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0位意見領袖議政改共識(一)
《內幕》特約記者文仁整理
編者按:11月16日,由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炎黃春秋》雜誌社共同主辦的“改革共識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內80餘位著名學者、專家和媒體人士參加了會議。與會嘉賓從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圍繞“改革共識”展開討論,既有對人權、言論自由、改革開放、憲政等的宏觀論述,也有“廢除政法委”、“十八大不提憲政內幕”,“黨內要區分政治信仰和個人的精神信仰”等具體闡述;既有黨內老先生的諄諄教誨,也有“維穩政治就是搞階級鬥爭”的犀利言辭;既有“失望不絕望”的樂觀預期,也有“5-8年內改革共識不可能形成”的悲觀判斷。
樂觀者有樂觀的理由——大勢之下,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悲觀者也有悲觀的說法——80年代開這樣的研討會上,30多歲的年輕學者後生可畏,如今卻幾乎沒有;當年座談會有一半體制內的現任官員,今天一個都沒有,“這體現了這次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和當年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別,抱過度的熱望可能就會失望。”
但正如主題發言中江平教授所指出的,改革的共識應該是趨同而不是趨異:“在大方向說,應該跟國際潮流趨向一致,而非相反趨異”。
論壇發出的《改革共識倡議書》指出,十八大報告表達了對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體制改革的堅定意願,讓人們看到了改革的希望。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社會尤其需要對改革的大是大非和總體方向達成共識。為了提煉和凝聚改革共識,倡議書提出了包括黨內民主化、選舉規範化、經濟市場化、司法職業化、憲法實效化等六項改革主張。
對這些共識,雖然一些與會者也“見仁見智”,但經歷過十八大期間“禁言”的風聲鶴唳,體制內外如此多的重量級學者聚在一起,“齊發聲、促政改”,本身所展現的就是最大的共識,也是最大的希望所在。
《內幕》特約記者根據現場錄音整理節選出部分與會者的發言內容。由於技術等原因,內容未經發言者校正,或存錯漏。
“改革共識論壇”
主辦: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炎黃春秋》雜誌社編輯部
時間:2012年11月16日9:00-17:30
地點:北京國際會議中心307號會議室
研討會兩個主題:法律與經濟改革;政治改革與憲政。主持人吳思。
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致詞:
昨天,十八大閉幕,會議提出了我們未來10年、30年的奮斗目標:10年是把中國建成一個小康社會;30年是建國100週年時,(把中國)凝聚成文明、和諧的社會現代化國家。怎樣實行這個目的?昨天,報紙上講有八個必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必須”擺在第二: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今天來討論改革,那怎麼改?我想大概有四條:
第一,改革有堅持的理論,一個理論、一條道路、一種制度:中國特色主義理論、中國特色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很大範疇,有很大餘地,怎麼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兩條:不要走老路,不要走邪路。那正路是什麼路?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也是我們應該要把握的,不要超過底線就可以,大家可暢所欲言。
第二,改革涉及到很多人,現在講五個建設:漸進改革、社會改革、政治改革、生態文明改革、文化改革,五位一體,千千萬萬,今天討論什麼東西?要集中力量凝聚改革共識,加強最關鍵的改革,把這個改革解決了,就打破了一個突破口,這個就拿下來了。我們先研究搞哪些東西的改革,找準突破口。
第三,應該怎麼達成共識?改革怎麼改?今天千帆的題目很好——“改革共識”論壇,老百姓對政府有哪些共識?學術界和一般的普通人士有哪些共識?窮人和富人、弱勢群體或者強勢群體有哪些共識?所有人都達到完全共識不可能,只是達到相當程度的共識,怎麼讓更多的人接受改革,這個改革會順利很多。
第四,改革怎樣減少風險?怎樣提高社會防範風險的能力?改革不可能沒有一點風險,沒有一點風險就別改了,改革總會有一點風險,所以我們要提高防範風險能力。但改革不要把社會搞煩了,繼續往前走,可不能沒有一點風險。
我個人認為,這四點是我們改革要真正凝聚的。如果真正凝聚有很多改革,今天在座各位是法律界、政治學界、社會學界的人,更多會集中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政治體制改革有些事可以做,風險有,但風險不太大:比如黨內民主,民主決策、民主選舉、民主建設,這可以做,中央形成8%-10%的差額,底下能否突破一點?20%、30%是否可行?
另外,法治有兩個事情可以考慮做:一個是違憲審查;二是司法獨立,憲法規定這麼多年,為什麼不能做?根據在哪裡?問題在哪裡?怎麼改?這是可以搞的。
再是反腐敗,比如政務公開,現在有一個政府信息公開化。但黨務信息公開化,最大的政策是黨做出的,黨要先公開;財產申報,大家講了這麼多年,日本等國都在做,我們也可以做。
第四是凝聚,陳老師做得很好,比如,非法證據不採納,現在是勞教,這個事可以改了。
這是四個原則,不超過底線,有風險,但風險不太大,咱們就幹起來,但不是我們幹起來就幹起來,基層也要做起來,讓政府感覺到這些事應該做,不做不行,並且做時風險也不會太大,有利的事項就做。(《內幕》第12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