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槍桿子是毛鄧的命根子,不容接班人染指


《中國密報》子朗



(二)

接着談鄧小平。
鄧小平之所以沒有落到身敗名裂的下場,還是在於他跟毛澤東有割不斷的關係。但此文專談他與他的“接班人”。

胡耀邦

鄧小平登上權勢峰頂之後,確立胡耀邦為中共的第一把手,也可以說是自己的接班人,更確切的是,接受他的領導的中共最高領袖。這是因為胡年紀較輕,正派規矩,朝氣蓬勃,復出工作後大力清除“文革”遺毒,解放了包括鄧小平在內的一大批被毛無情拋棄的老革命,把中國的狀貌基本上恢復到文革之前。但是,不出幾年,胡耀邦顯示出來的目標、方向與徹底改變以往不合理做法的激情,卻使鄧小平覺得他已經出格了。

鄧小平除了反對毛澤東的“文革”外不反對毛澤東的一切。他認為,“文革”前的中共中央什麼都是正確的。因此在不得不給百分之九十九的“右派分子”“改正”時,他獨個兒堅持“反右運動”本身沒錯。在他自己被打倒時,他曾痛感毛的專橫獨霸對革命事業和革命隊伍的危害,但當自己取得了毛澤東有過的無與倫比的權勢時,就覺得這些都是必要的了。而胡耀邦對“文革”前、“文革”中,中共的殘民之罪卻有更多的認識與更深的懺悔。他頭腦裡的人性絕不大大少於黨性。他不喜歡運用專政手段把人弄到悲慘境地,他不認為知識分子的某些批評意見會動搖共產黨的統治地位,他不願意動不動就對莘莘學子威逼恫嚇。總之,他對一切矛盾衝突都希望以溫和的對話、協商、疏導形式解決,不要一有風吹草動就舞刀舉槍動用軍警、監獄。這些特點,使幾個元老非常反感,使鄧小平深為憂慮。那些老人,都有“軍事征服者”心態,對民眾,一向“只許規規矩矩,不許亂說亂動;如要亂說亂動,立即取締予以制裁”。這種心態,實際上就是用管理監獄的方式管理國家,胡耀邦卻正希望揚棄這套做法。老人們看出了胡耀邦會使共產黨喪失鐵血專政的穩固地位。此外,胡耀邦還有急躁冒進、衝動莽撞、不能穩若泰山等等的性格缺點。於是,這些種種就成為鄧小平等幾個老人一致同意廢黜他的根源。

一個本來可以把中共引領到比較理性治國之境的領導人,就此垮台。

趙紫陽

八十年代,中國民間流傳有一段順口溜:“鄧小平一句話。李先念不說話。胡耀邦亂說話。趙紫陽最聽話。”

“最聽話”的趙紫陽,很自然地繼胡耀邦被罷黜之後,根據鄧小平的旨意,“當選”了中共中央的總書記,成為鄧小平的新“接班人”。鄧小平對趙紫陽的中意,從讓趙擔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主席”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而趙紫陽的知趣識乖,則可以從他指示秘書“凡是軍委的會議和事情,一律不必安排我參與”上可以看出。趙紫陽異常清楚,鄧小平是(胡耀邦和)自己頭上的太上皇。自己只可當差,不可攬權,尤其是槍桿子,那是毛澤東與鄧小平兩個實權緊握的領袖的命根子,誰想染指槍桿子,誰就立刻倒霉。

可是,胡耀邦去世,風雲突變。一,知識界自行發起悼念活動,學生們群情激奮,表達了對黨中央和鄧小平的不滿;二,幾個元老對鄧小平施壓,要求罷免趙紫陽;三,蘇共領袖戈爾巴喬夫訪華。這幾件事情湊到一塊兒來了。趙紫陽處在了一個最尷尬最危險最脆弱的境地。首先,他不想充當嚴厲鎮壓群眾運動的劊子手,這正是太上皇和幾個“志愿攝政王”希望他扮演的角色,但是,時代和思想的變化已經使他不願再違心地施展毛澤東式的暴行。他希望肯定學生們的善意和愛國,不贊同把學運風潮咒為“反革命暴亂”的黨報《社論》。在與戈爾巴喬夫會面時,他說出了“中共至今由鄧小平掌舵”的事實。這,是趙紫陽相當技巧的一步棋子,表面上是尊重奉承鄧小平的威望經驗與智慧,實際上是告訴全世界自己只是一個聽憑驅使的小卒子。這一舉動,使鄧小平對趙紫陽徹底絕望。第一,他不“聽話”了。第二,他把鄧“拋了出來”。於是,在趙紫陽提出辭職之後,在一次會議上,鄧小平指使通過了罷免趙紫陽的決議,並把趙軟禁在家。

趙紫陽是否曾經有過“負隅頑抗”的舉動以及作過保住自己權位的努力,譬如與一些重量級人物接觸密商等等,至今未有確鑿的披露。但是,在鄧小平手下的中共中央,加在趙紫陽頭上的卻是“分裂黨中央”之類的嚴重罪行。趙紫陽被軟禁到死,歷時十多年之久。


趙紫陽一不聽話立刻倒楣。

從胡耀邦、趙紫陽兩個鄧小平所指定的“接班人”的命運結局來看,在這件事上,鄧小平總算沒有毛澤東那麼殘忍酷烈。而且,他最初確定胡、趙接班,也絕非虛情假意。但是,中共第一代(比毛澤東小十一歲的鄧小平不能算作“第二代”領導人)領袖的霸權專橫作風,使他們總是把自己抬上去的“最高領袖”當作“店小二”看待,什麼時候覺得看不順眼了,什麼時候就可以叫他們捲鋪蓋滾蛋。

再者,胡、趙兩人的落馬,從深層次意義去看,表明了在那樣的元首元老手裡,溫和的人性治國理念訴求,是沖決不破“軍事征服式”統治性質的。(《中國密報》第2期)


《中國密報》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81?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