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2日星期日

沉默的力量——为刘霞摄影展所作序文


在这本鞭辟入里的小書里,刘霞告诉我们,『这是我陪伴晓波的方式。』 可此言未免过谦。无论何时何处,这位中国画家,诗人与摄影家并不仅仅是伴随她狱中的丈夫刘晓波,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于人生,于艺术,她给他滋养,启发,与灵感,正如他于她。俗语說一对爱侣“合而为一”通常作不得真,他俩却当之无愧。刘霞的摄影与刘晓波的诗句,并肩缠斗同一路魔障,汲取的灵慧也不分彼此。晓波有不少诗题给『霞,』 『给霞妹,』 『给我的妻子,』 可是她通常并非主题,诗句取材相当广泛——六四屠杀,康德,伽利略,一只没来得及道别的小狗。但若说这些诗作均为『霞』所作,也无不可,因为刘霞是他长相左右的伴侣。两位艺术家并肩观看,感受,担忧。

刘霞生于1959年,比晓波小四岁。他们相识于八十年代的北京艺术圈,1996年开始共同生活。几个月之后,晓波被捕,关在大连一处劳教所,离他老家吉林不远。判刑三年,可能由于他对台湾人民自决的问题过于直率敢言。这三年虽然分隔两地,精神上不知怎地他俩倒更接近了。刘霞每月获准探一次监,从北京来回近两千公里的路程,三年恰好三十六回,一趟没落下。這和七五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的妻子,叶兰娜·邦纳情况相似。八零年一月,萨哈罗夫被流放到秘密城市高爾基,邦纳定时去探望。这两位两地跋涉的妻子——邦纳由莫斯科到高尔基,刘霞则从北京到大连——都充任了她们狱中夫婿精神与知性的救生索。晓波入狱时刘霞还没和他结婚,此后不久她提出申请。劳改营当局对她的出奇要求大惑不解,特地找了她问个清楚,别是一时糊涂了。她告诉我们当时她的回话:『对!就是那个‘国家的敌人’!我要嫁他!』劳改营里不许办婚礼,依规定晓波又不能离营,两人只得填填表格,权充成礼。1998年4月8日,他们的婚姻生效。

2009年12月23日,刘晓波“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开庭,被判十一年刑期那天,他于法庭的“最后陈述”里有一段话是对妻子说的:

你的爱,就是超越高墙、穿透铁窗的阳光,抚摸我的每寸皮肤,温暖我的每个细胞,让我始终保有内心的平和、坦荡与明亮,让狱中的每分钟都充满意义……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会用灰烬拥抱你。

晓波抒发的光明,力量与温暖,将他俩紧密连结,与极黑暗的另一面,共存并行。他俩对上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种种遭遇的观照,有志一同。晓波的诗,刘霞的摄影,都以此为主题。

刘霞的照片全是正方形。古中国的城墙呈矩形;紫禁城,天安门,无不如是。在中国,矩形代表秩序,规律,庄严,与封闭。照片还都是黑白。中国传统画间或也包括彩色,但最纯粹的艺术,书法,则一律黑白。如果把刘霞这些照片,理有固然地看成对晚近数十年中国的评语,则选用黑白,或许志在记录,彷佛说 『看!历史在这里。』大部分的照片背景沉暗1。

几年前,刘霞的朋友与同行艾未未替她在北京办展览,展出她的『洋娃娃』摄影,她主题作品之一。此次展览的50张照片,有32张拍的是『洋娃娃』:一群怪异的小傢伙,仅有婴儿大,却长着成人的脸孔,表情或痛楚,或恐怖,有的呐喊到一半僵住了,模样都有点病恹恹的。看着并不好受,我们却还要看,一部分出自对于娃娃彼端我们明知存在,有血有肉的真人的责任感。要说这些是幼儿,脸上却已经打下印子,铭记令人不忍卒睹的未来;要算是大人,又莫知所以的未曾发育。没有性别,他们就是大家。有几个穿着少数民族的服饰。

圈禁他们的方式不一而足。四周围着书籍或者散乱的文件(18-19,26-28,30,35),或漠不相关,或泰山压顶。日用的家具也能摆成监牢 (57)。有些娃娃给困在玻璃罐里(10-13)。玻璃坚硬,挤得他们变形。透明得一览无遗,无处可躲。至少玻璃罐,像子宫,提供安全?也不行。玻璃砸得碎。

娃娃各有各的长相,虽然有时候也给带上半张面具(43)。但只要两个以上成群出现,个别的脸孔必然消失,无名的呆板取而代之,类如死亡。多数娃娃显係受害者。唯其中之一,守着一倉库棺材,旁观绞刑而无动于衷,似乎与众不同 (71-74)。是加害者吗? 大有可能。但广义的说,也只是另一个受害者。

