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日星期四

中共這條大船無法逃過沉沒命運


 明鏡新聞網編譯 文道喻
    1997《泰坦尼克號》(Titanic美國著名的史詩浪漫災難電影,全球票收入高達18億美元,劇對愛情和人性之描繪令不少人為之動容,尤其沉船之際所展現的慌亂應更是細膩深刻。中國十八大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盛會,領導人試圖在一連串政治風暴下進行權力轉移,然而,政治分析裴敏欣卻將十八大比喻泰坦尼克號上的最後宴會,儘管光彩奪目,卻無法逃過沉沒命運,共產黨統治的盡頭已接近了。
政治分析家裴敏欣卻將十八大比喻成泰坦尼克號上的最後宴會,儘管光彩奪目,卻無法逃過沉沒命運。

“自我毀滅”動力讓獨裁政權垮台
   專家或許會對此論點嗤之以鼻,畢竟過去20年來,中共成功向世人證明它擁有絕佳韌性。1989年“六四事件”一度是嚴重危機,但在鄧小平決的軍事鎮壓下解除,雖然不是很漂亮的做法,至少維繫命脈;1991年蘇聯共產黨垮台,中共更是如履薄冰,積極從他人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加上中國越來越開放,公民權利也大幅改善,中共真的有可能一夕崩潰嗎?
   裴敏欣的論點在於,從歷史來看,沒有一個獨裁政權不會倒台,中共也不例外。獨裁政權的終點可能由外部因素造成,例如人民革命推翻滿清,或美國發動戰爭終結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的統治,但更重要的是獨裁系統中存在無可迴避的“自我毀滅”動力,已令無數政權走進墳墓。
   自我毀滅的動力之一是,獨裁政權的領導人並非通過廣泛投票產生,缺乏民意基石,競爭性也弱,所以當一代傳過一代後,只會出現越來越弱的領導人,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再者,寡頭政治因權力掌握在一小群特權階級上,阻礙真正有才能的人上升到政府高層,所有位置看起來是一種酬庸,藉以鼓勵對黨忠誠的人,何精明的獨裁統治者都知道,選擇比自己平庸的繼任者至關重要,因為控制這些人相對容易。
   領導人的能力越來越弱,加上執政時間一長,政府變得越來越官僚,在在都催化了自我毀滅的進程。於是,如此體系的下政治家不再對人民有服務熱情,他們將政治鬥爭擺在優先順位,心中只在乎個人晉升機會﹔此外,官場中打滾的人也清楚明白,現越忠心、越低調和越平庸就越能避開風險﹑贏得青睞,這正說明何以中共不再允許澤東或鄧小平之類的政治強人出現。
腐敗多為專制政權垮台主因
    裴敏欣指出,像毛或鄧這類經歷革命的領導人,與後革命世代的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有很大不同。革命者擁有強烈的情感和思想,並懂得為國家社會規劃理想,例如毛的大躍進與鄧的改革開放,儘管當中不免有致命錯誤;但革命者之後的政治精英大多崇尚機會主義,具有憤世嫉俗特質,他們將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投資,且就像所有投資者一樣,一路尋求更好回報。因此,每個專制政權垮台前最明顯的病徵,就是腐敗。
    這將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前任統治者通過貪汙為家族及個人積累非法利益,而接班人上台後,一方面擔心可能沒有什麼好東西剝削,另一方面害怕時間有限,就會變本加厲,今日中國不管在哪一種領導階層,我們都能看見猖獗的貪汙現象,正是如此心態作祟。腐敗為政治家帶來富裕生活和奢侈享受,人人手戴昂貴金錶,坐擁後宮般的情婦,不過這些對政權的負面影響再明顯不過,經濟增長受到抑制,社會緊張局勢日益增溫以及政府公信力喪失,均是加速滅亡的因素。
    還有一個對中共不利的事實是,長期執政的獨裁者,像蘇聯共產黨、印尼的蘇哈托(Suharto)和埃及的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下台前都被認為無懈可擊,換句話說,政權瓦解可能就在一夕之間。即使很多人相信中共有能力躲開內部的自我毀滅動力和創造持續一黨專政新紀錄,但裴敏欣指出,引用前蘇聯領袖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的說法,所有獨裁都曾被視為堅不可摧,直到他們迎接突如其來的毀滅。
中共開放多黨政治可和平轉型   
    中共常常告訴人民,如果哪天他們不執政了,社會將變得混亂不安,這類面對未知的恐懼多少鞏固其權力基礎,讓人們傾向維持現狀。但裴敏欣提醒,自1974年來,世界上已有很多成功不流血的民主過渡,因為正是由領導階層的統治精英發起。以台灣為例,蔣經國是獨裁者之子,他卻願意釋放權力,開放報禁、黨禁和解嚴,即使這意味著終有一天國民黨會失去政權(事後證明的確失去了),他還是大方擁抱民主自由的價值,其他地區如墨西哥、巴西和西班牙也是。是故,中國的政權更替不見得一定會帶來災難,端看領導人心中怎麼想,中共只要敞開心胸,開放多黨政治,與其他政黨一同角逐執政權,那必能經歷和平轉型。
