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胡晴舫:城市之癌 港澳觀光開放與自由

《聯合報》

「觀光是城市之癌。」不時發言凸槌的英女王丈夫菲利普親王因為不滿倫敦交通糟糕,怪罪於每年湧入倫敦的三千萬觀光客。面對日益增加的大量中國觀光客,此時此刻,港澳居民對菲利普親王這句明顯政治不正確的評語,恐怕多少有點百感交集。

澳門生活步調一向悠閒,市容安靜小巧,不到幾年,賭城一座蓋得比一座巨大,街道擠滿內地觀光客,什麼都買。餐廳爆滿,小巷擁擠,入了夜,威尼斯人、銀河酒店如同古代宮殿,從黑夜深處升起,金碧輝煌,耀如白日,照得行人渺小卑微,周圍舊街老店硬給塞進了夜晚的陰影裡。本地人抱怨再也招不到計程車,司機全去了賭場門口排隊,因為賭客才會大方灑小費。一個土生土長的澳門女孩子說,她覺得她的城市不再屬於她,因為走在路上,根本聽不見自家鄉音。

香港居民與大陸遊客的衝突更前所未見。內地豪客已經不是來吃吃喝喝,買點名牌奢侈品,他們大手筆炒樓炒股,依賴香港銀行系統存錢做投資,使用香港醫療設施治病生孩子,送孩子進香港學校受雙語教育。以前是香港市民早上搭車去內地,吃飯按摩買便宜貨,晚上趕回香港。現在是內地遊客早上搭車來香港,吃飯購物買樓順拎奶粉,晚上趕回內地。

香港本來就是設計成一座向全世界開放的全球城市,無論誰來,只要符合法定規則,就能在香港開戶投資、定居工作。這兩年內地豪客數量如此之多,雖然信奉「有錢就是大爺」法則,香港這座資本之都也大喊吃不消。近來幾起香港居民與內地遊客的衝突事件,無非便反映了這波大陸觀光潮的反挫聲音。

雖然,香港因之嚷著要立法,不讓內地孕婦隨便闖關來港產子,還稱內地遊客為蝗蟲,但無論如何,香港的立市精神仍非自閉內縮。當香港回歸時,不少英國人曾感慨世上最好的城市其實是香港,因為香港是唯一真正遵循自由精神而建造而運轉的全球城市,任何人來此都有歸屬感。再精良制度都會有人濫用,再完善的法律也會有人鑽洞,問題是應該因此而完全放棄自己的制度基點與社會信念嗎?

若香港不持續開放,不堅守法治,不相信自由,就不是香港了。香港從來就是屬於全世界,即使是回歸之後。就像巴黎並不僅是法國人的首都,平均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就有四千兩百萬人,還不包括移民、留學生、難民等。面臨中國經濟崛起的震撼效應,香港與澳門──甚至新加坡,以及未來的台灣──當然應該及早擬定因應措施,擴大城市設施,強化城市品質,並兼顧本地社會的社區保存與文化發展。

蝗蟲還是狗,都只是一時的修辭遊戲。兩岸三地的華人社會真正需要認真討論的,卻是為何內地孕婦認定需要去港產子,為何中國家長不能在自家巷口購買奶粉,中國富人為何一有錢就覺得必須帶資金外逃,忍心把孩子遠送他鄉上學。他們在澳門賭城流連忘返,刷卡買錶換現金時,內心究竟都在想些什麼。

當一個人在自己家園生活不感安全時,觀光只是離家的藉口,而旅行便成了一種變相的逃亡。

(作者胡晴舫為作家)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