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香港第三條路超越建制派泛民派
紀碩鳴、張倩燁
七一遊行的眾聲喧嘩中,香港政治發展正在呼喚第三條路,超越建制和泛民派兩極化局面,爭取2017年普選特首,但要避免被分裂主義綁架,不要被「去中國化」浪潮,沖走「一國兩制」的成果,要提升香港城市競爭力和經濟正義,反映「沉默大多數」的聲音,讓香港民主成為中國政改的先聲。泛民要回到鄧小平的愛國者標準,反對分離勢力,在國家認同問題上不容模糊﹔而建制的力量,則必須在民主化問題上立場鮮明。
在七一遊行的眾聲喧嘩中,香港政治發展正在呼喚第三條路,超越當前建制派與泛民派對撞的局面,爭取在民主普選問題上達成共識,落實二零一七年實現普選,但要共同警惕,避免被分裂主義綁架香港民主進程,不要被日益興起的「去中國化」浪潮,沖走「一國兩制」的成果。
第三條路也是一條具有可行性與操作性的路,可以成為當前香港政治與北京決策者的「最大公約數」,和北京的開放改革派的思路吻合,加速香港的民主化道路,可以為中國大陸的政治改革帶來靈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實踐的先鋒,不讓台灣的民主發展專美於前,但又確保香港的政治不受分裂主義的干擾,避免香港政治「綠營化」,跌進「贏得了民主,卻失去了中國」的陷阱。
第三條路不僅是政治求取新的共識,也要化解經濟上兩極化的對立,揮別市場至上、政府積極不干預的「大市場、小政府」框架,告別一九九七年回歸前後,北京在香港所推行的財團主義│當時為了統戰的需要,香港與北京都向大財團靠攏,結果遠離底層力量,也加速貧富懸殊。但第三條路也要抗拒一面倒的福利主義,不能讓當年英國與北歐的過度福利政策,取得主流的地位,而是要不斷提升香港的城市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繼續爭一日之長短。
第三條路,也是香港中間路線,也是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和價值觀,反映香港「沉默大多數」的聲音。它不僅代表了很多七月一日那天沒有參與兩派活動的民眾,也代表了不少在街頭吶喊抗議的人士和在巨蛋音樂會的觀眾。它以中道的力量,讓香港走向更美麗的未來。
如果說香港的第一條路就是建制派的力量,重視經濟繁榮,推動陸港融合,但卻在政改問題上停滯不前,憂慮步伐太快普選遲遲未能出現,那麼第二條路就是加速推動香港全民普選,保障人權,並且在經濟政策上保護底層的利益,加強福利支出,但在政府的角色上,泛民內部也有階級之分,商界與財團都認同曾蔭權時代的「大市場、小政府」,而社福界則認為要加速對底層的照顧力度,舒緩社會矛盾。
而第三條路在當前香港的政治光譜中,吸引了本來對立兩派的反思。領導香港爭取民主普選「佔領中環」運動的靈魂人物之一的陳健民教授,在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被問及面對那些拿著英國旗的分裂主義者,民主派是否要予以切割?他認為民主派必須要提出來辯論,因為香港當前的一些激進力量表達訴求的手段,本身就在「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言行舉止是不寬容與包容,比如「反蝗蟲運動」,是不能接受的。
陳健民指出,這是一種「去中國化」,但有出路嗎? 「我不覺得有出路啊,香港不能獨立啊!」。
而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最近表示,香港如沒有民主,在民意的反彈下,就會變得難以統治。行政會議成員、被視為建制派的葉劉淑儀也表示,在香港「強社會、弱政府、狂政黨」的格局下,必須要尋找民主的新道路。
熱帶風暴「溫比亞」逼近香港,天文台掛起三號風球。在烏雲遮天、狂風暴雨之下,香港七一遊行的隊伍依然如期浩浩蕩蕩從維園出發。這一條風雨飄搖的路,何處是盡頭?