    悲觀點想,就算中共倒台帶來社會失控,造成創傷和秩序混亂,但影響不可能長久,畢竟新興的政治家會致力於創造平衡的新系統,擺脫過去改革停滯、鎮壓當道和腐敗猖獗的舊體制。裴敏欣說,印尼的民主看起來不太完美,但他們依然努力改善﹔同樣地,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領導下的俄羅斯儘管民主與獨裁揉合,還是比以前蘇聯好得多。因此,我們能從過去半世紀不同國家民主轉型中學到的是,當公民反對獨裁時,獨裁者就會漸漸改變,他們會盡最大努力調整系統,確保國家在正軌上,而這也是未來中共勢必面臨的。
中國與毛澤東漸行漸遠
    中國的確是個很特別的國家,她像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社會主義的名號卻做資本主義的事,有一些民主,卻又異常獨裁﹔很自信,同時很自卑。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發表於博客“亞洲社會”(Asia Society)之文,整理出當代中國流行過的三大意識形態:毛主義、開明專制和民族主義,或許從這3點來看,能稍加理解領導人嘴邊最愛談的“中國特色”。
    首先,再風行的東西都會衰敗,現在中國幾乎不會有人擁戴毛澤東的革命思想,或集體動員式的計劃經濟,儘管某些反對腐敗的示威遊行稍微能嗅到一點“紅衛兵”味道,但中國人從文革中學到的教訓已經夠多了。傅高義指出,毗鄰天安門廣場的故宮博物院,是找不到大躍進和文革足跡的。
    但這不意味中國人完全遺忘毛澤東,許多過去是工人,後來成了大老闆的企業家無不感慨,現今工人和農民的地位遠遠不如毛的時代,商人和官員輕易謀取大量不義之財,這根本不符社會主義精神。也正是腐敗問題威脅黨國生存之際,人們開始對毛主義產生懷舊的浪漫想像,質疑整個社會是否變得太自私,太汲汲營營於追求財富,而忘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諷刺的是,毛澤東時代的腐敗並不見得比較輕微,而且大多數人絕不願回到過去。30年改革開放後,工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再擔心下一餐沒飯吃,或害怕隨時降臨的無情批鬥。人們希望中國持續進步,收入提高,生命財產獲得保障,毛澤東於是變成一種商業記憶,徘徊在廣泛販售的紀念品裡。
    公開主張毛澤東思想並不會為政治家贏得公眾喜愛,且中共正詳加考慮如何將毛的影響力降到最低。傅高義說,如同毛澤東的死對頭蔣介石生前希望其骨灰能安葬在家鄉浙江,一些高層官員討論著是否將毛的遺體運回湖南與祖先團聚,藉此讓他遠離北京,這理由合情合理,甚至連毛派份子都能接受。總而言之,毛的偉大已成遙遠回憶,對未來中國而言,最能緬懷毛澤東的東西是歌曲和紀念品,絕不會是政治政策。
開明與專制分寸難拿捏
    第二是以維繫統治為前提的自由開放。18世紀,歐陸諸國封建制度日漸衰敗,各國君主為鞏固專制統治,接受法國啟蒙學者的改革要求,宣稱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因此“開明專制”蔚為流行,變成當時歐洲各國特徵,尤以東歐的普魯士和俄羅斯為典範,而中共似乎也走在同一條路上。事實上,中共雖是老牌獨裁政黨,當中卻不乏具自由思想的改革派政治家。趙紫陽擔任總理期間,設計政治改革方案,打擊貪汙腐敗﹑深化改革開放,胡耀邦也受到自由派知識分子的稱讚,汪洋和李源潮則是近期代表人物,且隨著越來越多海外留學的精英歸國,他們將施予壓力,呼籲政府減少審查,讓人民享有表達自由。
    許多中國公民,特別是學習法律的人,都相信領導人同一般人必須受到法律規範,“法治”是中國邁向健康成熟的公民社會的唯一途徑,唯有獨立司法系統方能實現真正社會平等。就拿反腐來說,以法治為基礎的反腐才具備真正的嚇阻和刑罰效用,否則外人看起來仍像個權鬥工具。
    法治和言論自由逐步實現,使中共越來越難欲蓋彌彰,這也說明社會壓力升高情況下,為維護統治必然得作出犧牲,但領導人還是會劃下一道清楚紅線,就算年輕一代的中國人對互聯網越來越熟悉,懂得如何迴避審查和屏蔽,去說他們想說的話,尋找想要的信息,還是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處罰。“開明”與“專制”雙軌並行,將是未來施政主軸,但中間分寸並不好拿捏,開明太多或專制太多都可能招致政權顛覆。
揚眉吐氣的民族主義
    第三個意識形態是民族主義。隨著中國日漸強大和習近平上台,膨脹的民族主義是可預見之事。習近平曾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振奮多少人心,畢竟中國人一直難以對外國侵略和剝削釋懷,屠殺和屈辱已成長久的集體創傷。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將在未來幾年超過美國,擁有比任何國家還多的外匯,更是大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長期渴求的諾貝爾獎也得到滿足,種種事實無不讓中國人感到自豪,認為這個歷史悠久和偉大文明的國家終於站了起來。
