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領導人該做什麼事好?以美國為例,2001年卸下總統職位的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多年來進行巡迴演講和人道主義工作,還成立了克林頓基金會,致力於艾滋病及全球暖化等國際問題,在2004年時出版自傳作品《我的生活》(My Life);任期內(2001至2009年)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喬治‧布什(George Bush)雖然是個爭議性人物,但退休後勤於筆耕,於2010年發表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當然下場淒涼者也大有人在,台灣前總統陳水扁下台後,被控貪汙罪而關進大牢;菲律賓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在位期間以腐敗的裙帶資本主義和威權統治惡名昭彰,以至於卸任後不得不流亡他國。
直到2012年我們都還能明顯感受到江澤民的活躍。
退而不休遭人煩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北京記者西麗亞‧哈藤(Celia Hatton)指出,寫書、演講、慈善工作、入獄或逃亡都不會是胡錦濤和溫家寶的選項。一來,“退休”這個概念在中國官場仍屬新穎,身為忠貞的共產黨員,中共官員長期被灌輸畢生遵從黨的號召,為革命工作奮鬥到最後一分鐘;二來,中共前領導人習慣“退而不休”,表面上消失於公眾舞台,私底下卻插手政治布局,好比古代皇帝通常死了才換人,即使主動退位也要當個“太上皇”。
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江澤民了,2002年江把國家主席和黨總書記交棒給胡錦濤,卻還賴在軍委主席上頭,等到2004年讓出位置後,江澤民早就遠遠超過高層領導規定退休的68歲年限;此外,已達65歲的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繼續留任,儘管暗示著政府希望繼續推進由周小川主導的金融改革,但哈藤發現微博上不少網民對此決定並不支持,他們認為周小川不是救世主,理當讓新人才出頭,維持既有的新陳代謝。
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科研處副主任的學者吳祚告訴記者,人們最不希望看到退休領導人運用其影響力在幕後說三道四,干預社會的改革與進展。而江澤民曾允諾退休後只去大學講課,但直到2012年,我們都還能明顯感受到他的活躍。十八大召開前江澤民可說格外忙碌,不過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最後常委只有李克強一個團派,江大獲全勝,胡灰頭土臉。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卸任多年來進行巡迴的公開演講和人道主義工作。
一般而言,中共領導人退休後不肯放手的主要原因,是一旦自己失去了影響力,任內的惡行惡狀可能就此被揭發當作政爭工具,此外其子弟也希望前領導人繼續庇蔭他們,所以哈藤提到,胡錦濤的裸退或許是真心想遠離政治,但團派內一定會有人勸他插手時政,為共青團人馬在2017年的權力轉移爭取先機。
流行於國外領袖間的自傳和回憶錄,在中共領導人身上恐怕行不通。哈藤舉例,1987年到1998年擔任總理的李鵬曾試圖出版一本關於“六四”事件的紀錄,但被中央禁止;李鵬是1989年下令北京戒嚴的主事者,常被視為鎮壓學生的罪人之一。另外1989年後被軟禁至死的前總書記趙紫陽,他所撰寫的回憶錄,也是被人夾帶至香港才得以曝光,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胡或溫能在下台後對世人坦白一些事情,無疑白費心思。
“共識建造者”與“忠實執行者”
話雖如此,從胡溫十年的具體政績仍可為他們立下歷史定論。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克里‧布朗(Kerry Brown)發表於英國廣播公司的文章指出,當初胡錦濤上任不久後,來到河北的一個小農村,被分析家廣泛解讀為他想拉近黨和基層人民距離,解決中國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但十年過去,不平等的裂痕只有越來越深,2012年中國的基尼係數是驚人的0.474。
但不能否認的,胡錦濤主政下的中國已是相對富裕的國家,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未能打倒這位崛起中的巨人,現在中國經濟體比十年前大四倍,基礎設施也大幅改善,已是不折不扣的超級經濟大國;然而正因為把增長擺在第一的方針,使中國錯過許多改革良機,原有問題依然存在,新的問題也不斷浮現,而且我們也不難發現,胡相當重視維持黨的團結一致,部分特立獨行、愛出鋒頭的人──如薄熙來,便不得不加以拔除。
布朗將胡錦濤形容成絕妙的“共識建造者”,溫家寶則是“忠實執行者”,但他們在國內改革上幾乎一事無成,基層的民主選舉付之闕如,更遑論中央職位,政府對於推動法治社會的進展有限,政治系統也還是一如往常的僵化、封閉及不透明,軍隊腐敗蔓延。
胡溫政府表現的最大矛盾在於,中國是社會、經濟和技術不斷滾動、不斷更新的活力國家,但何以政治人物能如此麻木不仁、無動於衷?超過90歲的共產黨,是否還要繼續故步自封、不隨著國家一同前進?
最後布朗提到,胡錦濤錯過很多他可以做到、可以變成其政治遺產的事,如今實現者轉由習近平擔任,如果接下來十年中共仍一帆風順,或許足以證明胡溫經濟至上的策略有必要之處,但若中國越來越不穩定,甚至連黨也出現分裂,那胡溫就得承擔起“錯失改革機會”的罪名了。(《大事件》第19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