自二零零三年五十萬人上街遊行,以表達對政府不滿的訴求以來,香港每逢七一都有遊行,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今年七一,是十年來首次遇到颱風,大批市民響應「民陣」呼籲,穿著白衣參與,除了爭取民主與雙普選,要求特首梁振英下台外,也提出多元的訴求,消除貧富懸殊、增加房屋供應、改革教育制度、也有人關注動物權益、保育舊區、反對政府擴建堆填區等。
十年來,香港市民以理性、理智、忍耐的方式表達訴求,爭取民主。但聲言以衝擊法治為號召的「佔領中環」出現;也有人在灣仔焚燒基本法;港英旗刺眼的再次晃動、雪山獅子旗也出現在香港街頭、遊行隊伍中等,令社會擔憂。政治議題的激化令人擔憂香港的激進勢力抬頭,香港兩極化的政治對立、對峙存在導致社會撕裂的危機,勢必衝擊回歸十六年來保持的繁榮穩定。
二零一三年一月,香港大學法律學者戴耀廷教授發起佔領中環運動,並公開以不惜違法也要堅持公民抗命,希望透過是次運動爭取香港行政長官普選;五月份香港三十七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在深圳與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喬曉陽舉行座談會,會上喬曉陽稱,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不能與中央對抗。他說:「講的很清楚,不能接受與中央對抗的人當這個行政長官。」喬曉陽的一番話被認為是在選舉中設立阻礙泛民選舉的門檻。
泛民隨即又成立「真普選大聯盟」,香港左右對峙的戾氣越益嚴重,泛民訴求和中央要求的落差也越益擴大。
極端勢力綁架兩個陣營
最令人憂慮的是,建制派與泛民陣營都有被極端派系綁架的趨勢。二零一一年,香港出現了親建制派的「愛護香港力量」、「愛港之聲」等組織,多次在各種民衆集會、討論現場暴力踩場,但建制派並沒有對暴力行為進行譴責;與此同時,在反對派陣營裏,歷次遊行中都出現舉港英旗或龍獅旗,要求回到殖民統治或香港自治的聲音,而同為反對陣營的泛民並沒有與之切割或加以譴責,反而讓人感到是有聯盟關係,讓北京心生疑慮。
對此,佔領中環發起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陳健民教授分析:香港社會重在包容,當然可以容下各種聲音,但他建議泛民應與激進勢力進行理性辯論,「不要小看做這種事情的重要性,要和他們辯論。就包括我之前,對激進派如人民力量等,一開始太禮貌了,給了他們更大的空間攻擊你。」
今年的七一遊行,主辦方宣布有四十三萬人參加,警方數字為六點六萬人,來自學者的不同數字集中在八到十萬人之間。但香港仍有多數市民並沒有參與遊行。這些沉默的大多數,也大多是超越泛民與建制的第三條路的支持者。
有產者是穩定的力量
這肯定也包括不少的「有產者」。回歸十六年間,香港出現了一批成為社會穩定力量的有產階級。那些十六年以來買了房子的香港人,現在的財產都起碼升了一倍。尤其過去三四年間,不少三百萬港元(約三十八萬美元)買的房子,都飆升至六百萬元以上。他們不會同意泛民政治論述中將香港說成了水深火熱的局面,而是對當前政府都感到滿意,對「地產紅利」帶來的財富,使他們成為香港的既得利益階層。但他們不會只是坐擁財富,而是希望這城市可以在穩定中發展進步。
十年裏,內地自由行無疑推動了香港經濟,為香港找到了新的定位;但同時也看到,過去十年裏,民生方面出現了新的矛盾。自由行所創造的財富,大多為財團所獲得,並且刺激房價租金上揚,對底層和剛進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大學畢業生起薪有減無增,相較十年間的通脹,實際購買力不如以前。無論是中產階級還是底層市民,在民生方面的訴求,無疑是希望香港既能夠持續繁榮發展,又可以順利實現民主化進程。
香港政治發展需要有新的思路,香港民主普選需要擺脫對立、撕裂,找尋民主與愛國結合的新出路,需要找到可以超越建制,超越泛民的第三條路。
儘管狂風暴雨,但今年遊行組織民陣宣佈有超過四十三萬民眾走上街頭,走入風雨中。學者的估算有逾十萬人參加了遊行。警方稱遊行人數最高峰時有六點六萬人。無論是哪一方的估算,都是二零零四年以後的新高。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態對亞洲週刊表示,雙普選既不能走激進之路,也不能以種種理由拒絕一部分人或者有一定民望的人入選,「這兩種行為,香港人都不能接受」。劉夢熊指,雙普選由基本法作出規定,「要相信港人能真正落實」。
劉夢熊稱,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時,既堅持一國原則,又捍衛香港核心價值,是唯一為陳光誠、趙連海、艾未未等人呼籲的全國政協委員。「因為香港是堅守維護公益、法治和人權的陣地。」劉夢熊又不斷與「佔領中環」的發起人戴耀庭、支持者余若薇等人在電視節目辦論。他還同戴耀廷教授、學民思潮發言人周庭、民陣召集人孔令瑜在城市大學的論壇上辦論,反對佔中。劉夢熊認為,香港是法治社會,有很多渠道、平台可以表達意見,七一遊行也有理性訴求可以達到目的,他問,「為什麼要違法佔中呢?」
但劉夢熊同時也認為,基本法規定的雙普選如果原地踏步,所謂的篩選機制剝奪一部分人民主選舉的權利,不是真正意義的普選,「這會是香港人的災難,會成為一國兩制的滑鐵盧。」
香港有可能選擇超越建制和泛民的第三條路,而一國兩制偉大創建者鄧小平在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行政局首席議員鍾士元等人時談到,「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未來香港特區政府的主要成分是愛國者」。
鄧小平的愛國者定義
