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傅高義:守住自己著作的底線



江迅

《鄧小平時代》在中國內地出版,經歷審查、刪節、妥協,但傅高義守住底線,出版方頂著風險,在作者和審查部門之間作出平衡。方勵之、王丹等人的批評也意外幫了忙。


這 部《鄧小平時代》能在中國內地出版,無疑是中共黨史、中國出版史的重大突破。對此,作者傅高義說,出版此書確實不容易,最初判斷幾乎不可能。審查,刪節, 討論,恢復,爭辯,妥協,討價還價……但他始終守住那條底線,什麼可以刪除,什麼絕對不能刪除,哪裏可以改動,哪裏絕對不能改動。一月二十一日,在香港沙 田凱悅酒店,他接受亞洲週刊專訪。

八十二歲的傅高義,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科學榮休教授,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一九七九年他 撰寫的《日本第一》曾激起反響。他說一口流利中文,在哈佛大學,他享有「中國先生」稱譽。《鄧小平時代》中文版為什麼先選擇香港推出,如何部署中國內地版 問世,他穩步推進,顯得睿智。他品性隨和,做一件再小的事,都認真而求完美。他給四個記者每人送的書的扉頁,都用中英文一筆一劃寫下記者名字,又簽下他的 名字。

你最初對出中國內地版信心如何?

北京出版這部書,確實不容易。能不能出大陸版,三聯書店有豐富經驗作判斷,他們也 能掌握一個度,哪個章節、哪個詞可能過不了當局審查關。我原本與三聯書店有共識,出版之前,我要看最後審查版本,他們刪掉了什麼,絕不能加上什麼,出版的 大陸版沒有一句不是我的話。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李克強新領導班子已經明確要繼續走鄧小平改革開放之路。習近平履新總書記後,就去鄧小平九二年南巡的深 圳考察。或許當局認為我的這部書有助推動習李施展新政。這只是我的一種估測。

這本書一月十八日出版,距離中共十八大才兩個多月,這期間審查、出版的運作根本來不及,應該是十八大之前當局就拍板了,怎麼理解這部書的出版和十八大的關係呢?

我 理解你問的意思。中共十八大要走什麼路,應該是早就決定的。十八大的文件、十八大上講話,都經過反覆醞釀和討論,在十八大籌備過程中,基本戰略和政策,書 稿的審查部門是清楚的,出版方也是可以感覺到的。這部書的英文版和香港中文繁體、簡體版出版後,方勵之、王丹等人對書的批評很厲害,這倒幫了忙,北京當局 看到他們反對,那出這部書問題不大。當然他們批評我,我不一定會高興,但我早有思想準備,寫鄧小平的這部書肯定會有人批評。國外很多人批評鄧小平,我的書 說他對中國進步和發展作用很大。我的美國朋友可能說,傅高義也太討好中共領導人了,有批評,有反響,我很高興。我花了這麼多功夫,去了解一個國家的領導 人。

他們對你這本書的批評,認為你做了一種妥協,難聽點的話是「投降」,向中共「投降」了,你怎麼解釋你的想法?

我的一 些朋友,對中國發展的看法不一致的、政見不完全相同的美國人,比方說林培瑞、黎安友等。但他們沒有說我「投降」什麼的。只是一些記者,特別是當年在北京經 歷六四事件的一些記者,認為鄧小平是非常討厭的一個人,他們並沒有讀我的這本書,看到我寫這麼厚的書,是關於鄧小平的,沒看書就先知道我如何評價鄧小平, 於是寫文章批評。我已經老了,有很多經驗了,遭遇批評和誤解,是很自然的事,我不會耗時間生氣。

讓人好奇的是,當局對這本書的審查過程,你和出版社是如何「討價還價」的,他們要刪除什麼,你堅持要保留什麼?

是 不出版,還是讓他們作些許刪改後出版,那是我選擇的權利。雖然有經我認可的刪節,但能讓幾十萬人、上百萬人讀到此書,那是好事。當然他們要刪除什麼,我是 有底線的。我們有個約定,我要看到最後刪改的版本。不符合我的底線的話,我隨時撤回稿子,放棄出版。這一點,我很強硬,也給了出版社壓力,以此爭取獲得最 大空間。聽說,出版方頂著風險,作了極大努力,在作者和審查部門之間作出平衡,往往要受「夾板氣」。

你能舉例說明嗎?

