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中国能源企业终于立足北美
傅成玉第一次尝试收购美国石油工业的一小块资产时曾引发轩然大波,行动以失败告终。七年后,这位中国国企老总斥资数十亿美元进军美国能源业,但这一次却没有引来哪怕是丝毫麻烦。
傅成玉这次成功的秘诀是:收购少数股权,扮演被动角色,尊重美国监管机构的意见,让中方人员同美国先进技术保持必要距离。
数据提供商Dealogic透露,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石油与天然气交易上投入了170多亿美元,这让渴求能源的中国在一个因创新性钻探技术而闻名的地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立足点。北美已经成为中国达成石油和天然气交易最多的地区。而引领这一趋势的正是傅成玉:他曾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简称:中海油)董事长,现在则是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简称:中石化集团)的董事长。
中国最近在北美的这些交易和傅成玉2005年大胆竞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却惨遭失败的那一次完全不同:这些交易通常涉及一家中资企业预支一笔款项收购一处油田或气田的股份,同时这家企业还同意负担部分钻探成本。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的首席执行长麦克伦登(Aubrey McClendon)说,中海油高管认为,成立此类合资企业或许能让该公司以不带威胁的方式重新进入美国市场。麦克伦登在2010年和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达成一笔交易,正是这一交易标志着中国海外投资热潮的开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燃起了中国在美国投资能源的热情。图为傅成玉去年在北京发言。
这些交易满足了中美双方的迫切需要:美国企业已经开发出革命性的新方法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但他们需要大量资本来实现目标;中国国有能源企业一直在全球搜寻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以便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提供动力。同时中国也需要相关技术来开发国内难以开采的油气资源。
在投资资金从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流向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大潮中,投资北美能源业是其中的一股潮流。中国投向西方国家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能源、矿业和其它对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些交易让中国买家得以立足新的市场,在某些情况下,也让他们接触到可以在中国使用的美国技术和管理方法。
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计,中国也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这主要是因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想要买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石油需求要靠进口石油来满足,而其中的大部分则来自伊朗和苏丹这些可能发生麻烦的国家。《BP统计评论》(BP Statistical Review)说,在2006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几乎翻了一番。
中国投资美国能源企业的新做法表明,中国已经吸取了教训,知道如何让美国能源业和政界人士更加友善地看待中国资本。曾任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高管的孙嗣敏说,(这一新做法就是)收购一家企业的部分股权,与这家企业一起合作,让这家企业成为你在美国最坚实的盟友。孙嗣敏曾经担任中石化集团的顾问,现在则向几家推广清洁能源的组织提供顾问。
中石化的傅成玉一直是这一新的投资方式在中国国内最突出的支持者。他拒绝为本文置评。今年60岁的傅成玉出生在中国北方偏远的黑龙江省,他1986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获得石油工程学硕士学位,现在他是该校的董事会成员。像中国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一样,傅成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资深成员。
了解傅成玉的人说,他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技术和经营知识相当深厚。上世纪80年代曾教过傅成玉的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学教授厄瑞莎亥(Iraj Ershaghi)说,他在工程学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根基。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建立时,傅成玉加入了这家国有企业,并在该公司与壳牌(Shell)和菲利普斯石油(Phillips Petroleum)等外国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中担任高级职务,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现在是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的一部分。
到2005年时,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大幅增长,各式各样的中国企业纷纷开始到海外寻找大型收购项目。
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与当时任Unocal首席执行长的威廉森(Charles Williamson)开始就斥资185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的事宜展开了直接谈判。有关中海油出价收购Unocal的消息引来了美国议员们的批评,这些人声称,这桩交易将把美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交到中国人手里。美国议员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布什政府审查Unocal与中海油达成的任何协议。
傅成玉大胆出言为这桩交易辩护,对于一位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来说这是不同寻常之举。在发表于《华尔街日报》那篇题为《美国为何感到担心?》(Why is America Worried?)的文章中,傅成玉说,Unocal的大多数资源储量都在美国以外,中海油将保住美国人的工作岗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成为开放和负责任的参与者”。
但据听取过美国由财政部牵头的跨部门机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for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S.)情况通报的人士说,该机构当时表示它将建议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阻止这项交易。美国财政部未对此事发表评论,它说自己不会公开谈论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评估过的个案。
在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将会推迟中海油与Unocal这项交易的法案后,傅成玉撤回了收购提议。中海油将交易失败归咎于“前所未有的政治反对声音”。Unocal随后被雪佛龙公司(Chevron)出资173亿美元收购。
傅成玉2006年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中海油了解到,在处理如此大一笔交易时,我们需要在公共关系和政治游说方面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他说,我们现在对美国政治更加了解了。
这桩交易失败后,中国能源企业纷纷避免涉足北美。国有石油公司开始在尼日利亚和也门等世界其他地区达成能源交易,这些国家允许中国染指其重要的能源资源。
与此同时,北美则在开发出能从地层深处的页岩构造、加拿大的焦油砂以及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新技术。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及其竞争对手们纷纷购买美国页岩气田的开采权。
