新政府是否開明,願聆聽溝通

國家教育課程經過多年來的構思和籌備,但新一屆政府在剛上任就要馬上推行。儘管如此,教育局長吳克儉多次與反對推行的團體會面,聆聽他們的意見,並很早就指出「中國模式」手冊內容偏頗。在遊行後當天傍晚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和教育局長會見記者,宣布成立具廣泛代表性的委員會向教育局提供意見。行政長官梁振英更決定將國民教育科最具爭議的「當代國情」部分上載教育局網頁,讓所有老師、家長及全體市民了解和監察。

試想過去反對團體要與政府的高官會面溝通並不如新一屆政府般容易。當事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時,行政長官及政務司長和教育局長都持開明態度聆聽,願意溝通,迅速採取措施去釋除市民的疑慮。

在梁振英先生領導下的新一屆政府上任不久已展現出其愛民、親民的作風,所以我深信政府一定會聆聽家長及老師的憂慮,不同意見人士的聲音,所以我鼓勵學民思潮、國民教育關注組、各區家長教師聯會、校長及教師團體多就國民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教材與教育局溝通,令國民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教材能令雙方都安心滿意,更重要的是消除家長及同學心中的「洗腦」疑慮。

問題四:撤回、罷課還是齊心重編教材

在國民教育事件上,由一班年輕人組成的學民思潮擔任先鋒的角式,提出了對國民教育的教材內容的擔憂,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而中後期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的加入,後期更發動了數萬人的遊行,令國民教育成為了近期社會最重要的議題,令更多老師、家長和同學更關注國民教育的目標、指引、內容和教材。從正面角度來看,事件讓香港社會上了一堂國民教育課,並且令未來國民教育課程的內容更全面、更客觀、更充實、更不偏頗。

但是,近期事件的發展逐步從理性走向非理性,覑眼點不再是如何從新編製教材內容以防止偏頗,而是提出「政府不撤回,我們就推動罷課」的兩元對決議案。究竟我們下一代應接受哪一些國民教育內容,撤回課程對我們的下一代的影響,罷課是否能解決問題,罷課造成的不良效果等都不再是這些團體的考慮因素。

我呼籲學民思潮,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及其他關注團體以更廣闊的思維和胸襟去思考下一步的行動,因為你們的下一步將會影響到我們下一代的未來以至香港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我認為「你輸我贏」的二元對立方式難以解決國民教育的爭議,最有效的方式是持各種不同意見的團體與政府一起,就國民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教材的爭議,共同制定可行的改善方案,達成共識,締造政府、團體、家長,老師及同學的「共贏」方案。在政府方面,可考慮資助兩至三間大學編製教材,以供學校選擇使用。雖然目前國民教育事件形勢嚴峻,但我深信梁振英所領導的新政府必能以嶄新思維、廣闊胸襟、開明態度與社會各界人士討論及制定一套大家都可接受而又對我們下一代有益有利的國民教育課程政策。

香港 明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