比 方說,大躍進究竟死了多少人,出版方開始完全刪除了,我希望它們保留,所以我說「有外國專家估計」,大躍進時期死了四千萬人。後來審查部門拍板通過了。這 是我堅持和爭取的結果。還有關於六四事件那部分,主體框架基本保留,歷史事實的梗概基本保留,這很不容易。這是巨大突破,也是我的底線。黨內領導人的鬥爭 部分,審查部門要求淡化,但我的底線是肯定要保留,保留多少,保留什麼可以談,至少要讓讀者看明白,對某件事,領導人之間有不同看法,了解當時的事件背 景。比如鄧小平與陳雲,我的確覺得陳雲是很能幹的,貢獻很大,我對陳雲的看法比別的外國人看得比較正面,但他的一些看法與鄧小平不完全一致,我要讓讀者了 解他們兩個人不同看法的依據是什麼。

刪除比較多的是哪些部分?

是在英文版和香港版最後那一部分「鄧時代的關鍵人物」。主 要是歷史性的資料,對每個人作微型評傳,胡耀邦是誰、趙紫陽是誰、習仲勳是誰,這些都刪掉了。出版社的理由是,大陸讀者都了解他們,我有我的想法,不只是 某某人做過什麼,我估計敏感的東西多,但我還是讓步了。但在英文版裏,我覺得很重要,因為很多美國讀者並不太了解某某人是誰,就可以在這一部分內容裏了 解,對大陸讀者而言,這部分內容並非那麼重要。

你當初為什麼選擇中大出版社?

我有個戰略,那本書應該先在香港出版,因為 香港享有出版自由,能完全按照我寫的出版,先出香港版,如果後出的大陸版與香港版差距太大,大陸方面會有壓力。當然差距太大,也會有很多人批評我。先在香 港出版。當時我考慮過三家出版社,明鏡出版社、港大出版社,還有是中大出版社。我諮詢過很多美國和香港的朋友,最後選擇了中大。中文大學的熊景明、Ann Huss、哈佛大學圖書館的Nancy Hearst等朋友都竭力推薦甘琦,認為她可靠、認真,也了解大陸情況,在大陸朋友多,當時我還不知道能不能在大陸出版,要是能出版的話,她可以當我的顧 問,幫助我選哪個大陸出版社。甘琦一直在琢磨,不出大陸版實在可惜,值得努力試一試,不試會成為終身憾事。中大出版社的編輯部主任林穎率領的年輕而認真的 團隊。現在看來,我當初的選擇正確。

聽說你會捐贈大陸簡體版版稅?

捐贈給我的母校。Ohio Wesleyan University(俄亥俄衛斯里昂大學)。我在美國中西部的小鎮長大,小鎮有一所大學,爸爸覺得我當時太年輕,不要去別的地方念本科,於是我上了那個 大學,我十九歲大學畢業,博士學位是哈佛大學的。那個小大學水準還不錯。我希望支持他們、鼓勵他們。我不是富人,但我對生活要求不多,有飯吃,有車,比小 康還好一點。把版稅捐給大學,家人都非常高興。

版稅能拿多少?

據說首版估計有幾十萬美元,目前只是稅務問題要解決。

接下去你準備寫什麼書嗎?

這 樣厚的書不會再寫了,我已經八十二歲了,這部書花了十年,每天平均十個小時的工作,很努力,沒有玩興,沒陪妻子旅行,我不會再寫了,妻子也肯定不批准我 寫。我想一年之內,做些與這本書有關的事,在大陸各地演講,在美國、歐洲繼續演講,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賣書,可以一起討論問題,這很重要,也是學習。我想三 月中到四月底會在大陸演講,三聯的朋友會安排,比如廣東深圳,還有成都、重慶、武漢、南京、濟南、西安、瀋陽、大連那些地方。

你最近會思考什麼課題?

我年紀大了,記憶力也差了,考慮自己的能力,我在哈佛大學曾經教的課是研究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當年怎麼騰飛的,後來發展的過程如何。如今,這些地區的發展步伐減慢了,經濟增長緩慢了,我想用兩三年時間研究,寫一本小書。

實習生陳珣參與採訪錄音整理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