對於何謂「愛國者」,鄧小平有很清晰的界定:「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複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劉夢熊指出,今天的泛民如用鄧小平的話來衡量,平反「六四」、要求「真普選」等訴求都是一國兩制所能包容的。「除非其個別,證據確鑿勾結外部勢力,妄圖顛覆中央政府的。我想,泛民極大部分是愛國者,尤其是逝世的司徒華。」劉夢熊提醒,泛民也要回到鄧小平講的愛國者標準,對台、藏、疆獨要有明確的反對態度,「對要和祖國切割,讓中國人滾回中國去的港獨思潮也要旗幟鮮明的反對。」
回到鄧小平對愛國愛港的理解,劉夢熊認為要撇開‘一左二窄’思維。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兩者不可偏廢。既反對把一國兩制異化為一國一制左的傾向,也要反對把香港視為獨立政治實體的右的傾向。」劉夢熊說,這就是他所理解的香港第三條路。
香港政治的第三條路,必須超越長期「民主│親中」對立的二分法。讓民主與愛國密不可分,讓民主派和親中派都可以成為愛國愛港力量。強化民主的力量,在國家認同問題上必須走出模糊的定位﹔而支持愛國的力量,也必須在民主化問題上立場鮮明。
特首梁振山在七一酒會致詞時表示,到二零一七年特首普選,政府將會把普選方式的諮詢作為工作重點。而諮詢方案一定要超越第一條和第二條路,否則親中和反中,建制和泛民,第一條路與第二條路長期硬踫硬,香港最終一定悲劇收場。唯有第三條互為妥協的路才是香港的未來。第三條道路,亦稱為第三種道路或新中間路線(英語:Third Way / Middle Way),是一種走在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和傳統社會主義中間的一種政治經濟理念的概稱。
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安東尼•紀登斯提出的「第三條路」使英國政治掙脫了傳統的理念之爭,甚至使耽於福利主義、懶散及低效率的「英國病」霍然而癒。跟國家、市場二者鼎足而立,互相制衡,公民社會在第三條路的理論下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達此均衡狀態,紀登斯提出將國家朝向更深度民主化,將國家權力下放社區,強調參與式民主。
當然,第三條道路不只是走在中間,或只是一種妥協或混合出來的東西,第三條道路的提倡者看到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互有不足之處,所以偏向某一極端也不是一件好事,第三條道路正正是揉合了雙方主義的優點,互補不足而成的政治哲學。
十年來,市民遊行走在同一條抗議路上,雖然訴求多元,但基本就是向政府尋求民主和民生。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些學生打出「經濟制度需要扭轉,不要純粹爭普選」,提出普選和香港經濟都不能忽略,民主和民生都要關注的口號。這就是香港可以走出第三條路的基礎。
事實上,和香港民主化道路同樣迫切的是香港的競爭力,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研究指出,在二零一三中國省區、直轄市綜合競爭力的排名中,香港排列第五,跌出三甲,較去年下降三位,香港競爭力下滑警號頻響。最近多項競爭力排名顯示,香港競爭力下滑問題凸顯。早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表的《二零一三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從去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今年年初,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全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香港的排名雖然仍居首位,但優勢已不明顯,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已快速從後趕上。
社會過於政治化,內耗加劇,發展舉步維艱,導致競爭力持續弱化。香港保持繁榮穩定需要競爭力,香港經濟不能被動亂綁架,因為香港早已沒有內耗的資本。
北京須回應民主訴求
無論是香港的民主前景,還是民生問題,都是未來幾年擺在全香港面前的迫切議題。梁振英政府施政一年來,已經開始著手關注民生,但終因各種議題的政治化導致效率不足,未來幾年,期待有更多的民生措施;但港府同時須對治港思路有清醒認識,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並不能解決政權的合法性問題,在民主國家裏仍會有針對民生問題的遊行示威;北京與港府須正面回應香港市民的民主政治訴求。
同時,泛民陣營也需與香港分離主義做出切割,否則會加深北京疑慮;更要防止社會運動違法化、暴力化,與激進派做切割。陳健民認為,目前建制派裏如葉劉淑儀等人,也意識到香港民主化進程走到了一個「政治懸崖」,說明社會已經存在兩大陣營可以對話的可能,呼籲兩方以平和的心態進行理性對話,尋找香港新出路。第三條路超越了香港政治與經濟走向極端的發展,為那些沉默的和不沉默的香港人,展現一條明天會更好的方向。
亞洲週刊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七月
(669)
-
▼
7月 04
(21)
- 呂大樂:七一遊行人數的意義
- 經濟上富起來 道德上跪下去
- 中國要加強投資
