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
上周,中國爆發了多年未見的“資金荒”。6月20日,指示資金短缺程度的指標,上海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突然暴漲到超出所有人想像的程度。據《金融時報》報道,由於央行拒絕伸出援手,“短期貨幣市場利率星期四飆升到超過10%,這是歷史最高記錄並且幾乎是兩周前的三倍”。
讓許多人特別感到意外的是,這次資金荒的危機是由央行以突然襲擊的方式主動引爆的。當然,這場危機本身已經醞釀有時。早就有人指出,自08年美國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其實是增發貨幣最多的國家,占全球新增貨幣供給一半以上。這種局面顯然不可能持續,但中國內部的政治周期和政治危機,令最高決策當局一拖再拖,不敢下決心扭轉這種危險的局面。這一次中國央行對市場的突然襲擊,表明他們終於下決心了。
那麼,既然是貨幣投放太多,為什麼反而會發生資金荒?而且,為什麼要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來引爆資金荒的危機呢?《金融時報》認為,這後面有政治的原因,這個判斷不錯,但《金融時報》並沒有講清楚這個政治因素究竟是什麼。
這場資金荒的危機背後,其實是新的中央當局與地方政府的一次攤牌。08年溫家寶為了確保自己任內經濟不減速,啓動4萬億的投資計劃,這個自私且短見的決策,給習李留下了災難性的後果。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地方政府不顧一切地舉債,五年內中國整體信貸占GDP的比重從120%升至約200%,金融風險大大增加。
李克強在經歷了一番猶豫,終於認識到已經不可能繼續使用溫家寶的手段來維持經濟增長,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的行為已經高度扭曲,他們拿到錢也不會投向實體經濟,而是大肆進行金融炒作,繼續推高整個經濟的杠杆率,推高金融風險。於是,李克強接受了一直反對溫家寶的樓繼偉和周小川的主張,用強硬手段來逼迫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就範。
那麼,這樣的手段能否達到目的呢?應該說這是一次風險極大的賭博。風險大的首要原因是,此時采取收緊貨幣的措施為時已晚,因為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已經非常之大,不搞通脹來稀釋債務就只能讓地方政府破產,而在中國,又不可能讓地方政府破產。正因如此,緊縮貨幣也不可能改變地方政府不負責任舉債的行為。事實上,地方政府大量舉債從來就沒有准備還。他們的邏輯是,中央政府為了不發生社會動亂,最後只有接受既成事實,屈服於地方政府的壓力,放開貨幣龍頭。
風險大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緊縮貨幣會加劇資本外逃。收緊銀根的結果是讓人民幣短期內更加堅挺,但這並不能增強對人民幣未來幣值的信心。因為中國實體經濟萎縮的大勢不可能被扭轉,國內通脹上升的趨勢也不可能扭轉,而一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攤牌失敗,就只能增加貨幣供給,讓惡性通脹的風險大增,同時也增加人民幣彙率崩盤的風險。因此,此時利用人民幣彙率堅挺加速轉移財富,是最佳的選擇。
既然如此,李克強為什麼還要冒如此大的風險來緊縮貨幣,而不是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放松銀根?這裡面有一個具體的政治原因,就是樓繼偉、周小川都相信緊縮的風險要小於增加貨幣供給,而這兩位都是紅二代,他們對同是紅二代的習近平有比較大的影響力。李克強要是反對這兩位紅二代的緊縮主張,自己就要承擔更大的政治風險。事實上,現在增加貨幣來緩解地方債務危機,風險也不見得小。兩害相權,李克強選擇了支持收緊貨幣。
收緊貨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習李與地方政府的一次較量,習李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因此,金融時報認為,中央銀行發表文章,堅決表態支持習近平搞群眾運動別有深意,因為這個表態與收緊貨幣同時發生,不應該是巧合。
金融時報的想像力也許太豐富了一點。不過,習近平的整風和周小川、樓繼偉突然緊縮貨幣,確實反映了紅二代不同於團派的決策風格。相比之下,他們更不怕碰硬,也更不怕出亂子。面對如此糜爛的局面和糜爛的官僚隊伍,他們的這種執政風格究竟是緩解危機還是加速危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