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爭立經濟軍令狀 誰能顧及民生帳

內地三十一個省區政府工作報告近日相繼出爐,其中二十四個省區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在百分之十以上,二十個省區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設定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均大幅高出國家制訂的目標。如果各省均能完成「經濟軍令狀」,今年全國GDP增長將勢頭迅猛,回到重複建設的畸形發展老路。


十八大後各省區紛紛換屆,新上任諸侯磨拳擦掌,期望幹出一番政績,為五年後再上一層樓積累功名,故紛紛將注碼押在經濟發展速度上。但透過大規模投資拉動GDP增長,勢必再次誘發經濟泡沫,陷入高通脹與低效率的困境。
金融海嘯之後,中央政府推出四萬億元救市形成的負面效應至今仍未徹底消除。各地並未吸取教訓,紛紛推出新的投資規劃,總體規模遠超當年,至於錢從何來、能否順利實現、負面效應有多大,統統被拋諸腦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經濟大躍進重回神州大地。

官員風光 百姓遭殃

中國製造業目前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中國生產了全球八成以上的冷氣機、九成以上的個人電腦、七成以上的手機、六成以上的鞋子、五成以上的煤炭,造船總量也佔四成以上。驚人的生產能力已經超過了中國自身需求,在四萬億元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尚未消化情況下,新一輪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隨時把中國帶向另一個困境。
經濟發展固然需要保持一定增長,但更重要的是「質」而不僅僅是「量」的增長,一味追求GDP高增長,就會導致經濟泡沫化,除了表面上光鮮亮麗,政府獲得虛榮之外,老百姓獲益非常有限,而且也妨礙中國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戰略機遇期有所作為。一旦其他國家走出經濟衰退,中國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另外,財政資金有限,用於政府投資的比例過大,意味着要擠壓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在社會福利制度尚顯薄弱之際,一旦發生經濟危機,民眾的抵禦能力很弱,就有可能誘發社會動盪。事實上,各地在民生問題欠帳很多,比如學童的校車配備問題、食品安全、環保治理、醫療保健、城市下水道建設、上訪冤民安置等,都需要巨大投入。
對官員來說,下水道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領導看不到,做再多工作都是徒勞,而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是官場升遷的敲門磚,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是仕途晉升的快速道,投資再多也無所謂。中共第五代要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是要改變用人的標準,真正將一批關注民生、解決民困的官員提拔起來,而不是重用地產市長、項目書記。


東方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