- 公開的秘密 隱晦地公開
- 大部制改革花拳繡腿讓民眾感到“不過癮”
- 中國城市其實住房短缺7000萬套
- 法院檢察院改由中央垂直領導未必走向法治
- 鐵娘子碰到更硬的“鋼鐵公司”,幸虧船王斡旋
- 美国德国安全官员将讨论美国监视项目问题
- “台独教父”批陈光诚“台独过时”说
- 发改委进行反垄断调查 外国婴儿奶粉厂商纷纷降价
- 真普选联盟学者顾问团提三大方案瓦解北京筛选图谋
- 玻利維亞指責美國企圖「綁架」莫拉萊斯
- 埃及大法官宣誓就職臨時總統
- 苹果在华能否再遭“咬”?
- 香港第三條路超越建制派泛民派
- 埃及是不是政變 歐巴馬得決定
- 掃到颱風尾 玻總統終歸國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3日)
- 2013年7月3日《明镜郵報》
- 2013年7月3日《歷史日報》
-
▼
7月 04
(21)
-
▼
七月
(669)
- ► 2012 (16277)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要聞組綜合30日電 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國30日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新聞社報導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新聞社網站被中國封鎖。 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導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導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
-
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卸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目前看來,胡錦濤似乎已屈服於保守派的勢力,作出關鍵決定對薄熙來事件「降低調查規模」。這意味著只有薄熙來和他的妻子會受到調查。 薄妻谷開來被控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極有可能難逃多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薄熙來只被控違...
-
...
-
新华社 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 薄熙来 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 中国 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 政治 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 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 调查 。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已被拘捕、正接受审查的谷开来,指控周永康策划了取代习近平的政治计划,对抗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的其他成员。 她把周永康称作“政治局常委中的坏蛋”。 谷开来提出用交代关于周永康和他的密谋作为交换,恳求当局不要判自己死刑。
-
美國之音 艾德 北京 — 中国官方媒体宣布,昔日最闪耀的政治明星之一薄熙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将面临刑事指控。有中国学者分析说,官方披露了薄熙来罪行的这么多细节,说明最高层已决心不要让他对新领导构成威胁,准备将其重判。 *官方报道预示当局要下重手* ...
-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摩爾 中國軍隊“八一”建軍節這天,中共中央軍委屬下《解放軍報》第3版發表記者毛俊撰寫的“永遠的軍魂永久的忠誠——黨的十六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述評”一文。文章在強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永不改變!人民軍隊忠誠於黨的信念永不改變”的同時,更罕...
-
香港数万民众周日走上街头,参加一年一度的“七一”大游行。尽管高温酷暑,游行整个过程持续了6个多小时,队伍穿越市区,道路交通和公交运营受阻。 组织者称,参加人数达40万,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警方估计的人数仅为63000人,但也是2003年以来最多的一次。 ...
-
《明鏡月刊》何頻 二十一世紀,毫無疑問注定是中國世紀。 這並不是說,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新的超級霸權,也不是說中國模式可以和民主社會瓜分天下。而是說,中國將從一個一黨獨裁國家,建立起民主憲政體制;從一個貧富懸殊巨大、官僚資本控制一切的國家,建立起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和公平開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