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薄熙来有什么不同?



冼岩

由于“唱红打黑”,由于“重庆模式”,由于被一些人视为是左翼的政治代表,薄熙来遭到海内外主流舆论的合击与围攻,成为当下中国最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但是,所有这些批评和攻击,乃至谩骂和诋毁,杀伤力都比不上最近《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

从中译文本看,这篇文章叫《薄瓜瓜,“革命”的后代!》,文章的核心提示是:“就在薄熙来下令让学生和官员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同时,他的儿子却开着一辆红色的法拉利、身着燕尾服与美国大使的女儿共进晚餐。”——对于攻击薄熙来的人来说,这篇文章不过是增添了一点弹药;对于支持薄熙来的人来说,这篇文章带来的却是震撼。

在此之前,并非没有人提到薄的家属尤其是儿子,并以此作为攻击点。但其他人的攻击,指向的只是学习费用及财富来源等问题,这些对于薄熙来来说,都不难给出解释,至少可以取得支持者们的谅解。而且那些说的都是以前的事,即或存在问题,支持者也愿意相信薄熙来会有新的开始。但这篇文章描述的就是当下,就是现在;指向的,却是薄的儿子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这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与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薄熙来大多数支持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可说是天壤之别;与薄熙来所公开倡导的理想目标,也南辕北辙、格格不入。这种对比和差异,不但是巨大的、明显的,而且是无法否认,无从辩解,而且不能被忽略的。为此,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一早就将自己儿子送到西方名校享受昂贵教育的人,那个开着价值几百万元名贵跑车的时髦青年的父亲,他难道真的会信仰社会主义?他难道真的会支持左翼主张?退一步说,他上台后难道真的会愿意反对腐败,抑制特权吗?

对于当下中国的左翼力量,对于薄熙来的支持者来说,这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作为薄熙来的支持者之一,笔者从不认为可以将薄归类于左翼。对于一些政治人物来说,左、右都只是符号,只是工具。勿宁说,薄熙来是邓小平实用主义政治哲学的忠实传人,根据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他可以灵活选择左右,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的强大,国民生活的改善。

正因为如此,笔者不相信薄是左翼,但相信他上台后必然会走出反腐败(是真反,而不仅仅是口号和形式)的一步。但现在,笔者的这种相信也开始发生动摇:作为既得利益群体之一员,薄真的会背叛他的阶级吗?纵然他曾经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被迫从高层利益格局中出局,有了与既得利益集团进行切割的条件,但时至今日,当他“入常”又大有希望时,为了保障和扩大这一希望,谁知道他是不是又已经与利益集团进行勾兑和交易,重新回归既得利益群体的行列呢?何况,无论现在还是上台后,除家人外,他还有自己的权力基础,有他需要以利益相拉拢的对象,在种种约束下,他又怎么可能真正对腐败和特权开战呢?

其实,左翼和薄熙来支持阵营的朋友们,更应该感谢《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就像英国《金融时报》揭露朱云来要求外资股东秘密出让公司股份的那篇文章一样,让人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象、希望和寄托,不再附加在某个现实的政治人物身上。让左翼和薄熙来的支持者们,可以从现实而非理想化的角度,重新认识薄熙来这个人。这一点对于他们中有些人来说,甚至可能攸关生死:没有看清楚就凭着自己的想象急急忙忙冲上去、拥上去,得到的,决不会是自己想要的;所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很多时候意味着群众只是真正的牺牲品。

当我们摒除了自己的想象,褪下理想化的光环后,再来看薄熙来这个人——在光晕效应之外,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还剩下些什么?无论对于薄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来说,这都是首先需要认识清楚的问题。毕竟,在一切态度和行动之前,我们至少需要了解:我们支持或反对的,究竟是什么?