娃娃们有何遭遇,变成这样?某些照片裡,刘霞所指的理由是「历史」。比如,伤心的娃娃靠著一株龐大干枯的向日葵 (37)。向日葵这个象征专属于曾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毛泽东。2010年,艾未未创作的装置艺术,正是以无量数的瓷制葵花子铺满一地。刘霞照片里的葵花则缺了几粒籽儿。有的照片意指暴力下的重創(39)和屠杀(41)。溺毙的娃娃,凍結在時間裡,漂在人造的水箱里,一共四个,却成排而列,邀引我们想像,直延伸到摄影视野之外。到底还有多少个?

侥幸存活的娃娃寻求救援,有时在崎岖危崖的绝顶(60-61,63),有时在屋顶一角 (66,69)。在这些照片里,头一回,天空铺陈出明亮的背景。娃娃极目海天,但显然四顾无人。他们卡在石崖石缝里(63),看似的加害者(74)和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娃娃也一樣进退两难 (75)。

揉皱的织料是刘霞作品中较近期的题材,此次展览有10张照片主打。她将主题直截名之为「丝」(这一來指涉是否中国自不待言),却无损影像的淡远韵妙。织料看似毛毯, 引人遐想亲密,温暖,或许安睡。但更要紧的是,底下像掩盖着什么鬼祟东西,我们眼不实见而有征。間或彷彿兆头不差 (9),有时则不见佳(17)。有一张好像底下有风在颳,再不然就是什么仗势欺人的玩意儿,没准要爆炸的(53)。还有些情况 ——有几个例子明显些——底下盖的像是人形。那人可是在打坐?(80)在拜佛么?下一张 (81),眼看那形体在消解,甚或融化,但随即 (82)变得木棍似的,僵硬得造作。无论如何,魂魄都在苦受折磨。还有一张 (33),布料似乎包着人形,但看上去却是空的。另一张,或许有个人在里头——在休息?睡觉?受伤了?还是死了? 难说。

刘晓波那张侧面照(25),2010年12月在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博物馆成为重点展览。说他的前额像撞上一堵墙,或有过度诠释之嫌,但他的影像偏斜,显然不是无心之失。另一张照片(65)拍的是晓波抱着一个悲恸的娃娃,眼里有希望与信心。娃娃则不然,虽然眼神稍稍不如其他照片那里么忧伤,且和晓波由同一个高度展望着世間。他俩都像在遥望地平线,背后的天空透亮。晓波的腕錶与眼睛向外的角度一致,也许并非巧合。
在一首婚后半年,写于大连劳教所的诗句里,刘晓波容或想像妻子在娃娃之间徘徊:


你·亡灵·失败者
——给我的妻


亲爱的
你整日游走于坟墓间
与风中的亡灵
默默相对
很深的注视
是彼此的血凝固
这些彻底的失败者
没有留下名字和历史

入夜,你杯中的酒
微醉着变成一堆火
为亡灵们
照亮有限的空间
它们讲述着生命
你倾听着苦难
彼此都很安详
如同孩子们
熟睡时的双手

梦的尖顶上
又长出龟贝竹的嫩叶
它的自杀总不成功
而你这个
迷恋失败者的女人
自己却从不失败
因为从尸体的微笑中
你知道了
那永远不会失败的
只有死亡

独自走在雨夜
没有影子可以交谈
谎言装饰着阳光
一切都明晃晃地腐烂
白天比夜晚更凶残
无人能够拯救

亲爱的
不要封闭自己
不要一个人
独自嫉妒失败者的绝望
敞开你的门
把我也作为失败者收留
把我也作为
你活下去的悲惨理由
让平静的烟
在你我之间升腾

刘霞最后一次看见刘晓波,是在2010年10月10日,他获得诺奖的消息发布两天之后。两人获准在辽宁他坐监的牢里,在监视下见了一面。那次他和刘霞说,“这奖是给六四亡灵的”。 他还说希望能有儿童合唱团参加奥斯陆的颁奖典礼。

四天后,刘霞回京,遭软禁至今,从未以任何罪名正式起诉。10月16日,她打手机通知香港媒体她的情况,手机即遭没收,从此与外界断绝讯息。唯一的例外是,每周获准到父母家吃一顿饭,但不允许透过父母与任何人通讯。当局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她回家是特权,不是权利,可以随时叫停。

2011年7月

1 感谢明眼人李怀协助我细看照片。

译者注:英文删节版发表于大西洋月刊2012年2月号 The Atlantic Monthly.


作者:林培瑞,纵览中国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