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魏千峯:謝長廷與民進黨的功課

民進黨前主席、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前往中國大陸的破冰之行,輿論多給予正面評價。

當然,中國行對謝長廷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他直接面對民進黨多年的罩門:如何回應中共「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框架,民進黨過去不願正式面對,現在及未來也是個大問題,但謝長廷願意接受試煉。若通過考驗,謝將超過其在黨政的格局;若禁不起黨內外的夾擊,謝則可能喪失在民進黨內建立的地位。

兩岸最大問題其實存在於中國,中國一直將台灣視為尚未收復的國土。國共這幾年的共識是「九二共識」,但中國的詮釋是「一個中國」原則,馬政府說法則是「一中各表」,然而馬政府的希望是從「互不否認」到「相互承認」,迄今,卻是台灣承認中國,中國不承認台灣,中國始終在「一國兩制」中以經濟誘餌要吃掉台灣。而民進黨內部對中國的統戰,大多無力應付,尤其基本教義派提不出一套取代「九二共識」的策略,使民進黨施展空間越來越小,以致在選舉時,多數民眾無奈地選擇國民黨。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有如職棒的小球隊在大球隊的「主場」競爭。中國左右大部分的規則及資源,台灣得在不利的環境中找出路,又不失自己的立場。若民進黨為贏短期的勝選,對中國讓步比國民黨多,未來兩黨競向中國輸誠,那麼,台灣的路將越走越艱辛。謝長廷此次中國行,聰明地表達他一向主張的「憲法各表」,一方面表示與中國存在若干關聯,另方面堅守獨立主權的立場,給中國面子,亦努力在台灣建立「中華民國」的共識,結合獨立派與中華民國派的認同。謝的「憲法各表」比馬的「一中各表」,更能令台灣社會放心,也較能獲美日等國的信任。

民進黨須多充實

有些人認為中國對台灣的目標離不開「一國兩制」的框架,較願意選擇傾中的國民黨。此說法固然有道理,但台灣與中國的政治、歷史與文化差異頗大,除非中國正面承認台灣,其本身又轉化成民主國家,否則儘管它動之以情、利或武力威脅,短期皆難奏效。而縱使國民黨政府較有傾中立場,也不可能否定自己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立場,不然,它將不見容於台灣社會,因此,國共共識其實相當虛幻脆弱。在馬政府施政表現不佳下,不挑釁的民進黨,也是個選項。

謝長廷中國行突破多年來民進黨過於保守的中國政策,可謂開創時代的先行者,不失為各方較能接受的模式,然而謝長廷與民進黨仍有許多功課必須充實。1.善待來台陸生、陸勞與大陸配偶。2.包容不同意見者,此包括綠營中的異議者、國民黨與藍營支持者。3.深耕台灣的民主人權法治。4.多認識與了解中國。5.除中國外,還要將眼光放在美、日、東南亞與印度等世界。總之,要提升民進黨的作法與公共政策,擺脫過去勤於內鬥的習氣,民進黨才可能有開闊的明天。

作者為律師

台灣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