与开采常规油气田相比,开采这类资源的成本要大得多。美国公司说,一口页岩气井的开采成本就能超快900万美元。但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压缩流向这些昂贵开发项目的资金,所以能源企业开始寻找新的融资来源。
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斥资约19亿美元从一家加拿大运营商手中买下了两个油砂项目60%的股权。次年,中石化斥资46.5亿美元收购了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Syncrude油砂项目9%的股权,该项目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去年夏季,中海油同意斥资21亿美元收购石油生产商OPTI Canada Inc.,后者拥有一个大型油砂项目的少数股权。这些交易在加拿大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政治上的阻力。
2009年,中海油凭藉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签订的一项交易悄然重返美国。根据双方的协议,中海油向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提供油气开发资金,并取得后者在墨西哥湾部分租赁勘探区块的少数股权。
位于俄克拉荷马市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首席执行长麦克伦登说,该公司开始转向亚洲寻找资本来源。2010年,该公司向新加坡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Ltd.)的一个子公司和以中国为投资重心的私募股权公司厚朴投资管理公司(Hopu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出售了优先股。其他与韩国和中国的政府有联系的投资者也紧随其后在切萨皮克能源公司进行了类似的投资。
麦克伦登说,这些交易使该公司在亚洲获得了好管家的标签。该公司受到鼓舞,开始接触中国的石油公司,而麦克伦登则与傅成玉建立了友好关系。他说傅成玉与美国人打交道得心应手。麦克伦登说,中海油的高管公开说,自2005年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在美国投资的战略,我们认为现在是投资美国的时候了。
2010年,中海油同意斥资10.8亿美元从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手中买下得克萨斯州南部鹰滩页岩油气项目(Eagle Ford Shale)三分之一的股权,并另外投资10.8亿美元用于油气开采。该项目面积60万英亩(约合2,428平方公里),所在区块石油含量丰富。双方的高管就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油田的股权签订了一项规模近13亿美元的类似协议。
麦克伦登和傅成玉决心避免五年前中海油在竞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时遭到的政治反对,当时的竞购以失败告终。现在的这些交易构建的方式使中海油并不持有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本身的股权,并且不控制生产。
麦克伦登说,他们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收购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他们来这里是为了买下公司没有运营权的少数股权,而不是为了把油气带回家。
与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交易还包括一项有关“人员借调”的不同寻常的条款。“人员借调”指的是将一家公司的员工临时派往另外一家公司,这种做法在石油行业很常见。在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位于俄克拉荷马市的园区,那里有挪威和法国的石油工人。这是该公司与法国的道达尔(Total SA)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结果。
如果中海油员工运行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设施,可能会遭到政治上的反对。麦克伦登说,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双方的高管同意与中国的交易不允许任何“人员借调”。
不过,据参与交易的人士说,中国公司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新的合作伙伴的决策过程,比如在哪里钻井,如何在油井周围建立基础设施。
傅成玉去年离开中海油,成为中石化的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中国国企经常会出现高管人事变动,傅成玉从中海油到中石油的转身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最大国有控股公司之一,中石化的主要业务是石油冶炼,但这个生意在中国并不好做,因为中国政府一直在压低消费燃油的价格,从而使炼油业的利润率承压。
在傅成玉的领导下,中石化今年1月同意向美国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Corp.)支付25亿美元,购买后者在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等地约130万英亩(约合52.7万公顷)钻探区的三分之一股权。与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和中海油签订的协议一样,戴文能源公司与中石化的这项协议也允许前者保留全部运营控制权以及对油气出售的控制权。
戴文能源公司负责油气开采和生产业务的海格(David Hager)说,他希望能与中石化在其它领域展开合作。他说,最可能的结果是,他们会让我们与其一道参与在中国的业务。
中海油旗下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长钟华接受采访时说,在美国获得资产会提升公司的专业技术知识。他说,有了在美国的经验,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短时间内研发并使用自有技术。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估计,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为1,275万亿立方英尺(约合35.7万亿立方米),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可采储量之和。而在开发页岩能源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得到美国公司的一些帮助。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 Inc.)前不久说,去年晚些时候该公司曾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油页岩水平井的钻探工作。
据知情人士说,中国公司目前正努力与美国页岩气服务公司FTS International谈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事宜。该公司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斯堡市(Fort Worth),主要研究从页岩中开采能源所需的水力压裂法,它被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和一个亚洲投资者财团共同拥有。这位知情者说,FTS会利用从交易中获得的收入进行国际扩张。FTS首席执行长罗兰(Marc Rowland)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公司正积极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机会,但具体进展情况目前无可奉告。
傅成玉本人似乎十分希望中石化加大对中国页岩气的开采力度。去年7月,厄瑞莎亥应傅成玉的邀请访问了北京,并为中石化管理层和工程技术人员做了一场关于页岩气开采的讲座。
厄瑞莎亥说,傅成玉的确跟我提起过,他有意在中国提高人们对页岩气的认识,他认为这将是中国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将解决中国的能源需求。
今年1月,傅成玉向中石化员工发表新年致辞时曾暗示,他希望继续推进海外交易。
傅成玉说,全球经济放缓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可以走出去,扩大海外并购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RYAN DEZEMBER发自俄克拉荷马城 / JAMES T. AREDDY发自上海
华尔街日报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三月
(1978)
-
▼
3月 06
(55)
- 政經利益結合是特區深層次矛盾
- 劉健儀﹕聞唐留英有私生子 范太朝稱「早已認」午改口 唐拒回應
- 自焚「爭自由」藏區3天3起 男孩 女孩 年輕媽媽
- 美國牛肉還是苦肉?