    正因如此,傅高義指出,中國人希望通過積極方法展現國家成就,他們舉辦壯觀華麗的奧運會﹑樹立無數現代摩天大樓﹑建設世界上最龐大的高速鐵路網絡﹑發射通信衛星﹑孔子學院遍布全球﹑每年有數不清的國際會議和論壇與中國相關。中國人已準備好,大聲向世界宣布他們的崛起。
 遍佈全球的孔子學院是中國軟實力象徵。
    民族主義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有光明面,自然也有黑暗面。有些中國人認為,國家應主動維護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建立足以跟美國匹配的現代化軍隊,這些自信,或說過度自信的行為包含強力反對美國對台軍售、於東海和南海領土爭議上持異常強硬的態度,絕不妥協、譴責美國為自身利益而出兵他國和組織強大的海軍。誠然,中國依據實力有權這麼做,但引發的鄰國不安和形塑的惡霸形象,恐怕為其聲稱的“和平崛起”蒙上一層陰影。
    3種意識形態──特別是後面兩種交織下,傅高義預測接下來幾年,中國的新領導團隊會盡量避免與其他大國發生武裝衝突,但擴大中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性;他們將繼續進行改革,幫助窮者富起來;加強社會福利制度和打擊腐敗同是重要事項,雖然反腐之路一定會顛簸難行,既得利益者的抵抗在所難免。
    如果領導人具備開明意識,中國網民將有更多的言論自由,批評較高層級的官員,儘管他們不會讓公眾批評蔓延至領導最高層,封鎖《紐約時報》對溫家寶家族財富的報導就是一個明確證據;政府將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也將開發再生能源和注重環保議題,為永續的經濟發展奠基。
中國年度風雲人物:薄熙來
    不管中共會不會毀滅,或被什麼意識形態主宰,關鍵其實都在人身上。如果將2012年的中共政局比喻成一場球賽,那“最有價值球員”(MVP)不是善於協調﹑遊走各派的新領導人習近平,也不是以裸退博取歷史定位的胡錦濤,更非插手常委人事安排的江澤民,這個人乃是薄熙來。如果少了這位最佳男主角,我們將不會看到中共如此風起雲湧又驚滔駭浪的一年。
    《亞洲時報》(Asia Times)同樣認可薄熙來是中國的年度風雲人物。該報提醒,薄倒台的原因不是腐敗,假如每個貪官都要被撤職,那中國的行政體系幾乎崩潰,畢竟在這大染缸裡,乾淨的公職人員如同鳳毛麟角,薄的貪汙反而遵守黨內遊戲規則,他也不是由於妻子谷開來謀殺英國商人而失勢。薄真正的罪行是,他是一個愛出風頭﹑衝撞體制的人,而從他的例子也不難發現,一黨統治能犯下多誇張的錯誤。
    薄熙來身處保守又傳統的中國共產黨,卻不對上級低聲下氣,也不保持低調呆板的個性(這點胡錦濤顯然是箇中好手),均使得胡溫兩人都對他戒心重重。他是革命英雄薄一波的兒子,薄一波是跟鄧小平相提並論的中共八老之一,通過父親這張王牌,薄熙來可說是橫行無阻,因此,《亞洲時報》指出,當黨內越來越多人感到薄是一個巨大威脅時,胡錦濤便把薄發派邊疆至重慶。但胡可能萬萬沒預料到,薄在當了3年商務部長後,在重慶依然作威作福﹑倒行逆施,甚至成為王立軍口中“黑幫中的黑幫”。
    一般人很容易觀察到,薄熙來和習近平有多麼相似,卻又有多麼不同。他們都是太子黨,父親在仕途上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薄熙來倒台前也是預選的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物之一。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分析師馬暘(Damien Ma)發表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文章指出,2012年中國最顯著的政治亮點莫過於一個太子黨的升起(習近平)和一個太子黨的殞落(薄熙來),天壤之別令人嘆為觀止。

習近平短期內應展現改革成果
    薄熙來事件之初,很多人預料中共將歷經大規模鬥爭和不穩定,但事後顯示,如同“六四事件”,這個老政黨又再一次度過危機,並順利完成領導過渡。然而,馬暘認為還是對政權造成深刻傷害,人們紛紛懷疑,政府還值得信任嗎?還有統治的合法性嗎?是否中共已迷失在權力的深淵中?
    儘管這些政治問題由失敗者薄熙來而起,但卻是勝利者習近平理當一肩擔起。事實上,習近平談中國夢、談復興,雷厲風行打擊腐敗和官僚主義,正是他意識到黨已面臨存亡危機,他企圖改變﹑重建形象,讓自己看起來是個“賢君”,然而,馬暘警告,政治語言容易提高人民期待,一旦習短期內未能展現成果,所遭受的反彈將極其強烈。2008年奧巴馬也為美國人帶來樂觀和幻想,但最後只剩下失望和挫折,習近平必須引以為戒。(《中國密報》第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