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南海爭端 解鈴仍應是繫鈴人

日前連續五天的第45屆東協外長會議上,與會國家討論南海主權爭端,因意見分歧而進度緩慢,場面時而劍拔弩張,最終並未形成共識,更首次打破會後發表聯合公報的慣例。反倒是美國與歐盟在「東協區域論壇」會議期間發布聯合聲明,強調各方應以「和平、外交與合作方式解決爭端」,敦促中國與東協盡速啟動「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

 回顧兩年前河內召開的東亞峰會,希拉蕊信誓旦旦地宣示「南海涉及美國國家利益」。她不僅倡議南海問題國際化,還語帶批評北京應為南海情勢丕變負責。這次會議上,美方的姿態顯然有些收斂,希拉蕊在公開場合雖仍挑戰北京維護南海核心利益的底線,強調各方都不能用恐嚇、壓迫或武力方式解決爭端,敦促中方應與東協共同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私下會晤楊潔箎時,希拉蕊反多強調中美合作,迴避觸及中方敏感的南海主權問題。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協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原本明確規範爭端各方應透過磋商與談判,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雙方亦都承諾要自我克制,避免在無人島礁與沙岩構築房屋或工事,使問題變得複雜。至於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從來也不成為問題。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明示,助長了菲律賓為黃岩島軍事挑釁中國。希拉蕊最近訪問越南並公開讚揚「河內解決南海爭端的作為」,似乎也在暗示爭端各方應聯合約束中國的南海行為。這段期間日、菲、越等國內部的民族主義氣燄高漲,更是受到美國間接鼓舞的激化影響。

 長期來看,華府在亞太地區的「重新平衡」戰略,未必能挽回政經影響力向北京傾斜的頹勢,即便強勢介入南海爭端,也無法改變東協國家與中國的地緣關係和現實利益,反易造成東協國家無所適從。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近期的評論,就對華府圍堵中國的戰略提出質疑,認為亞太國家未必願意因配合美國的戰略布局而疏遠與北京關係。

 總統選戰激烈或促成歐巴馬對北京展現強勢姿態,但它也為中美走向全面對抗帶來變數。目前全球的經濟復甦前景不明,美國亦尚未脫離經濟衰退和財政緊縮的風暴,尤其伊朗、阿富汗與朝鮮半島安全情勢丕變的風險猶存,此時東亞地區任何的軍事衝突,都必然拖累美國。最近美國防部長、海軍太平洋司令和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都在公開場合強調,華府不宜為東亞國家的主權爭端持特定立場,點出解決南海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是刺激中國,而是尋求與北京的合作。

 解鈴仍應是繫鈴人。華府需要揚棄「南海爭端鬥而不破,才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戰略迷思,避免因傳遞東亞國家錯誤的信息,而承擔不必要的苦果。北京則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建構中美關係合作雙贏的互動模式,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既定原則下,主動與東協國家溝通協商,營造南海地區共存共榮的政治氛圍。

 東協國家面對南海問題的態度不一,似乎已讓歐巴馬意識到微調亞洲戰略布局的必要。美助理國務卿坎培爾不久前重申美方對南海爭端的中立態度,表明無意激化中美戰略競爭。美國防部長帕內塔下半年的首度北京之行,將考驗華府改善中美軍事關係的誠意。

 這次東協外長會議的主題是「同一區域,同一命運」。美國身為太平洋國家,面對東亞國家的領土主權爭端,首要考量應是維繫區域和平與安定,而非確保自身霸權地位。中美果真因南海或釣魚台問題而捲入戰爭,最終必然兩敗俱傷,此決非華府所樂見,北京也應極力避免。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