- 中大調查:官民貧富矛盾惡化 香港陷空前不和諧時刻
- 投白票真君子
- 上樑不正下樑歪 官衙皆是大花筒
- 公僕道歉太虛偽 百姓多少辛酸淚
- 唐英年與汪精衞
- 香港特首推選 流選不是壞事
- 唐唐「感情缺失」 桃色炸彈未爆先驚
- 兩會只聞權貴言 何曾聽過弱者鳴
- 陳水扁戒護外醫 步履蹣跚
- 香港暗箱操作的选举丑闻不断
- 李鹏之女提议建“道德档案”,法律学者反驳
- 鲍盛刚:中国崛起可能是一种错觉
- 学雷锋,讲诚信,哪壶不开提哪壶
- 雷锋“失效”的根本原因
- 为什么中国会走向民主
- 政协委员分组会上当面向李克强呼吁政改遭官媒删除
- 溫家寶籲政經改革的背景與懸疑
- 各级官方对王立军事件的公开表态
- 王珉:原铁岭公安局局长谷凤杰落马与王立军无关
- 黃奇帆更讓事件陷入撲朔迷離
- 薄熙来仕途: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 中国能源企业终于立足北美
- 你们贩卖黑奴时普世价值在哪里?——思想录(四)
- 林彪說:“二月逆流”害得毛主席文革不能見眉目
- 郑永年:中国外交的内部要素改革
- 總理通報:对林彪出走“能想到的辦法都想到了”
- 鲍盛刚:中美关系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 中国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意在转变增长模式
- 消费者报告评最佳车型,丰田成大赢家
-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美被检出高含量致癌物
- 2012年3月5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3月5日)
- 2012年3月5日《歷史日報》
- 不再“保八”有何含义?
- 指望雷锋来挽救政权合法性危机不如早日还政于民
- 西方各国对普京赢得俄罗斯总统选举反应冷淡
- 报道两会,记者也是在赶考
- 专家点评中美军费增减差异
- 西藏在寺庙强推“九有”工程
- 中国两会开议 台湾密切观察
- 俄罗斯總統普京的笑话
- 甘肃一名藏族女学生自焚抗议
- 中国警告美国尊重中国核心利益
- 朝鲜难民美国会作证谈被中国遣返经历
- 为什么公有制必然失败?
- 四川阿坝一名18岁藏族青年星期一自焚
- 流亡海外藏人批评两会少数民族代表无法代表民意
- 两会变身官商贵族派对 温家宝多项目标难实现
- 中国社会矛盾加剧 维稳预算再超军费
- 薄熙來談共富 分配與發展兼得
- 中國2030的改革大戲,要怎麼演?
-
▼
3月 06
(55)
-
▼
三月
(1978)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為打通劉雲山的關節,孫政才拼命將吉林一些項目輸送給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在孫政才親自干預下,中信產業基金在吉林一些重大企業改制項目中獲利頗豐。 溫家寶、劉雲山力保孫政才入 政治 局 (1) 《外參》特約記者 劉寶書 中共 吉林省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最近在 北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美国之音 美国6位参议员说,他们下星期将提出立法草案,规定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所穿的礼仪性服装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但美国奥委会表示,美国代表团今年已经来不及把中国制造的服装换下来了。 在这之前,媒体报道凸显美国奥运会代表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
-
特派記者羅印冲、記者賴錦宏/北京、台北報導 陳光誠是否會成為中美兩大國外交博弈的犧牲品?還是陳光誠自己反覆不定,導致中共不想放手?有消息稱,中美兩國為陳光誠一家再度談判,讓他們成行的可能性不高。 昨晚十一點,美國駐京大使館官方微博發表駱家輝談話,駱家輝說,陳光誠一開始就「最最明確...
-
CCTV周二晚间新闻联播,收视率一定破纪录,令所有观众失望之后,于4个小时之后上演一场"午夜惊魂"。作家鲁直人对此新闻处理方式,提出严厉批评,质问中共高层屡屡产生恶性事件的根源与土壤何在? (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10日夜半11点,在王立军...
-
《中国影帝温家宝》作者余杰在接受本台专访时指出,对于温家宝最近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历史不会在乎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他认为薄熙来事件给中共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打击。 德国之声: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先是在两会即将闭幕之际在记者会上...
-
《外參》特約撰稿 成明 即將出版的《外參》月刊,發表《外參》特約作者的獨家調查,針對彭博通訊社關於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族的商業報道,作出澄清。 近日,隨著中共十八大的臨近,海外若干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媒體,如美國彭博社、博迅網、英國的《經濟學人》等,在熱炒中共常委習近平...
-
voa记者: 萧雨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图为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江泽民2008年8月8日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资料照 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近日在北京与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会面。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消息属实,这证明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