首先,毫无疑问,薄是有能力的。无论辽宁、商务部,还是重庆,薄所到之处,民众有口皆碑。我们亲眼、亲耳所见、所闻的大连、重庆等地居民的反映,不可能是假的。薄政绩的取得,无疑有家庭因素的作用。不同寻常的背景,使他能够拥有更多的优势资源。将薄与一些没有背景的官员放在一起比政绩,是不公平的。但是,中国的“太子党”非只薄一人;有背景的,也并非只有“太子党”。将所有拥有背景、能够获得优势资源的人放在一起比较,薄依然是出类拔萃的。至少目前仍在位的中国官员中,薄的政绩无人能出其右,哪怕一些人拥有更多的上层支持,更好的优势资源。因此,薄的能力勿庸置疑。

同时,薄是有魄力的。这种魄力集中体现在被高层权力分配所抛弃,发配到重庆之后,他不但在某种意义上使重庆成为了全国的重心,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而且他自己也成为了一面旗帜,成为了许多人希望之寄托,硬生生用自己双手,撕开了已经对他关闭的通向更高层权力之门。这种胆魄,在中国当代政治人物中,惟1970年代第二次复出后的邓小平可以相比。邓当年能够在毛、江的眼皮底下,公然全面纠正“文革”以来的做法,其胆魄更胜于薄。但那时毕竟已是毛晚年重病时期,按照叶剑英的说法,叶、邓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趁毛离京之际抓捕江青,只是因为周恩来的不愿配合才作罢。邓当年深孚众望之情状,今日之薄也差可类比。以胆魄、能力论,邓、薄都是那种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人。

薄也是有心欲做一番事业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服务于社会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受到很多人的崇敬甚至流芳百世,这是一种远高于个人权、钱欲望满足的人类心理需求。作为一个在重重绝望和压力下拼搏出一条生路的人,作为一个已经深孚众望成为一面旗帜、一种标志的人,很难相信薄搏上位只是为了自己个人,这正像人们很难相信1970年代第二次复出后邓小平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个人一样。虽然一个人的内心其他人无从蠡测,政治家的内心更是深有城府,但基本的脉络还是可以判断的。有理由相信,薄的志向不在尸位素餐,而在青云之上。

有想法的人很多,当下中国也不乏其例,但真正能够践行的却很少,践行后能够实现目标的更少。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有想法外,还要有能力、魄力和实力。前面分析,薄的能力和魄力在当下中国绝无仅有,问题仅仅在于其实力的厚薄旁人难以揣测,而且还会发生变数。但薄的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能够打破常规、有希望在无路之处开辟出一条新路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实力不足,即使表面处于弱势甚至是绝境,他也能够通过改变游戏的规则来闯出一条路。这才是薄熙来最大的政治魅力所在,也是他的支持者的希望所在——对于薄来说,命运并非由今天的规则制订者所决定,因为规则是可以打破的。只要保持这种状态,薄永远不会真正失败,只会屡败屡战、愈挫愈奋。

那么,薄上台后,会不会反腐,会不会抑制特权?笔者相信他会,因为今天的中国,凡真正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必须迈出这一步,而薄又有能力迈出这一步。薄与那些贪官腐败分子的区别,或许不是白与黑的区别,而只是灰与黑的区别。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区别不足以支撑他向腐败开战,但是薄可以。有理由相信,薄可以将腐败和特权遏制在远好于今天现状的程度范围之内。薄不可能为中国创造出一个蔚蓝的青天,但他至少可以使一片漆黑变成灰雾朦朦,甚至显露出几分清澈。

当我们告别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重新认识政治人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历史从来就不是由圣人推动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凯撒、拿破仑、华盛顿、林肯,都不是道德洁白无瑕的圣人,但恰恰是他们推动或改变了历史。相对于他们所高举的旗帜,他们自身都有着不少的差距,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可就是这些伟大而渺小的人物,支撑着旗帜在狂风中招展,引领了历史的方向。

历史既不是由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带领我们坐着马车驶向某个旅途的终点,而不会是一条直线;它是由那些既胸怀崇高理想,同时又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推动其他人一道,趟着泥水不断曲折地前进。对于薄的支持者来说,要想对即将展开的旅程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必须首先看清楚他们所支持的这个人,动力之所在,能力之所在,局限之所在。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